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2244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结构包括:排水层,所述排水层设置在底板防水层和底板底层钢筋之间;所述排水层,包括:排水管道和集水坑,所述排水管道由多根排水管通过接头连通构成,所述集水坑设置在排水管道的最低点;所述排水管上开设有进水孔;从底板底层钢筋中渗漏的水通过进水孔进入排水管道内,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汇集到集水坑内;并以此提出了一种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施工效率高、经济性高、适用性广和功能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本节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2、地下室底板是将房屋全部荷载传递到土层的重要的承重基础部位,对结构安全及使用年限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建筑业高速发展,地下空间也在不断的被开采,随之而来的地下工程渗漏水日益增多。这些严重的渗漏,不仅影响人们对地下室的正常使用,还会造成钢筋变形或腐蚀,严重的甚至危及建筑安全,需引起重视。

3、地下室渗漏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一下三点:设计原因、材料原因和施工原因。

4、其中,设计原因主要为片面强调结构自防水功能,不设柔性附件防水层而出现渗漏,因混凝土材料为非均质复合材料其内部存在尺寸不同的孔隙,如遇地震、温差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等外力原因而出现裂缝而引起;底板未设计防水层、或底板虽设计防水层但维护结构墙外立面未设置防水层,导致防水层未形成整体封闭状态而引起渗漏。材料原因主要为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如水泥标号、骨料粒径和外加剂质量等不满足要求;柔性附件防水层选材如耐久性差、厚度小导致穿刺损坏和乳化变质等原因而引起的渗漏。施工原因主要为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开裂;混凝土施工质量欠佳;柔性防水层施工质量差;回填未夯实,形不成止水帷幕,地下室周围形成汇水区,当结构或防水出现问题而发生渗漏。

5、因此如何避免建造过程中因设计、材料或施工等原因造成建筑物底板发生渗漏,在经济性高的情况下预防问题发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在思考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包括:排水层,所述排水层设置在底板防水层和底板底层钢筋之间;所述排水层,包括:排水管道和集水坑,所述排水管道由多根排水管通过接头连通构成,所述集水坑设置在排水管道的最低点;所述排水管上开设有进水孔;从底板底层钢筋中渗漏的水通过进水孔进入排水管道内,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汇集到集水坑内。

4、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为开设在排水管上方的梅花型孔洞。

5、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外层缠绕一层无纺布。

6、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通过三通接头或四通接头以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为直径在30mm以上的pvc管,所述排水管上每间隔300mm开设一个梅花型孔洞。

8、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布的规格为200g/m2。

9、一种底板防渗漏施工方法,包括:

10、步骤s1:基于bim进行管道设计;

11、步骤s2:进行管道定位,保证水根据重力原则汇入集水坑内;

12、步骤s3:进行管道加工;

13、步骤s4:基于管道设计和管道定位,进行管道安装;

14、步骤s5:对管道连接处进行处理;

15、步骤s6:浇筑混凝土;

16、步骤s7:流通测试。

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

18、通过bim模型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对排水管道平面布置位置、管道在后浇带处布置位置和管道与集水坑位置布置进行三维模拟,按照功能性、经济性、适用性、便利性原则进行模拟设计,保证容易出现裂缝部位实现管道全覆盖,确保底板发生窜水渗漏时,在水压力作用下水会随着布置完成的排水管道排入进集水坑内。

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

20、在底板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底板底层钢筋绑扎前,按照bim模型设计路径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好排水管道布置位置及管道高程,确保水根据重力原则汇入集水坑。

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22、根据bim模型设计情况进行排水管下料,下料完成后的排水管按照开孔布置要求进行加工,最后对加工完成后的排水管进行无纺布包裹,完成排水管的加工;

23、所述步骤s4,包括:

24、将加工完成后的排水管根据bim路径设计和现场定位进行管道的现场安装,安装应遵循集水坑处排水管道最低的原则;

25、步骤s5,包括:

26、在安装完成的排水管连接处采用无纺布进行连接点的包裹;

27、步骤s6,包括:

28、在安装所有工序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浇筑时需避免混凝土对排水管道的冲击而引起排水管道的错位;

29、步骤s7,包括:

30、在混凝土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后,在后浇带处在排水管道露出位置进行灌水试验,检查水流是否能汇入集水井中,确保排水管道满足要求。

3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2、1、施工效率高。管线施工在防水施工完成后,钢筋施工前,整个管线施工过程无穿插、方便简单,施工不影响工期,施工效率高。

33、2、经济性高。整套管线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集水坑,无需改变原有建筑设计,仅使用少量小直径pvc管道和无纺布,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低,预防效果好,经济性高。

34、3、适用性广。该施工技术适用于原有设计中含有集水坑等的建筑,仅需简单按照功能性、经济性、适用性、便利性等原则进行设计施工,技术适用性广。

35、4、功能性强。该施工技术主要用于预防地下室底板内部因设计、材料和施工等原因而出现渗漏,功能性极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层,所述排水层设置在底板防水层(2)和底板底层钢筋(3)之间;所述排水层,包括:排水管道和集水坑(4),所述排水管道由多根排水管(1)通过接头连通构成,所述集水坑(4)设置在排水管道的最低点;所述排水管(1)上开设有进水孔(5);从底板底层钢筋(3)中渗漏的水通过进水孔(5)进入排水管道内,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汇集到集水坑(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5)为开设在排水管(1)上方的梅花型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外层缠绕一层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通过三通接头或四通接头以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为直径在30mm以上的PVC管,所述排水管(1)上每间隔300mm开设一个梅花型孔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的规格为200g/m2。

7.一种底板防渗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底板防渗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底板防渗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底板防渗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层,所述排水层设置在底板防水层(2)和底板底层钢筋(3)之间;所述排水层,包括:排水管道和集水坑(4),所述排水管道由多根排水管(1)通过接头连通构成,所述集水坑(4)设置在排水管道的最低点;所述排水管(1)上开设有进水孔(5);从底板底层钢筋(3)中渗漏的水通过进水孔(5)进入排水管道内,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汇集到集水坑(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5)为开设在排水管(1)上方的梅花型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外层缠绕一层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板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丰赵胤铭姚平张建江郭尧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