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316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2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极片和胶带。极片沿预设的卷绕方向卷绕,极片包括靠近卷绕起点的第一端和靠近卷绕终点的第二端,以及胶带,至少部分与极片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表面粘接,其中,胶带包括沿厚度方向贯穿胶带的贯穿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通过在极片靠近卷绕起点的第一端表面粘接胶带,可以改善电极组件的中心孔的支撑作用;在极片靠近卷绕终点的第二端的表面粘贴胶带,可以实现极片收尾固定效果,可以防止卷绕后的电极组件松散;胶带包括沿厚度方向贯穿胶带的贯穿孔,可以改善电池单体在注入电解液时的浸润效果,从而提高电池单体的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电池在充放电的使用过程中,电池单体会发生鼓胀而影响电池安全性能。此外随着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电解液被不断消耗,影响电池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以提高电池单体的循环性能。

2、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极片和胶带,极片沿预设的卷绕方向卷绕,极片包括靠近卷绕起点的第一端和靠近卷绕终点的第二端,以及胶带,至少部分与极片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表面粘接,其中,胶带包括沿厚度方向贯穿胶带的贯穿孔。

3、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极片靠近卷绕起点的第一端表面粘接胶带,可以改善电极组件的中心孔的支撑作用;在极片靠近卷绕终点的第二端的表面粘贴胶带,可以实现极片收尾固定效果,可以防止卷绕后的电极组件松散;胶带包括沿厚度方向贯穿胶带的贯穿孔,可以改善电池单体在注入电解液时的浸润效果,从而提高电池单体的循环性能。

4、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极片的长度方向,胶带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粘贴在极片的表面,第二区域与极片错开,其中,贯穿孔位于第二区域。通过将贯穿孔布置在与极片错开的第二区域,无贯穿孔的第一区域与极片的表面的粘贴区域的面积更大,可以使胶带与极片之间的粘接更加固定可靠,同时能够有效减小胶带对离子扩散通道的阻挡,还可以提高电池单体在注入电解液时的浸润效果。

5、在一些实施例中,胶带包括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第一粘贴层的第一区域与第二粘贴层的第一区域分别粘贴于极片的相对的两个表面,第一粘贴层的第二区域与第二粘贴层的第二区域对贴。通过设置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便于将胶带粘贴至极片的一端的两侧表面,而且两个粘贴层对贴可以阻止胶层露出,粘结极片过辊,有利于电极组件的顺利卷绕。

6、在一些实施例中,胶带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基材层和胶层,基材层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胶层设有与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以形成贯穿孔;其中,第一通孔在胶层的表面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二通孔的范围内。将位于表面的基材层的第一通孔设为小于胶层的第二通孔,可允许胶带在对贴过程中贯穿孔之间的错位,从而可以简化胶带的粘贴工艺。

7、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极片的宽度方向,极片包括极耳区和极片本体区,极片本体区至少部分表面与胶带粘贴。沿极片的宽度方向,极片包括极耳区和极片本体区,极片本体区至少部分表面与胶带粘贴,极片的部分表面与胶带粘贴,可以减小胶带错位、胶带有褶皱或有气泡的概率,从而简化胶带的粘贴工艺。

8、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区至少部分表面与胶带粘贴。通过极耳区至少部分表面与胶带粘贴,可以减小极耳区翻折的概率。

9、在一些实施例中,贯穿孔的形状包括椭圆形,圆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贯穿孔的形状包括椭圆形,圆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贯穿孔可以兼容多种不同的形状,从而在贯穿孔的加工过程中可以适用于多种冲孔模具,进而降低胶带的生产难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贯穿孔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与贯穿孔的中心至贯穿孔的边缘的最大距离的比值s满足2<s≤3。通过使相邻的两个贯穿孔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与贯穿孔的中心至贯穿孔的边缘的最大距离的比值s满足2≤s≤3,在提升对电极组件的支撑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提升电解液的浸润效果。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贯穿孔为圆形孔,贯穿孔的直径l1满足0.1mm≤l1≤10mm,相邻的两个贯穿孔的中心之间的间距l2满足0.2mm≤l2≤30mm。通过使贯穿孔的直径l1满足0.1mm≤l1≤10mm,相邻的两个贯穿孔的中心之间的间距l2满足0.2mm≤l2≤30mm,可以使胶带与极片之间的粘接固定可靠,同时能够减小胶带对锂离子扩散通道的阻挡,减小胶带对电解液的浸润效果的影响。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贯穿孔的直径l1满足0.5mm≤l1≤5mm,相邻的两个贯穿孔的中心之间的间距l2满足1mm≤l2≤15mm。通过使贯穿孔的直径l1满足0.5mm≤l1≤5mm,相邻的两个贯穿孔的中心之间的间距l2满足1mm≤l2≤15mm,可以使胶带与极片之间的粘接更加固定可靠,也能够有效减小胶带对锂离子扩散通道的阻挡,进一步减小胶带对电解液的浸润效果的影响。

13、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单体。

14、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15、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胶带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粘贴在所述极片的表面,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极片错开,其中,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包括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所述第一粘贴层的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粘贴层的第一区域分别粘贴于所述极片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一粘贴层的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二粘贴层的第二区域对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基材层和胶层,所述基材层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胶层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以形成所述贯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所述极片包括极耳区和极片本体区,所述极片本体区至少部分表面与所述胶带粘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区至少部分表面与所述胶带粘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形状包括椭圆形、圆形和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贯穿孔的中心之间的间距与所述贯穿孔的中心至所述贯穿孔的边缘的最大距离的比值S满足2<S≤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为圆形孔,所述贯穿孔的直径L1满足0.1mm≤L1≤10mm,相邻的两个所述贯穿孔的中心之间的间距L2满足0.2mm≤L2≤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的直径L1满足0.5mm≤L1≤5mm,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贯穿孔的中心之间的间距L2满足1mm≤L2≤15mm。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

12.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胶带包括相连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粘贴在所述极片的表面,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极片错开,其中,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包括第一粘贴层和第二粘贴层,所述第一粘贴层的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粘贴层的第一区域分别粘贴于所述极片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一粘贴层的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二粘贴层的第二区域对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包括沿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基材层和胶层,所述基材层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胶层设有与所述多个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以形成所述贯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所述极片包括极耳区和极片本体区,所述极片本体区至少部分表面与所述胶带粘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翔张小畏王泽江温裕乾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