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20547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5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将像素电极拆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子像素电极,通过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对数据写入电路写入的数据信号进行分压处理,得到多个不同的驱动信号,并通过多个信号输出端输出到不同的像素子电极中,使子像素工作在垂直电场和横向电场下,进而可以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对比度和响应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显示,特别涉及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电子纸显示产品具有护眼、省电的效果,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电子纸可以采用胶囊型显示结构或者非胶囊式电泳显示结构实现。

2、非胶囊式电泳显示结构,在背板表面形成电泳液层,然后用真空对盒方式将上玻璃基板覆盖电泳液层。电泳液层中的电泳液包括不同颜色的电泳粒子,通过控制分别位于电泳液层两侧的电极产生垂直电场,调节不同颜色电泳粒子在盒底部盒顶部的聚集程度实现不同灰阶。胶囊式显示结构,胶囊内部包含分散剂和分散粒子,分散粒子分为黑粒子和白粒子,当在胶囊的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两个电极之间产生垂直电场,分散粒子会在电场库仑力的作用下移动。上述两种驱动方式,电泳粒子和分散粒子在垂直电场作用下移动,移动的距离较长,导致存在驱动时间较长,存在显示对比度低和响应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用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对比度和响应时间。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应用于显示装置,并与显示装置中的一个子像素耦接,用于为子像素内的多个相互独立的像素子电极提供驱动信号。具体地,该驱动电路包括:

3、所述数据写入电路,被配置为将数据信号端的数据信号提供给所述多个分压电路;

4、所述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数据信号进行分压后得到至少一个驱动信号并提供给至少一个信号输出端。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

6、其中,所述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中,首个分压电路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写入电路的输出端耦接;除首个分压电路之外的其他分压电路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下一个分压电路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最后一个分压电路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电源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端用于加载公共电极信号或加载第一电源电压信号;各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耦接,或各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极耦接;各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分别与不同的信号输出端耦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容。

8、其中,所述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中,首个分压电路的第一电容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写入电路的输出端耦接;除首个分压电路之外的其他分压电路的第一电容的第二极与下一个分压电路的第一电容的第一极耦接;最后一个分压电路的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接地设置,或者与第二电源信号端耦接;各所述分压电路的第一电容的第一极分别与不同的信号输出端耦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耦接在所述数据写入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首个分压电路之间的第二电容。

10、其中,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写入电路的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与所述首个分压电路的第一电容的第一极耦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压电路还包括:第二晶体管。

12、其中,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电源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耦接。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写入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

14、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作为所述数据写入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耦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写入电路还包括:第四晶体管。

16、其中,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电源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耦接。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写入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

18、其中,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四电源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三扫描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作为所述数据写入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耦接。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耦接在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和所述第七晶体管之间的阈值补偿电路。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阈值补偿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九晶体管和第十晶体管。

21、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极与所述第四电源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极分别与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耦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五电源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耦接,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耦接。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与每个分压电路一一对应的驱动子电路。

23、其中,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第十一晶体管,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端耦接,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一个信号输出端耦接,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四扫描信号端。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写入电路为至少两个,所述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为至少两组;

25、一个所述数据写入电路与一组所述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耦接;

26、各所述数据写入电路耦接同一第一扫描信号端,各所述数据写入电路分别耦接不同的所述数据信号端。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组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和第二组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28、其中,所述数据写入电路包括第一数据传输线和第二数据传输线,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与第一数据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与第二数据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一个信号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一个信号输出端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耦接。

29、其中,所述第一组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与一个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耦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公共电极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和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均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耦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向显示装置的一个子像素内的多个相互独立的像素子电极提供驱动信号,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数据写入电路和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耦接在所述数据写入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首个分压电路之间的第二电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还包括:第二晶体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电路还包括:第四晶体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耦接在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和所述第七晶体管之间的阈值补偿电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补偿电路包括:第三电容、第九晶体管和第十晶体管;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与每个分压电路一一对应的驱动子电路;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电路为至少两个,所述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为至少两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组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和第二组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多个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于向显示装置的一个子像素内的多个相互独立的像素子电极提供驱动信号,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数据写入电路和多个相互串联的分压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耦接在所述数据写入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首个分压电路之间的第二电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还包括:第二晶体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电路还包括:第四晶体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珍郑皓亮玄明花赵蛟张晨阳崔晓荣刘伟星彭锦涛李姣徐智强张春芳卢美荣滕万鹏郭凯谷朝芸王新星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