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五邑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织物触控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91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织物触控板,包括上导体层、中导体层和下导体层,中导体层为一层良导体,当织物触控板受到外力时,第一良导体与中导体层发生接触,以使得第一半导体和中导体层形成第一导电通路,第一导电通路导通得到的第一导通电阻值与平面第一方向的坐标唯一对应,且第二良导体与中导体层发生接触,以使得第二半导体和中导体层形成第二导电通路,第二导电通路导通得到的第二导通电阻值与平面第二方向的坐标唯一对应,平面第一方向和平面第二方向处于不同方向,基于平面第一方向的坐标和平面第二方向的坐标确定受力位置坐标。基于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织物触控板相比现有技术,中导体层整体为一层良导体,整个织物触控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智能纺织品,特别是涉及一种织物触控板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正在迈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此衍生出了许多纺织产品与电子产品的结合产物。其中,织物触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的智能纺织行业中,织物触控技术将起到等同于当代电子计算机中键盘和鼠标的重要作用。因此,织物触控技术是智能纺织行业重要技术之一。

2、目前的织物触控板一般包括上导体层、中导体层和下导体层,当受到压力时,上导体层和下导体层在施压位置通过中导体层实现导通,以使得通过上导体层和下导体层测得中导体层的电阻信号,但该技术要求中导体层在平面内各个位置的电阻都不相同,以识别出施压位置。但是,该中导体层需要制备特殊的纱线或者多次反复印刷,才可以实现中导体层在平面内各个位置的电阻都不相同,加工难度偏大。因此,如何开发结构简单、容易加工的织物触控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织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物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体层、中导体层和下导体层,所述上导电层包括第一半导体和从所述第一半导体引出的第一良导体,所述下导电层包括第二半导体和从所述第二半导体引出的第二良导体,所述中导体层为一层良导体,当所述织物触控板未受到外力时,所述上导体层和所述下导体层均与所述中导体层保持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导体层包括上中导电层和下中导电层,所述上中导电层和所述下中导电层之间具有弹性电介质层,所述上中导电层、下中导电层和所述弹性电介质层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平板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物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体层、中导体层和下导体层,所述上导电层包括第一半导体和从所述第一半导体引出的第一良导体,所述下导电层包括第二半导体和从所述第二半导体引出的第二良导体,所述中导体层为一层良导体,当所述织物触控板未受到外力时,所述上导体层和所述下导体层均与所述中导体层保持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导体层包括上中导电层和下中导电层,所述上中导电层和所述下中导电层之间具有弹性电介质层,所述上中导电层、下中导电层和所述弹性电介质层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平板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导体层包括上中导电层和下中导电层,所述上中导电层和所述下中导电层之间具有弹性压阻层,所述上中导电层、下中导电层和所述弹性压阻层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压阻型压力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导体层包括上中导电层和下中导电层,所述上中导电层和所述下中导电层之间具有压电层,所述上中导电层、下中导电层和所述压电层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压电型压力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良导体有多条,多条所述第一良导体之间两两互不接触;和/或所述第二良导体有多条,多条所述第二良导体之间两两互不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触控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戴爵靖郑杰鸿王玺于晖
申请(专利权)人:五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