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860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包括胶黏层、基材层、微结构层、第一反光层和第二反光层,所述第二反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所述胶黏层设于所述第二反光层的下表面,所述微结构层为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表面高低相间的微棱镜,其相邻两个所述微棱镜之间设置有V型条状结构,所述V型条状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具有反光效果的第一反光层。本申请所提供的反光膜在微结构层、第一反光层和第二反光层的作用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其反射率可达95%以上,而且第二反光层由基材层和微结构层进行阻隔,可以更好的得到保护,从而提升反光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光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


技术介绍

1、光伏行业绿色环保、无环境污染,而且是可再生资源,在当今能源短缺的情形下,太阳能光伏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途的新型能源。

2、现有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的转换效率作为光伏行业最重要的一项指标,越高转换效率的光伏组件价格越贵。目前,为了增加转换效率,除了电池片本体提升外,还有焊带表面增加反光贴膜以及利用电池片间隙增加反光贴膜,以便于将无法利用的光线再次反射回周围进行再利用,能够增加2~3%的转换效率。

3、第一种为焊带表面贴敷反光膜,由于焊带宽度降低,且厚度增加,目前市面已普遍淘汰;

4、第二种为电池片间隙贴敷反光膜,在下层玻璃表面或背板表面贴覆一条具有三棱柱结构的反光膜,但是该种反光条结构简单,仅最表层存在反光层,常规使用铝作为反光层材料,反射率在85-88%,光线反射利用率不足。

5、针对于此,如何最大化的利用光线照射面积,提升转换效率成为本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包括胶黏层、基材层、微结构层、第一反光层和第二反光层,所述第二反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所述胶黏层设于所述第二反光层的下表面,所述微结构层为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表面高低相间的微棱镜,其相邻两个所述微棱镜之间设置有v型条状结构,所述v型条状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具有反光效果的第一反光层。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v型条状结构两侧的微棱镜在延伸方向呈直线平行或s型平行。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v型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呈上下抖动状、左右抖动状或直线状。

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v型条状结构的高度设置为10-500μm,其两侧微棱镜之间的距离设置在15-3000μm。

7、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棱镜的顶角设置为直角或r角,其微棱镜延伸方向与基材层的方向呈0-15°的夹角。

8、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材层包括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聚酰胺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

9、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反光层和所述第二反光层设置为镀铝层或镀银层。

10、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反光层和第二反光层的厚度设置在0.05-1.0μm。

1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黏层连接于玻璃层或背板层的表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3、本申请所提供的反光膜在微结构层、第一反光层和第二反光层的作用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其反射率可达95%以上,而且第二反光层由基材层和微结构层进行阻隔,可以更好的得到保护,从而提升反光膜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胶黏层(1)、基材层(2)、微结构层(3)、第一反光层(4)和第二反光层(5),所述第二反光层(5)设置于所述基材层(2)的下表面,所述胶黏层(1)设于所述第二反光层(5)的下表面,所述微结构层(3)为设置在所述基材层(2)上表面高低相间的微棱镜(301),其相邻两个所述微棱镜(301)之间设置有V型条状结构(302),所述V型条状结构(302)的表面设置有具有反光效果的第一反光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条状结构(302)两侧的微棱镜(301)在延伸方向呈直线平行或S型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条状结构(302)的延伸方向呈上下抖动状、左右抖动状或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条状结构(302)的高度设置为10-500μm,其两侧微棱镜(301)之间的距离设置在15-30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301)的顶角设置为直角或R角,其微棱镜(301)延伸方向与基材层(2)的方向呈0-15°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2)包括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聚酰胺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层(4)和所述第二反光层(5)设置为镀铝层或镀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层(4)和第二反光层(5)的厚度设置在0.05-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层(1)连接于玻璃层或背板层的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胶黏层(1)、基材层(2)、微结构层(3)、第一反光层(4)和第二反光层(5),所述第二反光层(5)设置于所述基材层(2)的下表面,所述胶黏层(1)设于所述第二反光层(5)的下表面,所述微结构层(3)为设置在所述基材层(2)上表面高低相间的微棱镜(301),其相邻两个所述微棱镜(301)之间设置有v型条状结构(302),所述v型条状结构(302)的表面设置有具有反光效果的第一反光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条状结构(302)两侧的微棱镜(301)在延伸方向呈直线平行或s型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条状结构(302)的延伸方向呈上下抖动状、左右抖动状或直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条状结构(302)的高度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凝方益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凝耀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