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343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4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芯及导流柱。在进行注液时,电解液可经注液孔注入导流通道,电解液能够顺着导流通道向下流动,直至从导液孔流出并浸润电芯。由于导液孔位于导气孔远离注液孔的一侧,即导液孔位于导气孔的下方,故电解液将从下往上依次浸润电芯,并将壳体内残留的空气从下往上挤出。被挤出的空气能够从上方的导气孔进入导流通道,并通过注液孔排出。可见,电解液的注入路径及空气的排出路径并不重叠。而且,导流通道的电解液能够及时向下流动,可避免在导气孔及注液孔附近堆积,故壳体内的空气能够有序排出。因此,可减少静置时间,从而能够提升注液效率。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池组装的过程中需要向壳体内注入电解液。一般情况下,壳体上开设有注液孔,并通过注液孔直接向壳体内注液。注液的同时,壳体内残余的气体要通过注液孔排出。但是,由于注液孔周围往往浸满了电解液,故导致气体排出困难。为了使壳体内的气体顺利排出,注液一段时间后便需要静置一段时间,以等待注液孔附近的电解液扩散。如此,需要浪费大量时间,从而导致注液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注液效率较高的电池单体。

2、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注液孔;

4、电芯,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具有中心孔;及

5、导流柱,内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柱穿设于所述中心孔并使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注液孔连通,所述导流柱开设有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的导气孔及导液孔,所述导气孔及所述导液孔沿所述导流柱的轴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导液孔位于所述导气孔远离所述注液孔的一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沿轴向贯穿所述导流柱,所述导流柱轴向一端的开口与所述注液孔连通,另一端的开口构成所述导液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柱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注液孔并与所述注液孔的内壁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极柱,所述注液孔设于所述极柱上,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所述导流柱能够导电,所述导流柱贯穿所述电芯,且所述导流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极耳及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壳体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沿轴向贯穿所述导流柱,所述导流柱轴向一端的开口与所述注液孔连通,另一端的开口构成所述导液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柱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注液孔并与所述注液孔的内壁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极柱,所述注液孔设于所述极柱上,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极耳及第二极耳,所述导流柱能够导电,所述导流柱贯穿所述电芯,且所述导流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极耳及所述极柱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壳体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集流盘,所述第一集流盘设于所述电芯背向所述极柱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极耳焊接,所述导流柱远离所述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盘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集流盘,所述第二集流盘设于所述电芯朝向所述极柱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极耳焊接,所述第二集流盘的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焊接,所述导流柱穿过所述第二集流盘并与所述第二集流盘之间形成绝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茜
申请(专利权)人: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