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特别涉及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的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广泛采用圆筒形结构,在此结构中,发动机排出的尾气通过排气管直接排入到该尾气处理装置中,由于气流流速高,进入尾气处理装置的尾气将会直接冲击内部的载体结构,增加排气噪音,影响尾气处理装置的消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车辆尾气处理装置噪音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尾气处理装置,用于车辆的尾气处理,所述车辆具有排气口,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
3、筒体,设有催化室以及与所述催化室连通的进气口及出气口;
4、载体,设于所述催化室内且将所述催化室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前腔,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后腔;以及
5、第一扰流板,设于所述前腔内且位于所述载体朝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扰流板用于降低进入所述前腔内的尾气的流速。
6、可选地,所述第一扰流板将所述前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子腔,所述第一扰流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一扰流孔,所述第一扰流孔连通所述两个子腔。
7、可选地,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排气口,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前腔内。
8、可选地,所述第二端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第一消音孔,所述第一消音孔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和所述前腔。
9、可选地,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筒体垂直设置。
>10、可选地,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11、第二扰流板,设于所述后腔内且位于所述载体朝向所述排气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扰流板用于降低进入所述后腔内的尾气的流速;
12、排气管,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扰流板,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气口。
13、可选地,所述排气管的周壁设有多个第二消音孔,所述第二消音孔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内部和所述后腔。
14、可选地,所述排气管偏离所述筒体的轴线设置。
15、可选地,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设于所述前腔内以检测所述前腔内的气压。
16、可选地,所述载体包括:
17、前级载体,靠近所述进气口设置;
18、后级载体,靠近所述排气口设置,其中,所述前级载体的涂层密度小于所述后级载体的涂层密度。
19、可选地,所述载体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覆所述前级载体及所述后级载体,且所述罩体与所述筒体连接。
20、可选地,所述载体还包括衬垫,所述前级载体及所述后级载体通过所述衬垫弹性连接所述筒体。
21、可选地,所述筒体具有翻边,所述翻边环绕所述出气口设置,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后端盖和出气接管,所述后端盖扣设于所述出气口处,所述出气接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且与所述后端盖连接。
22、可选地,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抱箍,所述后端盖及所述翻边通过所述抱箍可拆卸连接。
23、可选地,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翻边及所述后端盖。
24、可选地,所述密封件为石墨垫圈。
2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
26、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该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有筒体,该筒体内设有催化室,该催化室具有连通的进气口及出气口,该催化室内设有载体,该载体将催化室分隔为前腔及后腔,该进气口连通该前腔,该出气口连通该后腔;另外,该前腔内还设有第一扰流板,该第一扰流板设于载体朝向进气口的一侧,即该第一扰流板设于进气口与载体之间,当尾气进入到该前腔内时,尾气可流经该第一扰流板,该第一扰流板可降低经过的尾气的流速,进而降低尾气到达载体时的流速,从而有利于降低尾气经过载体时的噪音,提高该尾气处理装置的消音效果;另外,降低尾气的流速也可降低尾气对载体的冲击,有利于防止载体受到冲击而损坏,有利于延长载体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处理装置,用于车辆的尾气处理,所述车辆具有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板将所述前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子腔,所述第一扰流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一扰流孔,所述第一扰流孔连通所述两个子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排气口,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前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第一消音孔,所述第一消音孔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和所述前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筒体垂直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周壁设有多个第二消音孔,所述第二消音孔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内部和所述后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设于所述前腔内以检测所述前腔内的气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包覆所述前级载体及所述后级载体,且所述罩体与所述筒体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还包括衬垫,所述前级载体及所述后级载体通过所述衬垫弹性连接所述筒体。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具有翻边,所述翻边环绕所述出气口设置,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后端盖和出气接管,所述后端盖扣设于所述出气口处,所述出气接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且与所述后端盖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抱箍,所述后端盖及所述翻边通过所述抱箍可拆卸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翻边及所述后端盖。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石墨垫圈。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处理装置,用于车辆的尾气处理,所述车辆具有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板将所述前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两个子腔,所述第一扰流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一扰流孔,所述第一扰流孔连通所述两个子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排气口,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前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的外周壁设有多个第一消音孔,所述第一消音孔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和所述前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筒体垂直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周壁设有多个第二消音孔,所述第二消音孔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内部和所述后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偏离所述筒体的轴线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压差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维军,李光泉,陈孟强,陈奇林,刁应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