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2835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包括:冷却剂循环回路,冷却剂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多个多通阀和多个装置,多个多通阀的开关控制冷却剂与对应的装置进行热交换,形成冷却循环回路和制热循环回路;冷却循环回路和制热循环回路之间共用部分路径;冷却循环回路上的冷却剂流经电机和/或电池后流向被动散热组件,以被动冷却电机和/或电池;或者流向主动散热系统,以主动冷却对电池;制热循环回路上的冷却剂流经电机和/或电池后流向主动散热系统,以加热乘员舱和/或电池;或者流经电机和主动散热系统后流向电池,以加热电池。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系统,解决电动车热源单一,无法综合利用整车余热的难点,实现车辆在不同工况下不同模式的余热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热管理,特别是涉及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当前电动车对续航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充分利用整车余热是当前重点难题。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不仅需要保证功率部件维持最佳工作温度,并且对整车能量利用率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汽车采暖、制冷的热舒适性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使高低温续航里程衰减成为新能源车主要痛点。因此,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变得尤其重要。

2、当今的整车热管理系统中,主要集中在电机的余热回收处理,以及对电池的冷却控制。当电池温度升高时,为了维持电池在适宜温度区间运行,通常对电池进行冷却处理,导致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而被浪费掉,对于有采暖需求的整车模式而言,无法综合利用电机和电池的热量,并没有实现充分利用整车余热。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以解决电动车热源单一,无法综合利用整车余热的难点,实现车辆在不同工况下不同模式的余热回收。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

4、冷却剂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剂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多个多通阀和多个装置;所述冷却剂循环回路被配置为通过多个所述多通阀的开关来控制冷却剂与对应的所述装置进行热交换,以形成冷却循环回路和制热循环回路;

5、多个所述装置至少包括电机、电池、主动散热系统和被动散热组件;其中,所述主动散热系统与乘员舱连通;

6、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和所述制热循环回路之间共用部分路径;其中,

7、所述冷却循环回路上的所述冷却剂流经所述电机和/或电池后流向所述被动散热组件,实现对所述电机和/或电池的被动冷却;或者流向所述主动散热系统,实现对所述电池的主动冷却;

8、所述制热循环回路上的所述冷却剂流经所述电机和/或电池后流向所述主动散热系统,实现对所述乘员舱和/或电池的加热;或者流经所述电机和所述主动散热系统后流向所述电池,实现对所述电池的加热。

9、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冷却剂循环回路上设置有水箱、电机水泵和电池水泵,所述水箱的出口分别与所述电机水泵的入口和所述电池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电机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机的入口连通,所述电池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池的入口连通。

10、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主动散热系统包括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两个截止阀、室内换热器、水冷冷凝器和膨胀阀,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分别与两个所述截止阀的入口连通,两个所述截止阀的出口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和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和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出口均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连通,所述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连通。

11、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多通阀包括第一多通阀、第二多通阀和第三多通阀;其中,

12、所述第一多通阀位于所述被动散热组件、所述电机和所述主动散热系统之间;

13、所述第二多通阀位于所述被动散热组件、所述电池水泵和所述主动散热系统之间;

14、所述第三多通阀位于所述电池、所述第一多通阀和所述主动散热系统之间。

15、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包括:

16、所述电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出口与所述被动散热组件的入口连通;和/或,

17、所述电池的出口与所述第三多通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多通阀的出口与所述主动散热系统的入口连通,所述主动散热系统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多通阀的入口连通;和/或,

18、所述电池的出口与所述第三多通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多通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出口与所述被动散热组件的入口连通,所述被动散热组件的出口与第二多通阀的入口连通。

19、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制热循环回路包括:

20、所述电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出口与所述主动散热系统的入口连通,所述主动散热系统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多通阀的入口连通;和/或,

21、所述电池的出口与所述第三多通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三多通阀的出口与所述主动散热系统的入口连通,所述主动散热系统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多通阀的入口连通。

22、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制热循环回路包括:

23、所述电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出口与所述主动散热系统中的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多通阀的入口连通,以及所述电池的出口与所述主动散热系统中的水冷冷凝器的入口连通;和/或,

24、所述电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出口与所述主动散热系统的入口连通,所述主动散热系统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多通阀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多通阀的出口与所述电池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电池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池的入口连通,所述电池的出口与所述第三多通阀的入口连通。

25、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冷却剂首先与所述电机进行热交换的回路上的所述被动散热组件、所述第二多通阀、所述第三多通阀均与所述电机水泵的入口连通,以形成电机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剂首先与所述电池进行热交换的回路上的所述第二多通阀和所述水冷冷凝器均与所述电池水泵的入口,以形成电池冷却回路。

26、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电机的出口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电池的出口连通所述水箱。

27、本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配置有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

28、所述车辆与上述整车热管理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30、本技术提出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剂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剂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多个多通阀和多个装置;所述冷却剂循环回路被配置为通过多个所述多通阀的开关来控制冷却剂与对应的所述装置进行热交换,以形成冷却循环回路和制热循环回路;多个所述装置至少包括电机、电池、主动散热系统和被动散热组件;其中,所述主动散热系统与乘员舱连通;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和所述制热循环回路之间共用部分路径;其中,所述冷却循环回路上的所述冷却剂流经所述电机和/或电池后流向所述被动散热组件,实现对所述电机和/或电池的被动冷却;或者流向所述主动散热系统,实现对所述电池的主动冷却;所述制热循环回路上的所述冷却剂流经所述电机和/或电池后流向所述主动散热系统,实现对所述乘员舱和/或电池的加热;或者流经所述电机和所述主动散热系统后流向所述电池,实现对所述电池的加热。

31、通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不同工况需求,控制对应的多通阀的开启,使得冷却剂在与开启的多通阀所连通的装置所在的回路上流动,通过冷却剂与对应装置基于温度差进行热交换,当冷却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散热系统包括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两个截止阀、室内换热器、水冷冷凝器和膨胀阀,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分别与两个所述截止阀的入口连通,两个所述截止阀的出口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和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和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出口均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连通,所述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循环回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循环回路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首先与所述电机进行热交换的回路上的所述被动散热组件、所述第二多通阀、所述第三多通阀均与所述电机水泵的入口连通,以形成电机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剂首先与所述电池进行热交换的回路上的所述第二多通阀和所述水冷冷凝器均与所述电池水泵的入口,以形成电池冷却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出口连通所述水箱,所述电池的出口连通所述水箱。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配置有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散热系统包括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两个截止阀、室内换热器、水冷冷凝器和膨胀阀,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分别与两个所述截止阀的入口连通,两个所述截止阀的出口分别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入口和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和所述水冷冷凝器的出口均与所述膨胀阀的入口连通,所述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国磊赵子健赵林晨马贺杨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