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工况堆芯热工水力过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工况堆芯热工水力过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2557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8
本公开涉及钠冷快堆堆芯热工流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工况堆芯热工水力过程的装置。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工况堆芯热工水力过程的装置包括:模拟堆芯主体,包括:壳体,被构造成大致的长方体结构;以及多个模拟堆芯组件,沿高度方向平行地设置在壳体内,在相邻的模拟堆芯组件之间形成盒间流道;多个加热元件,被构造成以不同的功率对模拟堆芯组件进行加热,使得模拟堆芯组件的温度沿壳体的长度方向温度递减,以在模拟堆芯主体内形成多个模拟温度区;以及多个钠流供应装置,与模拟堆芯主体连通,并包括盒内流循环装置,被构造成向一部分模拟堆芯组件提供液态钠,并在钠流供应装置和一部分模拟堆芯组件中形成轴向钠流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钠冷快堆堆芯热工流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工况堆芯热工水力过程的装置


技术介绍

1、钠冷快堆堆芯功率密度约为压水堆的4倍,因此,全厂断电事故快堆紧急停堆后,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需要利用反应堆堆芯内钠流的自然循环流动,将堆芯大量衰变余热排出。此时钠流的自然循环路径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堆芯组件内部流过,钠流直接掠过燃料棒束带走衰变余热,称之为盒内流自然循环;另一种是各个堆芯组件的组件盒外壁之间构成的堆芯组件盒间通道内的钠流,在堆芯中央组件温度较高的区域受热上升带走组件的衰变余热,称之为盒间流自然循环。

2、盒内流直接掠过燃料棒束带走衰变余热,是排出衰变余热最主要的路径,能够带走堆芯50-80%的衰变余热功率。盒间流掠过燃料棒束组件盒盒壁带走组件内的衰变余热,也是排出衰变余热的主要路径,能够带走堆芯20-50%的衰变余热功率。

3、现有的钠流模拟方法在对堆芯组件盒间流道的模拟主要是3个组件盒形成的盒间流道或6个组件盒环绕1个组件盒形成的盒间流道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虽然能够完成部分堆芯盒间流热工水力过程的模拟,但是仅能够模拟盒间流道的轴向流动,而无法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工况堆芯完整的盒内钠流和盒间钠流的热工水力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热工水力过程的装置,以近似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工况堆芯完整的盒内钠流和盒间钠流的热工水力特性。

2、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热工水力过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堆芯主体、多个加热元件以及多个钠流供应装置。模拟堆芯主体,包括壳体和多个模拟堆芯组件。壳体被构造成大致的长方体结构;多个模拟堆芯组件沿高度方向平行地设置在上述壳体内,在相邻的模拟堆芯组件之间形成盒间流道;多个加热元件被构造成以不同的功率对上述模拟堆芯组件进行加热,使得上述模拟堆芯组件的温度沿上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温度递减,以在上述模拟堆芯主体内形成多个模拟温度区;以及多个钠流供应装置与上述模拟堆芯主体连通,并包括盒内流循环装置,被构造成向上述模拟堆芯组件的一部分模拟堆芯组件提供液态钠,并在上述钠流供应装置和上述一部分模拟堆芯组件中形成盒内钠流循环。

3、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热工水力过程的装置,通过将模拟堆芯主体构造成大致的长方体结构,在相近的模拟堆芯组件之间形成盒间流道,并通过加热元件使模拟堆芯组件的温度沿模拟堆芯主体的长度方向温度递减,来模拟堆芯内不同的周向位置和径向位置的堆芯组件,能够模拟实际堆芯内完整的盒间流道。设置盒内流循环装置向一部分模拟堆芯组件提供液态钠,并在钠流供应装置和一部分模拟堆芯组件中形成盒内钠流循环,以近似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工况堆芯完整的盒内钠流和盒间钠流的热工水力特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热工水力过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模拟堆芯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模拟堆芯组件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划分为多个模拟区,多个所述模拟区适用于模拟快堆堆芯的温度场,多个所述模拟区内的模拟堆芯组件的棒束数量和每根棒束的加热功率配置为不同,使得多个所述模拟区依次包括对应于快堆堆芯的中央区的高温区、对应于快堆堆芯的中央区域外围的中温区、以及对应于快堆堆芯的中温区外围的低温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温度高的模拟区的每个所述模拟堆芯组件的棒束的数量大于温度低的模拟区的每个所述模拟堆芯组件的棒束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内流循环装置向用于模拟钠冷快堆的所述高温区和所述中温区的所述模拟堆芯组件提供液态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出钠口,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多个进钠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钠流供应装置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间流循环装置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间流循环装置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的进钠口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间流循环装置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钠流供应装置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模拟堆芯组件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盒组件和所述全盒组件在所述壳体内相对于在长度方向上平分所述壳体的平面对称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钠冷快堆自然循环热工水力过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模拟堆芯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模拟堆芯组件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划分为多个模拟区,多个所述模拟区适用于模拟快堆堆芯的温度场,多个所述模拟区内的模拟堆芯组件的棒束数量和每根棒束的加热功率配置为不同,使得多个所述模拟区依次包括对应于快堆堆芯的中央区的高温区、对应于快堆堆芯的中央区域外围的中温区、以及对应于快堆堆芯的中温区外围的低温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温度高的模拟区的每个所述模拟堆芯组件的棒束的数量大于温度低的模拟区的每个所述模拟堆芯组件的棒束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内流循环装置向用于模拟钠冷快堆的所述高温区和所述中温区的所述模拟堆芯组件提供液态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出钠口,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多个进钠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伟刘瑞杨红义李虹锐薛秀丽罗锐林超刘光耀王予烨高鑫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