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2628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密封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组分硅酮密封胶,按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基料150~250份、硅树脂3~10份、交联剂5~15份、偶联剂0.5~5份、催化剂0.05~0.3份;交联剂包括交联剂A和交联剂B,交联剂A为丁酮肟基硅烷交联剂,交联剂B为硅氧烷低聚物交联剂;基料的含水量为600~800ppm,且基料包括基料A和基料B混合而成,基料A为脱水基料,基料B为未脱水基料,且基料A和基料B均由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活性纳米碳酸钙混炼而成。该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在达到快速深层固化的效果的同时,胶体强度和硬度也能够迅速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密封胶,具体涉及一种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硅酮密封胶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交联固化成性能优异的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光伏、建筑、电子电气、轨道交通、以及汽车工业等领域的粘接和密封,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在光伏行业中,硅酮密封胶主要用于边框与玻璃的粘接密封,一般工人在打胶施工4小时后会将光伏边框组件立起并打包堆放,如果密封胶固化4小时后性能不佳,特别是在环境温度过低时,由于组件自身重力和打包带的挤压,容易造成边框组件的溢胶,即内部未固化胶冲破了外部已固化胶体。在有机硅领域,目前行业内普遍做法是提升单组分密封胶的固化深度,或者使用双组份密封胶,前者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减缓溢胶风险,但胶体强度和硬度普遍不高,导致胶体整体受力不佳,仍会造成溢胶,而后者需要使用造价更高的双组份打胶设备,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深层固化,提升胶体强度和硬度的单组分硅酮密封胶。

2、实现上述目的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A为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甲基乙烯基二丁酮肟基硅烷、四丁酮肟基硅烷和甲基三丙酮肟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交联剂B为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聚合度为2~6;和/或,所述交联剂A和交联剂B的配比为2~4: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料A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a为甲基三丁酮肟基硅烷、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甲基乙烯基二丁酮肟基硅烷、四丁酮肟基硅烷和甲基三丙酮肟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交联剂b为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聚合度为2~6;和/或,所述交联剂a和交联剂b的配比为2~4: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料a和所述基料b的配比为2~7:1;优选地,所述基料a和所述基料b的配比为3~3.5:1。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所述活性纳米碳酸钙的配比为0.5~2:1;优选地,所述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所述活性纳米碳酸钙的配比为0.8~1:1。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料a由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活性纳米碳酸钙在100℃~150℃的温度和-0.05~-0.15mpa的真空度下,脱水捏合120min~150min即得;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单组分硅酮密封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纳米碳酸钙由碳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子巍周熠王聪宋骏付子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