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构件生产,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不断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比例也越来越高。通过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构件的使用,与传统的现浇方式相比,可以减少模板以及钢材的使用,减轻湿作业的工作量。
2、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独特的形式对预制构件设计与生产都有更加精细的要求,以满足预制构件工厂生产模数、运输尺寸以及施工现场安装重量的需求。
3、现有的预制构建的设计方法,在对预制构建进行生产前,只能简单的根据预制构建的整体尺寸设计、材料参数等来对预制构建进行生产,生产后的预制构件易出现部分不能满足实际环境的整体需求,因此需要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来辅助解决这一问题。
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预制构建的设计方法,在对预制构建进行生产前,只能简单的根据预制构建的整体尺寸设计、材料参数等来对预制构建进行生产,生产后的预制构件易出现部分不能满足实际环境的整体需求,因此需要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来辅助解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了解预制构件的参数:需要对所使用的预制构件进行全面的了解,方便进行后续设计
5、s2、对设计需求进行分析:根据项目的整体需求和使用需求进行精确分析;
6、s3、结构设计:根据预制构建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结构结构设计并进行细节设计;
7、s4、模型制作与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预制构建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结构分析和性能验证;
8、s5、施工图纸和说明:根据深化设计的结构制作详细的施工图纸并进行标记说明;
9、s6、质量控制:对预制构建的制作和安装进行质量控制盒监督,确保构件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
10、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s1中了解预制构建参数的途径,包括以下步骤:
11、a1、文献研究:进行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的技术手册、设计规范和标准等资料;
12、a2、与供应商进行沟通:与预制构件供应商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提供的预制构件的材料、尺寸、特性以及施工方法;
13、a3、实地考察:参观已经使用了预制构件的现场或项目,通过观察和与施工人员交流,了解预制构件的具体应用情况、施工过程和效果;
14、a4、专家咨询: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如结构工程师、建筑师等,了解他们对于预制构件的认识和经验;
15、a5、参加行业展会和研讨会:参加行业展会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预制构件技术和应用;
16、a6、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专业网站、论坛和社交媒体等,获取有关预制构件的信息。
17、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s1中预制构建的参数包括预制构件的材料、尺寸、特性以及适用的施工方法。
18、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s2中的设计目标和要求包括结构强度、隔热性能、防水性能等。
19、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s2中的设计需求包括以下步骤:
20、b1、明确项目需求:首先,明确项目的整体需求;
21、b2、与业主或项目团队交流:与业主或项目团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于预制构件设计的期望和要求;
22、b3、研究相关标准和规范:研究适用的标准和规范,如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等;
23、b4、考虑使用环境和条件:考虑预制构件的使用环境和条件;
24、b5、分析功能要求:根据预制构件的具体功能,分析其功能要求;
25、b6、评估性能要求:评估预制构件的性能要求,包括结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防护性等方面;
26、b7、考虑施工可行性: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考虑预制构件的施工可行性。
27、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s3中的结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28、c1、确定需求和使用要求:根据项目需求和使用要求,明确预制构件的功能、性能和外观等方面的要求;
29、c2、初步设计: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预制构件的初步设计,包括确定构件的形状、尺寸和基本结构;
30、c3、结构优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预制构件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评估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刚度等性能,并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
31、c4、细节设计: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设计,包括构件的连接部位、密封部位、施工接口等;
32、c5、确定材料和规格:根据结构设计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并确定其规格和特性;
33、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c4中的细节设计包括连接件的强度和可靠性、密封件的防水性能等;考虑构件的形状、尺寸、连接方式等因素,确保细节设计与整体结构设计相匹配。
34、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s4中的计算机模型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35、d1、建立初始模型:首先通过基本信息建立预制构件的初始模型;
36、d2、定义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根据设计要求和优化目标,定义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37、d3、选择优化算法:选择能够在给定的时间内找到较优解的算法;
38、d4、运行优化算法:通过计算机程序运行所选的优化算法,对预制构件模型进行优化;
39、d5、评估优化结果:根据优化算法的运行结果,评估优化得到的构件模型的性能;
40、d6、迭代和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迭代和调整。
41、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d1中的基本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包括几何形状、尺寸、材料等。
42、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d2中的目标函数可以是最小化构件的重量、成本或最大化构件的刚度、强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约束条件可以包括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振动特性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4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来了解预制构件的预制构件的材料、尺寸、特性和施工方法以及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可以通过提供的产品目录、技术参数和样品等信息,以帮助了解和选择合适的预制构件,通过实地考察,通过与基层施工人员进行交流,可以了解预制构建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效果,能有助于对预制构件的材料、尺寸和特性进行直观的了解,通过专家咨询,可以通过提供有关预制构件的专业知识和建议,了解他们对于预制构件的认识和经验;参加行业展会和研讨会,通过展示和演示不同类型的预制构件,有助于深入了解预制构件的材料、尺寸和特性,通过多渠道的对需要设计的预制构件进行了解和研判,可以保证后续设计的预制构建能适应对应环境满足对应需求,尽量避免除出现设计后的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了解预制构建参数的途径,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预制构建的参数包括预制构件的材料、尺寸、特性以及适用的施工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设计目标和要求包括结构强度、隔热性能、防水性能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设计需求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结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4中的细节设计包括连接件的强度和可靠性、密封件的防水性能等;考虑构件的形状、尺寸、连接方式等因素,确保细节设计与整体结构设计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1中的基本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包括几何形状、尺寸、材料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2中的目标函数可以是最小化构件的重量、成本或最大化构件的刚度、强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约束条件可以包括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振动特性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了解预制构建参数的途径,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预制构建的参数包括预制构件的材料、尺寸、特性以及适用的施工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设计目标和要求包括结构强度、隔热性能、防水性能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设计需求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结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志成,阮俊华,张凯明,刘学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际铨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