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涉及一种含硅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需求持续增长,对于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的开发需求越来越紧迫。由于正极材料对于电池安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为了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利用负极材料来实现。
2、石墨的实际比容量已接近360mah/g,几乎已达到其理论值372mah/g,提升空间较小。而作为替代商业化石墨负极的硅材料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目前负极新材料的开发重点。然而,硅负极在嵌锂/脱锂过程中体积变化率高达280%-400%,会导致电极材料粉化脱落,循环性能迅速衰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实用方案一般是负极掺混部分硅材料使用,这样既能够提高负极比容量,又能够将膨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显著恶化循环性能。
3、但是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电池壳体的棱边处强度较大,无法外凸膨胀,也就是说,无法通过变形来将降低极片的边缘受到的膨胀力,因此对于随着电池循环后膨胀的极片来说,极片的边缘受到的压力过大,电解液缺失,进而导致极片的边缘出现析锂,造成循环恶化和安全风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硅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侧均设有负极活性涂层,所述负极活性涂层包括厚度相等的第一负极活性涂层(1)、第二负极活性涂层(2)和第三负极活性涂层(3);第二负极活性涂层(2)、第一负极活性涂层(1)和第三负极活性涂层(3)沿负极集流体宽度方向依次连接;第一负极活性涂层(1)包括第一硅碳混合物,第二负极活性涂层(2)和第三负极活性涂层(3)均包括第二硅碳混合物,第一负极活性涂层(1)、第二负极活性涂层(2)和第三负极活性涂层(3)满足以下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硅负极片,其特征在于,第一负极活性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硅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侧均设有负极活性涂层,所述负极活性涂层包括厚度相等的第一负极活性涂层(1)、第二负极活性涂层(2)和第三负极活性涂层(3);第二负极活性涂层(2)、第一负极活性涂层(1)和第三负极活性涂层(3)沿负极集流体宽度方向依次连接;第一负极活性涂层(1)包括第一硅碳混合物,第二负极活性涂层(2)和第三负极活性涂层(3)均包括第二硅碳混合物,第一负极活性涂层(1)、第二负极活性涂层(2)和第三负极活性涂层(3)满足以下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硅负极片,其特征在于,第一负极活性涂层(1)、第二负极活性涂层(2)和第三负极活性涂层(3)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硅负极片,其特征在于,第一负极活性涂层(1)、第二负极活性涂层(2)和第三负极活性涂层(3)的厚度均为100μm~180μm,优选均为120μm~16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硅负极片,其特征在于,第二负极活性涂层(2)和第三负极活性涂层(3)的宽度均为3~50mm,优选均为5~2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洪将,张正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