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5363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属于海水养殖领域。将准备育肥的牡蛎壳上附着的其他生物清除,清洗、冲刷的牡蛎表面沉积物用300目过滤,滤液曝气2小时分成4‑5份,成为饵料、益生菌及生态调节剂原液,留1份原液其余浓缩后冷冻备用;将饵料、益生菌及生态调节剂均匀喷洒在牡蛎育肥池中,育肥池中海水保持流动状态,将蔬菜、牧草、粮食作物的植株、果实、种子等压榨出的溶解物或粉碎、研磨成≤30μm的颗粒物制备的加工饵料经稀释、充分搅拌后喷淋投喂在育肥池牡蛎放置区,将牡蛎放置区流速减小到0.1m/s维持0.5小时,开始进行下一次投喂;育肥培养第2天起,依次每天将1/5的牡蛎吊出育肥池,对牡蛎表面进行喷淋冲刷,吊出的牡蛎干露4‑5小时放回育肥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详细地讲是一种牡蛎育肥培养的方法。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牡蛎营养丰富,牡蛎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糖原、大量的活性微量元素及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海中牛奶”之称,深受消费者青睐。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张,许多以前非常肥沃的海域牡蛎养殖规模超出了养殖容量,由于初级生产力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预上市的牡蛎肥满度大打折扣。肥满度偏低的牡蛎价格低且消费者不认可,如果继续留在贫瘠的海区里,成活率下降,且增加管理成本和海域占用成本,因此牡蛎养殖户出现收入下降甚至亏损情况。同时,占用的海区,不能开展牡蛎新一轮养殖,对牡蛎苗种的需求量下降,也影响到上游育苗生产。因此如何解决牡蛎肥满度(育肥)的问题是牡蛎产业链中非常关键的环节。牡蛎的工厂化育肥培养是解决牡蛎产业链问题的最佳措施,牡蛎的育肥培养除了需要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主要取决于饵料的品质和多寡,现代工业的发展可以实现工厂化养殖的生态条件精准控制,因此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重点是解决牡蛎的饵料问题,牡蛎为滤食性动物,对食物的适口性要求高,种类要求不高,在自然海域里主要以≤30μm的海洋微生物、有机碎片和可溶性营养物为食,在高密度的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中要实现饵料的充足供应,必须寻找来源广泛的替代饵料。在自然海域中,牡蛎在流动的海水中滤食浮游生物,在工厂化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中,整个养殖水体的流动对于饵料的悬浮、溶解氧的不断补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牡蛎育肥培养的方法,可在较短期内实现牡蛎大批量育肥,且保证牡蛎的品质和口感。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设有牡蛎育肥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将准备育肥的牡蛎,放于盐度12~31,ph:7.8~8.1,水温13-25℃,溶解氧6mg/l左右的牡蛎育肥养殖池中,每4-6天彻底清底换水1次,肥满度达到销售标准时收获,其育肥培养步骤包括,a、将自然海区准备育肥的牡蛎壳上附着的其他生物清除,清洗、冲刷的牡蛎表面沉积物用300目过滤,滤液曝气2小时分成5-6份,成为饵料、益生菌及生态调节剂原液,留1份原液其余浓缩后冷冻备用;b、牡蛎放入牡蛎筐中,牡蛎筐叠放在牡蛎托盘上,牡蛎托盘上摆放在牡蛎育肥养殖池中牡蛎放置区,加满水后将饵料、益生菌及生态调节剂原液均匀喷洒在牡蛎育肥养殖池中,每4-5天彻底清底换水,每次清底换水后将饵料、益生菌及生态调节剂浓缩液稀释后均匀喷洒在牡蛎育肥养殖池中;c、牡蛎育肥养殖池中海水保持流动状态,牡蛎放置区流速控制范围随投饵情况而定,其他区域流速0.3-0.5m/s;c、当透明度达到100cm时,将牡蛎放置区流速减小到0.1m/s维持0.5小时,将陆生蔬菜、牧草、青储饲料及粮食作物的植株、果实、种子等压榨出的溶解物或粉碎、研磨成≤30μm的颗粒物制备的加工饵料经稀释、充分搅拌后喷淋投喂在育肥池牡蛎放置区,透明度下降到30cm时停止投喂,当透明度上升到100cm时,将牡蛎放置区流速提高到0.5m/s维持0.5小时,再将牡蛎放置区流速减小到0.1m/s维持0.5小时,开始进行下一次投喂;d、育肥培养第2天起,依次每天将1/5的牡蛎吊出育肥池,移到牡蛎冲刷池,对牡蛎表面进行喷淋冲刷,干露4-5小时移回育肥池;e、收集牡蛎冲刷池中牡蛎表面的冲刷液,300目过滤,待所有牡蛎都放入牡蛎育肥养殖池中后,将牡蛎放置区流速减小到0.1m/s,0.5小时后将过滤液喷淋于牡蛎育肥养殖池牡蛎放置区。

3、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为圆形、椭圆形或四角为弧形的长方形、方形的环流式结构,池中央有间距平均的中岛墙,牡蛎放置区底部设有集污装置,集污装置与排水管道连通,排水管道连接废水处理池,

4、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内设置水车,通过水车的叶轮转动推动牡蛎育肥养殖池的上层水流动,使牡蛎育肥养殖池内的水形成环流。

5、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池壁或中岛墙上固定循环泵,循环泵为潜水泵或离心泵,潜水泵或离心泵的进水口位于距表面不超过10cm的位置,出口连接软管,软管末端设置长条形喷头,喷头可根据情况固定在不同位置和水层,通过潜水泵的工作实现整个水体的循环。

6、所述的集污装置包括上铺筛板的集污池,池底有排污口,排污口经管道汇集连接到排水管道。

7、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底部牡蛎放置区之间设置有充氧管。

8、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外接牡蛎冲刷池。

9、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对应牡蛎放置区上方设有饵料喷淋管。

10、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及牡蛎冲刷池顶部设有起重机。

11、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上方对应牡蛎放置区设有饵料喷淋管。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清除牡蛎表面附着生物,避免后期育肥的饵料竞争,从而实现了牡蛎的快速育肥,自然海区生长的牡蛎表面沉积物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充分曝气清除有害小分子有机物后是很好的饵料、益生菌及生态调节剂,喷洒于育肥池中能使牡蛎尽快适应新的饵料和环境,也能节约饵料成本;牡蛎摆放分层次、分区域,方便后期冲刷操作、饵料集中投喂及流水控制;替代饵料的供应来源广泛、制备方便,可食性强;依据透明度控制饵料投喂量精准、节约;循环泵进水口固定在表层,出水口连接软管,通过软管的延伸可将表层富氧水循环到的不同水层;牡蛎定期冲洗、干露防止贝壳外出现小型厌氧环境影响牡蛎的生长及品质;牡蛎表面冲洗物作为优质的益生菌饵料回收利用不仅节省成本且育肥效果突出。

1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设有牡蛎育肥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将准备育肥的牡蛎,放于盐度12~31,pH:7.8~8.1,水温13-25℃,溶解氧6mg/L左右的牡蛎育肥养殖池中,每4-6天彻底清底换水1次,肥满度达到销售标准时收获,其育肥培养步骤包括,a、将自然海区准备育肥的牡蛎壳上附着的其他生物清除,清洗、冲刷的牡蛎表面沉积物用300目过滤,滤液曝气2小时分成5-6份,成为饵料、益生菌及生态调节剂原液,留1份原液其余浓缩后冷冻备用;b、牡蛎放入牡蛎筐中,牡蛎筐叠放在牡蛎托盘上,牡蛎托盘上摆放在牡蛎育肥养殖池中牡蛎放置区,或者在牡蛎育肥培养池中牡蛎放置区摆放养殖筏架,将冲刷干净牡蛎装入养殖笼中,养殖笼吊于养殖筏架下部距池底5-10cm,加满水后将饵料、益生菌及生态调节剂原液均匀喷洒在牡蛎育肥养殖池中,每4-5天彻底清底换水,每次清底换水后将饵料、益生菌及生态调节剂浓缩液稀释后均匀喷洒在牡蛎育肥养殖池中;c、牡蛎育肥养殖池中海水保持流动状态,牡蛎放置区流速控制范围随投饵情况而定,其他区域流速0.3-0.5m/s;c、当透明度达到100cm时,将牡蛎放置区流速减小到0.1m/s维持0.5小时,将陆生蔬菜、牧草、青储饲料及粮食作物的植株、果实、种子等压榨出的溶解物或粉碎、研磨成≤30μm的颗粒物制备的加工饵料经稀释、充分搅拌后喷淋投喂在育肥池牡蛎放置区,透明度下降到30cm时停止投喂,当透明度上升到100cm时,将牡蛎放置区流速提高到0.5m/s维持0.5小时,再将牡蛎放置区流速减小到0.1m/s维持0.5小时,开始进行下一次投喂;d、育肥培养第2天起,依次每天将1/5的牡蛎吊出育肥池,移到牡蛎冲刷池,对牡蛎表面进行喷淋冲刷,干露4-5小时移回育肥池;e、收集牡蛎冲刷池中牡蛎表面的冲刷液,300目过滤,待所有牡蛎都放入牡蛎育肥养殖池中后,将牡蛎放置区流速减小到0.1m/s,0.5小时后将过滤液喷淋于牡蛎育肥养殖池牡蛎放置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为圆形、椭圆形或四角为弧形的长方形、方形的跑道式结构,牡蛎育肥养殖池的下部设有集污装置,集污装置与排水管道连通,排水管道连接废水处理池,牡蛎育肥养殖池内设置水车,通过水车的叶轮转动推动牡蛎育肥养殖池的上层水流动,使牡蛎育肥养殖池内的水形成环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接近水体表层下部固定潜水泵,潜水泵出口连接软管,软管末端设置一喷头,喷头可以根据需要固定在不同水层,通过潜水泵的工作实现育肥养殖池整个水体的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污装置为一条以上集污管横向铺设在育肥养殖池底部,集污管的管壁上设有孔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牡蛎放置区的牡蛎育肥养殖池底部设置连接罗茨风机的充氧管或气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一角设有牡蛎冲刷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顶部设有起重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牡蛎育肥养殖池上方对应牡蛎放置区设有饵料喷淋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蛎工厂化育肥培养的方法,设有牡蛎育肥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将准备育肥的牡蛎,放于盐度12~31,ph:7.8~8.1,水温13-25℃,溶解氧6mg/l左右的牡蛎育肥养殖池中,每4-6天彻底清底换水1次,肥满度达到销售标准时收获,其育肥培养步骤包括,a、将自然海区准备育肥的牡蛎壳上附着的其他生物清除,清洗、冲刷的牡蛎表面沉积物用300目过滤,滤液曝气2小时分成5-6份,成为饵料、益生菌及生态调节剂原液,留1份原液其余浓缩后冷冻备用;b、牡蛎放入牡蛎筐中,牡蛎筐叠放在牡蛎托盘上,牡蛎托盘上摆放在牡蛎育肥养殖池中牡蛎放置区,或者在牡蛎育肥培养池中牡蛎放置区摆放养殖筏架,将冲刷干净牡蛎装入养殖笼中,养殖笼吊于养殖筏架下部距池底5-10cm,加满水后将饵料、益生菌及生态调节剂原液均匀喷洒在牡蛎育肥养殖池中,每4-5天彻底清底换水,每次清底换水后将饵料、益生菌及生态调节剂浓缩液稀释后均匀喷洒在牡蛎育肥养殖池中;c、牡蛎育肥养殖池中海水保持流动状态,牡蛎放置区流速控制范围随投饵情况而定,其他区域流速0.3-0.5m/s;c、当透明度达到100cm时,将牡蛎放置区流速减小到0.1m/s维持0.5小时,将陆生蔬菜、牧草、青储饲料及粮食作物的植株、果实、种子等压榨出的溶解物或粉碎、研磨成≤30μm的颗粒物制备的加工饵料经稀释、充分搅拌后喷淋投喂在育肥池牡蛎放置区,透明度下降到30cm时停止投喂,当透明度上升到100cm时,将牡蛎放置区流速提高到0.5m/s维持0.5小时,再将牡蛎放置区流速减小到0.1m/s维持0.5小时,开始进行下一次投喂;d、育肥培养第2天起,依次每天将1/5的牡蛎吊出育肥池,移到牡蛎冲刷池,对牡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建华张小葵杨燕妮
申请(专利权)人:乳山龙汇海产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