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动自行车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动自行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3710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具有安装腔的机箱;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充电本体两侧的自动伸缩卷线部件;自动伸缩卷线部件包括设置于充电本体一侧的第一卷线部件和设置于充电本体另一侧的第二卷线部件;第一卷线部件具有用于与电瓶充电接口相连接的第一接头、分别与第一接头以及充电本体相连接且可自动回缩的第一线缆,第二卷线部件具有用于与外部充电接口相连接的第二接头、分别与第二接头以及充电本体相连接且可自动回缩的第二线缆;第一线缆以及第二线缆分别用于即拉即抽至设定长度以及可自动回缩至初始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动自行车,即拉即收,便于使用与收纳,线缆不易被污染,提升用户体验,安全性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动自行车己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动自行车或电动车(电瓶车)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然而,传统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出厂是单独配置,这样使得充电器需要单独收纳。现有技术中,电动车的充电器在使用时具有一定弊端,其用于给储能电瓶充电时,充电器通电和充电两端的线缆容易散乱和缠绕,较为凌乱,不易装包携带,占用收纳空间,使得收纳较为不便,或者需要整理后再收纳,较为繁琐,且在充电使用时同样需要耗费一定时间整理线缆,并且由于线缆较长,在缠绕后需要解开才能满足较长充电距离的线长需要,使用十分不便,或者,当充电距离较近时,线缆太长则容易落地造成外表面污染、沾染地面水汽易有漏电等安全隐患,且用于充电及收纳在日常使用中非常频繁,极大影响用户体验。另外,在充电中,线缆是全部外露于电动车外,在雨水天气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遇到雨天还需做好防水,这使得用户使用上极为不便,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因而,亟需研发人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动自行车,其即拉即收,便于使用与收纳,线缆也不易被污染,提升用户体验,且可以有效避免充电过程中线缆落地遇水,安全性更佳。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具有用于安装充电本体的安装腔;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本体两侧的自动伸缩卷线部件;所述自动伸缩卷线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本体一侧的第一卷线部件和设置于所述充电本体另一侧的第二卷线部件;所述第一卷线部件具有用于与电瓶充电接口相连接的第一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充电本体相连接且可自动回缩的第一线缆,所述第二卷线部件具有用于与外部充电接口相连接的第二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头以及所述充电本体相连接且可自动回缩的第二线缆;所述第一卷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卷线部件均设置有线缆收卷驱动部件;所述第一线缆以及所述第二线缆可被即拉即抽至设定长度,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可分别随对应的线缆伸至设定位置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在充电结束后,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随对应线缆自动回缩至初始位置。

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箱设置有供所述线缆伸出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一线缆的第一开口及用于供所述第二线缆伸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线缆长度的第一限位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线缆长度的第二限位结构。

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或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且可翻转的压线部、用于与所述压线部卡接的卡接部。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收卷驱动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内壁的转轴以及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发条弹簧,线缆连接于所述发条弹簧的一端;或者,所述线缆收卷驱动部件包括具有卷线腔的卷线盒、设置于所述卷线腔内的缠绕部件以及发条弹簧;所述卷线盒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缠绕部件包括转轴,所述发条弹簧缠绕于所述转轴上,线缆连接于所述发条弹簧的一端。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上设置有多个凸部,各所述凸部等距设置并用于提示所述线缆的抽拉长度。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充电仓,所述充电本体设置于所述充电仓内。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仓具有用于供所述充电本体置入的置入口,所述充电仓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结构。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处还设置有插头仓、设置于所述插头仓且可旋转的防水盖。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箱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与电动自行车固定连接的锁紧件;和/或,所述机箱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供扎带穿入的孔位。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所述电动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所述自行车本体具有所述充电装置。

1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具有用于安装充电本体的安装腔;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本体两侧的自动伸缩卷线部件;所述自动伸缩卷线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本体一侧的第一卷线部件和设置于所述充电本体另一侧的第二卷线部件;所述第一卷线部件具有用于与电瓶充电接口相连接的第一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充电本体相连接且可自动回缩的第一线缆,所述第二卷线部件具有用于与外部充电接口相连接的第二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头以及所述充电本体相连接且可自动回缩的第二线缆;所述第一卷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卷线部件均设置有线缆收卷驱动部件;所述第一线缆以及所述第二线缆可被即拉即抽至设定长度,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可分别随对应的线缆伸至设定位置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在充电结束后,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随对应线缆自动回缩至初始位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动自行车,用于给电动自行车的电瓶充电时,通过两个卷线部件,具体可以将第一线缆以及第二线缆分别抽拉到合适的长度,将第一接头与电瓶充电接口相连接,将第二接头与外部充电接口相连接,实现线路导通即可给电瓶充电,充电结束后,第一线缆以及第二线缆分别自动回缩并归位,收纳便利,即拉即收,使用方便,线缆也不易被污染,提升用户体验,且可以有效避免充电过程中线缆落地遇水,安全性更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具有用于安装充电本体的安装腔;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本体两侧的自动伸缩卷线部件;所述自动伸缩卷线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本体一侧的第一卷线部件和设置于所述充电本体另一侧的第二卷线部件;所述第一卷线部件具有用于与电瓶充电接口相连接的第一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充电本体相连接且可自动回缩的第一线缆,所述第二卷线部件具有用于与外部充电接口相连接的第二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头以及所述充电本体相连接且可自动回缩的第二线缆;所述第一卷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卷线部件均设置有线缆收卷驱动部件;所述第一线缆以及所述第二线缆可被即拉即抽至设定长度,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可分别随对应的线缆伸至设定位置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在充电结束后,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随对应线缆自动回缩至初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设置有供线缆伸出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一线缆的第一开口及用于供所述第二线缆伸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线缆长度的第一限位结构;和/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或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且可翻转的压线部、用于与所述压线部卡接的卡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收卷驱动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机箱内壁的转轴以及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发条弹簧,线缆连接于所述发条弹簧的一端;或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上设置有多个凸部,各所述凸部等距设置并用于提示所述线缆的抽拉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充电仓,所述充电本体设置于所述充电仓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仓具有用于供所述充电本体置入的置入口,所述充电仓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散热的散热结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还设置有插头仓、设置于所述插头仓且可旋转的防水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与电动自行车固定连接的锁紧件;和/或,所述机箱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供扎带穿入的孔位。

10.一种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自行车包括自行车本体,所述自行车本体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具有用于安装充电本体的安装腔;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本体两侧的自动伸缩卷线部件;所述自动伸缩卷线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本体一侧的第一卷线部件和设置于所述充电本体另一侧的第二卷线部件;所述第一卷线部件具有用于与电瓶充电接口相连接的第一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充电本体相连接且可自动回缩的第一线缆,所述第二卷线部件具有用于与外部充电接口相连接的第二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头以及所述充电本体相连接且可自动回缩的第二线缆;所述第一卷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卷线部件均设置有线缆收卷驱动部件;所述第一线缆以及所述第二线缆可被即拉即抽至设定长度,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可分别随对应的线缆伸至设定位置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在充电结束后,所述第一接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随对应线缆自动回缩至初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设置有供线缆伸出的开口,所述开口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一线缆的第一开口及用于供所述第二线缆伸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线缆长度的第一限位结构;和/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或所述第二限位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清佳远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