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交流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电位转移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42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交流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电位转移棒,包括绝缘棒,所述绝缘棒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侧壁螺纹连接有两个滑板,两个所述滑板侧壁与凹槽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板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板,两个所述弧形板相互靠近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多个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弧形板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呈弧形状,所述绝缘棒上端开设有通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向丝杠反向转动使得两个滑板相互远离,进而两个夹板相互远离与导线脱离,从而便于将夹板与导线分离,此过程无需操作人员适当前倾身体,从而避免了触电等安全隐患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作业,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交流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电位转移棒


技术介绍

1、带电作业是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测试、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提高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在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进入等电位是重要的工作步骤,直接关系到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作业效率。

2、目前在操作过程中,电位转移棒是等电位作业人员进出等电位时使用的金属工具,其主要通过其上的金属钩对导线进行操作,但是目前的电位转移棒在使用时必须适当前倾身体,才能将金属钩从导线上退出,这就相当于在较短时间内减小了电位转移时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有可能出现“瞬间的组合间隙”减小,并有可能导致吊篮前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交流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电位转移棒。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交流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电位转移棒,包括绝缘棒,所述绝缘棒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交流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电位转移棒,包括绝缘棒(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棒(1)上端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杠(4),所述双向丝杠(4)侧壁螺纹连接有两个滑板(5),两个所述滑板(5)侧壁与凹槽(3)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板(5)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板(6),两个所述弧形板(6)相互靠近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7),多个所述第一弹簧(7)远离弧形板(6)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夹板(8),所述夹板(8)呈弧形状,所述绝缘棒(1)上端开设有通槽(10),所述通槽(10)内设有驱动双向丝杠(4)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p>

2.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交流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电位转移棒,包括绝缘棒(1),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棒(1)上端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杠(4),所述双向丝杠(4)侧壁螺纹连接有两个滑板(5),两个所述滑板(5)侧壁与凹槽(3)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板(5)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弧形板(6),两个所述弧形板(6)相互靠近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7),多个所述第一弹簧(7)远离弧形板(6)的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夹板(8),所述夹板(8)呈弧形状,所述绝缘棒(1)上端开设有通槽(10),所述通槽(10)内设有驱动双向丝杠(4)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流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通槽(10)内壁的横杆(11),所述横杆(11)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所述双向丝杠(4)一端贯穿绝缘棒(1)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相互啮合,所述通槽(10)内设有驱动横杆(11)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交流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电位转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通槽(10)内壁的螺纹杆(16),所述横杆(11)靠近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航瑞田健邢贵阳毕明涛黄镝铭张绍李晓琳关迪予李明钰宋博文黄俊赫姜作平邹颜泽郑珊珊牟明孙圣博戴俏俏周楠王华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