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5461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至少包括气密盖板、连接套筒和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连接套筒中,所述连接套筒与气密盖板连接,所述气密盖板与舱体外壳连接;所述舱体外壳中设置有与气密盖板相匹配的连接槽孔,所述密封组件中设置有供线缆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套筒与气密盖板的接触部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气密盖板与舱体外壳的接触部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密封组件上远离气密盖板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与连接套筒接触;需要拆卸线缆时,拧松气密盖板与舱体外壳的连接螺钉可将线缆整体拆卸;而外表面为光滑表面,外形更加美观,通过本方案能够同时满足图像高帧频传输、可拆卸、气密、美观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穿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


技术介绍

1、光电成像探测设备常用于光电成像跟踪系统中,而系统跟踪精度的提高需成像探测器进行高帧频的图像传输,camera link接口可满足高帧频传输需求。

2、光学成像设备舱体也通常需满足气密要求,传统做法是通过舱体外壳的气密连接器转接后,再与外界设备连接。而camera link采用类似转接后会降低图像传输帧频。一般解决办法是camera link线缆直连成像探测器和图像处理设备,且在舱体外壳处采用“穿墙”方式,但由于camera link线缆两端通常焊接了不可拆卸的sdr接头(成像探测器端)和圆形连接器(图像处理设备端),该连接器尺寸比线缆直径大很多,会导致“穿墙”处孔洞较大,最终导致此处采用大量生料带缠绕后再采用硅橡胶填堵细小缝隙来进行气密,此种方式具有一定气密效果,但是先缠绕再填胶的工艺较为繁琐,拆卸较困难,且气密完成后的外表面的残留生料带和多余硅橡胶影响产品外观。因此设计了一种可拆卸的camera link线缆“穿墙”气密方案,可同时满足图像高帧频传输、可拆卸、气密、美观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camera link线缆两端通常焊接了不可拆卸的sdr接头和圆形连接器,该连接器尺寸比线缆直径大很多,会导致“穿墙”处孔洞较大,最终导致此处采用大量生料带缠绕后再采用硅橡胶填堵细小缝隙来进行气密,但是先缠绕再填胶的工艺较为繁琐,拆卸较困难,且气密完成后的外表面的残留生料带和多余硅橡胶影响产品外观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至少包括气密盖板、连接套筒和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连接套筒中,所述连接套筒与气密盖板连接,所述气密盖板与舱体外壳连接;所述舱体外壳中设置有与气密盖板相匹配的连接槽孔,所述密封组件中设置有供线缆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套筒与气密盖板的接触部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气密盖板与舱体外壳的接触部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密封组件上远离气密盖板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与连接套筒接触。

4、基于上述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分离式设置,并且能够通过锁紧件连接为一体;在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连接形成的圆柱结构与连接套筒的内部腔体尺寸相适配,使圆柱结构以小间隙配合公差安装在连接套筒内。

5、基于上述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之间成对设置有螺纹固定孔和螺纹通孔,通过螺栓穿过螺纹通孔和螺纹固定孔,使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连接为整体。

6、基于上述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与第二压线半圆柱的接触面;以及第二压线半圆柱与第一压线半圆柱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密封槽和过线孔,所述过线孔设置在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与第二压线半圆柱的上密封槽均沿其所在过线孔在其所在的端面上对称设置;所述密封槽中设置有弯曲形态与之相适配的密封条。

7、基于上述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均为密封圈。

8、基于上述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所述密封槽包括中心连接槽、连接竖槽和连接斜槽;所述中心连接槽平行过线孔设置,所述连接竖槽平行于连接套筒的端面设置,所述连接竖槽两侧分别与中心连接槽和连接斜槽连接;所述连接斜槽与连接竖槽成预定角度设置。

9、基于上述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与第二压线半圆柱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均设置有轴向密封件;所述容置槽与过线孔连通设置,所述轴向密封件套设在线缆上并装配在容置槽中。

10、基于上述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所述轴向密封件包括硅橡胶密封环和径向张簧,所述径向张簧套设在硅橡胶密封环中。

11、基于上述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所述圆柱结构与气密盖板之间的腔体中设置有锁紧压圈;所述锁紧压圈沿连接套筒内圈设置。

12、基于上述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所述气密盖板上设置有尘密盖板和尘密腔;所述尘密盖板设置成对设置在尘密腔中,所述尘密盖板中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通孔,所述尘密盖板和通过螺栓固定在尘密腔中。

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方案中连接套筒通过螺栓与气密盖板连接为一体,在锁紧螺栓过程中,其内部的密封组件和连接套筒之间的第三密封件被压缩,从而实现其端口密封,连接套筒和气密盖板之间的第一密封件被压缩,实现连接处的密封,在将气密盖板与舱体外壳之间的螺栓锁紧时,会压缩第二密封件,实现靠近舱外侧的端部密封,最终保证各处的密封性能,需要拆卸camera link线缆时,拧松气密盖板与舱体外壳的连接螺钉可将camera link线缆整体拆卸;而外表面为光滑表面,外形更加美观,通过本方案能够同时满足图像高帧频传输、可拆卸、气密、美观的要求。

15、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密封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气密盖板、连接套筒和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连接套筒中,所述连接套筒与气密盖板连接,所述气密盖板与舱体外壳连接;所述舱体外壳中设置有与气密盖板相匹配的连接槽孔,所述密封组件中设置有供线缆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套筒与气密盖板的接触部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气密盖板与舱体外壳的接触部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密封组件上远离气密盖板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与连接套筒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分离式设置,并且能够通过锁紧件连接为一体;在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连接形成的圆柱结构与连接套筒的内部腔体尺寸相适配,使圆柱结构以小间隙配合公差安装在连接套筒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之间成对设置有螺纹固定孔和螺纹通孔,通过螺栓穿过螺纹通孔和螺纹固定孔,使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连接为整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与第二压线半圆柱的接触面;以及第二压线半圆柱与第一压线半圆柱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密封槽和过线孔,所述过线孔设置在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与第二压线半圆柱的上密封槽均沿其所在过线孔在其所在的端面上对称设置;所述密封槽中设置有弯曲形态与之相适配的密封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均为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包括中心连接槽、连接竖槽和连接斜槽;所述中心连接槽平行过线孔设置,所述连接竖槽平行于连接套筒的端面设置,所述连接竖槽两侧分别与中心连接槽和连接斜槽连接;所述连接斜槽与连接竖槽成预定角度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与第二压线半圆柱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均设置有轴向密封件;所述容置槽与过线孔连通设置,所述轴向密封件套设在线缆上并装配在容置槽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密封件包括硅橡胶密封环和径向张簧,所述径向张簧套设在硅橡胶密封环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结构与气密盖板之间的腔体中设置有锁紧压圈;所述锁紧压圈沿连接套筒内圈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盖板上设置有尘密盖板和尘密腔;所述尘密盖板设置成对设置在尘密腔中,所述尘密盖板中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通孔,所述尘密盖板和通过螺栓固定在尘密腔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气密盖板、连接套筒和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连接套筒中,所述连接套筒与气密盖板连接,所述气密盖板与舱体外壳连接;所述舱体外壳中设置有与气密盖板相匹配的连接槽孔,所述密封组件中设置有供线缆贯穿的通孔;所述连接套筒与气密盖板的接触部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气密盖板与舱体外壳的接触部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所述密封组件上远离气密盖板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三密封件与连接套筒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分离式设置,并且能够通过锁紧件连接为一体;在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连接形成的圆柱结构与连接套筒的内部腔体尺寸相适配,使圆柱结构以小间隙配合公差安装在连接套筒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之间成对设置有螺纹固定孔和螺纹通孔,通过螺栓穿过螺纹通孔和螺纹固定孔,使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连接为整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拆的线缆穿墙气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与第二压线半圆柱的接触面;以及第二压线半圆柱与第一压线半圆柱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密封槽和过线孔,所述过线孔设置在第一压线半圆柱和第二压线半圆柱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压线半圆柱与第二压线半圆柱的上密封槽均沿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春风罗义林李贤坤曾书琴刘子裕王贝壳戴勋义蹇宝锐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