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347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7
本技术公开了婴儿车技术领域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婴儿车架包括靠背调节组件;所述靠背调节组件包括靠背杆,靠背杆内设有可滑动拉起的拉杆,靠背杆两侧均设有转动连接的调节块,调节块与靠背杆通过第一转动点转动连接,调节块内部均设有调节杆,调节块内设有安装槽,调节块下端插入安装槽内,调节杆下端与安装槽安装位置设有第二转动点、第三转动点,转动插销穿过第二转动点与后座杆尾端转动连接,转动插销穿过第三转动点与后轮支架转动连接,从而使调节杆与调节块固定连接,调节杆上端与前护手转动连接。本技术婴儿车架在折叠车架运动过程中,无需进行靠背杆归位再折叠,降低了车架折叠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儿车,具体的说是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


技术介绍

1、婴儿车是一种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有各种车型,婴儿车会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带来一定的好处,增加孩子的头脑发育,婴儿车大多采用可折叠支架设计,从而增加便利性和缩小存放空间,便于进行托运和房屋内存放,婴儿车车架内设有婴幼儿乘坐或平躺的内垫,内垫安装在底座和可调节靠背上,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节靠背的角度,但是目前大部分婴儿车架在折叠过程中需要先将内部靠背调节回指定位置后才可以进行折叠,增加了婴儿车操作的复杂性,而且在下次使用展开时,还需要再次进行靠背角度调节,多次的靠背调节归位会降低靠背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婴儿车的使用效率,并且常见的婴儿车车架在折叠后婴儿车前轮与婴儿车后轮不等高,就会导致婴儿车车架在折叠后只能平躺存放,占地空间较大,不利于进行收纳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婴儿车架包括上推把、两组下推杆、后撑杆、后轮支架、后拦框杆、前护手、靠背调节组件、后座杆、前座杆、前轮支架、前拦框杆和折叠前蓬杆;

4、所述靠背调节组件包括靠背杆,靠背杆内设有可滑动拉起的拉杆,靠背杆两侧均设有转动连接的调节块,调节块与靠背杆通过第一转动点转动连接,调节块内部均设有调节杆,调节块内设有安装槽,调节块下端插入安装槽内,调节杆下端与安装槽安装位置设有第二转动点、第三转动点,转动插销穿过第二转动点与后座杆尾端转动连接,转动插销穿过第三转动点与后轮支架转动连接,从而使调节杆与调节块固定连接,调节杆上端与前护手转动连接。

5、优选地,所述调节块内设有限位槽,限位槽有三个卡槽,拉杆拉起后靠背杆内部弹簧收缩,然后可以推动靠背杆进行三段角度调节,当使用者放开拉杆,靠背杆内部弹簧伸长将其推动下降,拉杆两端卡进限位槽内。

6、优选地,所述上推把下端与两组下推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折叠前蓬杆与两者连接处转动配合,并且两者连接处设有折叠按钮,上推把下端内侧设有尾杆,尾杆与后撑杆上端转动连接,下推杆下端与后轮支架上端和后撑杆上端转动连接,后轮支架上端还与前轮支架上端转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后轮支架下端设有两组转动连接的婴儿车后轮,前轮支架下端设有两组转动连接的婴儿车前轮。

8、优选地,所述前护手后端与后撑杆转动连接,后撑杆与后轮支架转动连接,后撑杆下方均设有连接片,连接片上端与后撑杆下端转动连接,连接片下端与后拦框杆转动连接,后拦框杆外侧与后轮支架转动连接,后拦框杆前端与前拦框杆后端转动连接,前拦框杆前端与前轮支架转动连接,前座杆两侧与前轮支架内部转动连接,前座杆后端与后座杆前端转动连接,靠背调节组件安装在后座杆后端。

9、优选地,所述前护手转动时,通过调节杆带动调节块、靠背杆转动,靠背杆跟随后撑杆进行同步转动。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1、本技术婴儿车架折叠过程流程方便,先转动折叠前蓬杆至上推把内,然后用手按压上推把与下推杆转动连接处的折叠按钮,由上推把带动后撑杆转动,再由后撑杆带动后拦框杆、后座杆和前护手折叠,同时带动前座杆折叠,由前拦框杆、后拦框杆和后座杆、前座杆带动前轮支架折叠靠近后轮支架,由靠背调节组件的重心使其整个车架自动收车与自立,仅需要解锁一个折叠按钮即可快速折叠,无需像常规的婴儿车车架折叠需要多组卡扣解锁才能折叠,提高了使用效率,降低了车架折叠的复杂性;

12、本技术婴儿车架在折叠车架运动过程中,靠背杆在调节块内限位槽的任意三挡都能折叠车架,无需进行靠背杆归位再折叠,进一步降低了车架折叠的复杂性,提高了使用效率,并且在车架折叠后,婴儿车前轮与婴儿车后轮下端等高,从而可以支撑折叠后的婴儿车架,使其折叠后自立,便于进行垂直收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婴儿车架包括上推把(1)、两组下推杆(2)、后撑杆(3)、后轮支架(4)、后拦框杆(5)、前护手(6)、靠背调节组件(7)、后座杆(8)、前座杆(9)、前轮支架(10)、前拦框杆(11)和折叠前蓬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71)内设有限位槽(711),限位槽(711)有三个卡槽,拉杆(74)拉起后靠背杆(73)内部弹簧收缩,然后可以推动靠背杆(73)进行三段角度调节,当使用者放开拉杆(74),靠背杆(73)内部弹簧伸长将其推动下降,拉杆(74)两端卡进限位槽(7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把(1)下端与两组下推杆(2)的上端转动连接,折叠前蓬杆(12)与两者连接处转动配合,并且两者连接处设有折叠按钮,上推把(1)下端内侧设有尾杆(101),尾杆(101)与后撑杆(3)上端转动连接,下推杆(2)下端与后轮支架(4)上端和后撑杆(3)上端转动连接,后轮支架(4)上端还与前轮支架(10)上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支架(4)下端设有两组转动连接的婴儿车后轮,前轮支架(10)下端设有两组转动连接的婴儿车前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手(6)后端与后撑杆(3)转动连接,后撑杆(3)与后轮支架(4)转动连接,后撑杆(3)下方均设有连接片(301),连接片(301)上端与后撑杆(3)下端转动连接,连接片(301)下端与后拦框杆(5)转动连接,后拦框杆(5)外侧与后轮支架(4)转动连接,后拦框杆(5)前端与前拦框杆(11)后端转动连接,前拦框杆(11)前端与前轮支架(10)转动连接,前座杆(9)两侧与前轮支架(10)内部转动连接,前座杆(9)后端与后座杆(8)前端转动连接,靠背调节组件(7)安装在后座杆(8)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手(6)转动时,通过调节杆(72)带动调节块(71)、靠背杆(73)转动,靠背杆(73)跟随后撑杆(3)进行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架折叠后,婴儿车前轮与婴儿车后轮下端等高,婴儿车架可垂直立起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婴儿车架包括上推把(1)、两组下推杆(2)、后撑杆(3)、后轮支架(4)、后拦框杆(5)、前护手(6)、靠背调节组件(7)、后座杆(8)、前座杆(9)、前轮支架(10)、前拦框杆(11)和折叠前蓬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71)内设有限位槽(711),限位槽(711)有三个卡槽,拉杆(74)拉起后靠背杆(73)内部弹簧收缩,然后可以推动靠背杆(73)进行三段角度调节,当使用者放开拉杆(74),靠背杆(73)内部弹簧伸长将其推动下降,拉杆(74)两端卡进限位槽(7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把(1)下端与两组下推杆(2)的上端转动连接,折叠前蓬杆(12)与两者连接处转动配合,并且两者连接处设有折叠按钮,上推把(1)下端内侧设有尾杆(101),尾杆(101)与后撑杆(3)上端转动连接,下推杆(2)下端与后轮支架(4)上端和后撑杆(3)上端转动连接,后轮支架(4)上端还与前轮支架(10)上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折叠时无需调节靠背的可折叠自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涛钱金尧林军祁徐青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贝蒂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