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地指一种灰绿结合的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削减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1、如今,城市化造成的雨水地表径流,是世界许多城市化地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调查表明,约30%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超标是由非点源污染造成的,在已实现污水二级处理的城市,水体bod5年负荷中40%~80%来自雨水径流。然而城市初期雨水量大、聚集时间短、水质变化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没有足够的负荷处理初期雨水,普通污水厂的工艺也不适合大量接纳初期雨水。
2、目前初雨处理的主要工艺是混凝沉淀,其主要工艺原理是利用积聚的泥渣与原水中的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辅以絮凝剂达到清水较快分离的净水构筑物。但该种方法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臭气,建设费用也较高,且由于设备和工艺程序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后期操作维护。除此之外,也有工艺采用调节塘结合人工湿地的纯绿色处理方式,该方案虽然生态景观性良好,但占地面积大由于缺少一级处理单元,导致处理效果差,运行不稳定,难以达标稳定排放。
3、“灰绿结合”是污水处理的趋势,通过灰(即人工强化工艺))+绿(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灰绿结合的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削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绿结合的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削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前置塘(2)在进水处设置有卵石区(22)用于消能降速,调节塘(3)的出水溶解氧含量20-400pp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绿结合的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削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加砂高效沉淀池(4)内絮凝沉淀处理包括:初雨先经加砂高效沉淀池(4)的混凝区与投加的混凝剂、作为载体的微砂反应,再经加砂高效沉淀池(4)的絮凝区与投加的絮凝剂结合形成混凝絮体,最后经加砂高效沉淀池(4)的沉淀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灰绿结合的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削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绿结合的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削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前置塘(2)在进水处设置有卵石区(22)用于消能降速,调节塘(3)的出水溶解氧含量20-400pp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绿结合的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削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加砂高效沉淀池(4)内絮凝沉淀处理包括:初雨先经加砂高效沉淀池(4)的混凝区与投加的混凝剂、作为载体的微砂反应,再经加砂高效沉淀池(4)的絮凝区与投加的絮凝剂结合形成混凝絮体,最后经加砂高效沉淀池(4)的沉淀区将混凝絮体沉淀,得到上清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结合的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削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初雨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5)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8-2.5d,垂直潜流人工湿地(5)的水力负荷0.4-1.2m3/(m3·d),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5)进行过滤净化包括:水流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5)的滤料顶部进入,向下从滤料底部流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灰绿结合的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削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5)滤料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砂垫层(51)、配水层(52)、过渡层(53)、主体层(54)、排水层(55)、下砂垫层(56),所述上砂垫层(51)、下砂垫层(56)均为粒径0.35-3mm中粗砂铺设而成,所述配水层(52)为粒径20~30mm的碎石铺设而成,所述过渡层(53)为粒径10~30mm的黏土陶粒铺设而成,所述主体层(54)为粒径30~70mm的多孔除磷填料铺设而成,所述排水层(55)为粒径10~20mm的碎石铺设而成,所述上砂垫层(51)、配水层(52)、过渡层(53)、主体层(54)、排水层(55)、下砂垫层(56)的厚度分别为0.1-0.2米、0.2-0.3米、0.3-0.5米、0.5-0.8米、0.2-0.3米、0.1-0.2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灰绿结合的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削减方法,其特征在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威,郭智倩,周志远,张锦,李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