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642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仁及与其相匹配盖合的下模仁,下模仁上设有型腔凹槽,上模仁上设有向下伸出的成型凸模,上模仁的成型凸模与下模仁的型腔凹槽相互配合后形成间隙以供注入胶料冷却成型,上模仁上设有第一注胶口和第二注胶口;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上模仁设置有两种用于注入不同硬度的胶料注胶口,使得在同一个模具内就能完成鞋底不同硬度的注塑加工过程,减少转运的过程,提高生产的效率,并且在同时注入不同硬度的胶料时,能够使得两种不同硬度的胶料能够充分、均匀粘接在一起,提升两者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连接处断裂的情况,减少不良品的产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1、eva鞋底回弹性和抗张力高、韧性高、具有良好的防震、缓冲性能,在0℃以下仍能够具有较好的可挠性,透明性和表面光泽性好,化学稳定性良好,抗老化和耐臭氧强度好,无毒性。

2、通常在加工成型鞋底的时候,都是采用同种硬度的材料进行加工成型,使得成型出来的鞋底保持同一种软硬程度;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鞋底会采用两种不同硬度的材料来加工制成鞋底,但它们的成型方式大多数采用单独的成型方式,即先成型第一种硬度的鞋底,再将其转移至另一模具中加工成型出另一种硬度的鞋底,从而形成具有两种不同硬度的鞋底,但这种加工方式工作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使得生产制造成本较高。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仁及与其相匹配盖合的下模仁,所述下模仁上设有型腔凹槽,所述上模仁上设有向下伸出的成型凸模,所述上模仁的成型凸模与下模仁的型腔凹槽相互配合后形成间隙以供注入胶料冷却成型,所述上模仁上设有第一注胶口和第二注胶口,所述第一注胶口与第二注胶口分别设置在成型凸模的左右两端进行注胶。

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型腔凹槽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所述成型凸模的数量与型腔凹槽的数量相适配。

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注胶口设置在相邻的成型凸模之间,所述第二注胶口分别向相邻的成型凸模注入胶料用于冷却成型产品。

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注胶口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注胶口设置在成型凸模的外端处并相互远离。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模仁内还设有顶针机构,所述顶针机构位于型腔凹槽的下方用于顶出成型后的注塑产品。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注胶口所注入的胶料硬度大于/小于第二注胶口的胶料硬度。

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上模仁与下模仁之间还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在上模仁的边缘并向下伸入至下模仁内进行导向活动。

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向柱内还套设有缓冲弹簧用于使模仁扣合时起缓冲减速作用。

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上模仁上设置有两种用于注入不同硬度的胶料注胶口,使得在同一个模具内就能完成鞋底不同硬度的注塑加工过程,减少转运的过程,提高生产的效率,并且在同时注入不同硬度的胶料时,能够使得两种不同硬度的胶料能够充分、均匀的粘接在一起,提升两者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连接处断裂的情况,减少不良品的产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仁(100)及与其相匹配盖合的下模仁(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200)上设有型腔凹槽(210),所述上模仁(100)上设有向下伸出的成型凸模(110),所述上模仁(100)的成型凸模(110)与下模仁(200)的型腔凹槽(210)相互配合后形成间隙以供注入胶料冷却成型,所述上模仁(100)上设有第一注胶口(300)和第二注胶口(400),所述第一注胶口(300)与第二注胶口(400)分别设置在成型凸模(110)的左右两端进行注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凹槽(2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所述成型凸模(110)的数量与型腔凹槽(210)的数量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胶口(400)设置在相邻的成型凸模(110)之间,所述第二注胶口(400)分别向相邻的成型凸模(110)注入胶料用于冷却成型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胶口(30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注胶口(300)设置在成型凸模(110)的外端处并相互远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200)内还设有顶针机构(500),所述顶针机构(500)位于型腔凹槽(210)的下方用于顶出成型后的注塑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胶口(300)所注入的胶料硬度大于/小于第二注胶口(400)的胶料硬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100)与下模仁(200)之间还设有导向柱(600),所述导向柱(600)设置在上模仁(100)的边缘并向下伸入至下模仁(200)内进行导向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600)内还套设有缓冲弹簧用于使模仁扣合时起缓冲减速作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仁(100)及与其相匹配盖合的下模仁(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200)上设有型腔凹槽(210),所述上模仁(100)上设有向下伸出的成型凸模(110),所述上模仁(100)的成型凸模(110)与下模仁(200)的型腔凹槽(210)相互配合后形成间隙以供注入胶料冷却成型,所述上模仁(100)上设有第一注胶口(300)和第二注胶口(400),所述第一注胶口(300)与第二注胶口(400)分别设置在成型凸模(110)的左右两端进行注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凹槽(2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所述成型凸模(110)的数量与型腔凹槽(210)的数量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硬度一体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胶口(400)设置在相邻的成型凸模(110)之间,所述第二注胶口(400)分别向相邻的成型凸模(110)注入胶料用于冷却成型产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同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站峰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