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舰船声兼容性设计,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湖上试验方法。
技术介绍
1、以国外水面船为例,水面船为能够有效对抗水下的潜艇和鱼雷的威胁,通常配置拖曳线列阵声纳、声诱饵、干扰器、拦截弹等设备,尤其是大功率的干扰器材,可对水下的潜艇等目标的声纳系统直接产生较为严重的压制干扰,使得其声纳系统难以有效工作。但大功率干扰器材工作时,由于其发射功率大,一定情况下也会对水面船拖曳线列阵产生严重的声干扰,导致水面船拖曳线列阵声纳也难以正常工作。
2、由于声学传播的环境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起伏特性,且大功率干扰器材具有瞬态、宽频等工作特性,难以通过仿真计算开展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情况分析,通常采用湖上等效模拟试验,较为准确的判断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湖上试验方法,用以准确的判断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情况。
2、为达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湖上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湖上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根据拖曳线列阵在噪声探测模式下的工作特性,将大功率干扰器材分别布置在拖曳线列阵声纳的30°、60°、90°、120°、150°等方位,分别测试在典型方位下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声纳的干扰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湖上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通常在拖曳线列阵设备的换能器后端采集阵元域信号,同时分别在一级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湖上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湖上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根据拖曳线列阵在噪声探测模式下的工作特性,将大功率干扰器材分别布置在拖曳线列阵声纳的30°、60°、90°、120°、150°等方位,分别测试在典型方位下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声纳的干扰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湖上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通常在拖曳线列阵设备的换能器后端采集阵元域信号,同时分别在一级放大器、一级滤波器、二级放大器、二级滤波器后端的信号,结合前端接收通道各环节幅频响应特性计算干扰在各级输出的时域波形,通过接收通道各测点获取的时域信号的峰值与对应放大、滤波的限幅电压进行比对,判断该环节是否产生饱和,当时域波形的峰值大于限幅电压时,判断为产生饱和,反之,则判断为不产生饱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湖上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该拖曳线列阵试验设备还包括搭载船、收放绞车、拉绳、浮杆、吊绳、拖缆和配重,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于湖面边缘的山体上,另一端固定于搭载船的一侧船舷上,所述浮杆套接设置于拉绳上,若干所述吊绳的一端与浮杆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拖曳线列阵上,所述吊绳于拖曳线列阵连接的一端上均设有配重,所述标准水听器通过吊绳吊设于浮杆上,所述拖缆的一端与拖曳线列阵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搭载船上的收放绞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功率干扰器材对拖曳线列阵的声兼容湖上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杆包括左侧外浮杆、右侧外浮杆、中部内浮杆、复位弹簧、左侧牵引绳、右侧牵引绳、左侧定滑轮和右侧定滑轮,所述左侧外浮杆、右侧外浮杆和中部内浮杆串联套接于拉绳上,所述中部内浮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左侧外浮杆和右侧外浮杆的内部,两个所述复位弹簧套分别套接于中部内浮杆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欢,周伟,苏帅,朱大伟,杨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