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切换拓扑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切换拓扑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1715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切换拓扑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包括:4个换流站、设置在4个换流站之间的第一预定数量的直流接触器以及第二预定数量的模拟直流线路元件,其中所有的直流接触器通过控制线圈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现所有的直流接触器的分合,并通过不同直流接触器的分合闸切换拓扑构建多种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继电保护,特别是涉及一种切换拓扑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


技术介绍

1、柔性直流系统相比常规直流,具有无需无功补偿,谐波水平低,没有换相失败问题,可独立调节有功和无功功率,可向孤岛供电,适合构成多端系统等优势。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柔性直流以其优势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送出场景中。

2、比如张北柔直工程为四端拓扑,将张北新能源基地、丰宁储能基地与北京负荷中心相连,可以利用柔性直流换流站可独立调节的优势,灵活控制四个换流站之间的潮流分部,显著提升张北地区新能源外送能力。

3、电力系统物理模拟技术选取的模拟元件与原型系统具有相同的物理特性,并且对应元件的参数(标幺值)相等,依据相似理论搭建起电力系统的物理模型。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平台由模拟同步发电机、模拟变压器、模拟母线、模拟输电线路、模拟负荷、连接线路构成,模拟元件配备统一的硬件接口,实验人员可以根据模拟需要,将各类物理模拟元件进行连接以模拟不同的电力系统运行场景。一般采用典型的电力系统接线方式和运行控制策略验证被试设备的功能。

4、在实验室建立柔性直流物理模型时,需要根据建模需求建立不同的柔性直流拓扑,如四端单极(伪双极)、双端双极(真双极)、双端单极等。这些柔性直流的拓扑类型的接线方式存在较大区别,如果在切换柔直拓扑时需要由试验人员对与柔性直流相连的直流线路和接地极改接线,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柔性直流物理模型的几种拓扑之间虽然在直流线路和接地极的接线方式上存在较大区别,但是每种拓扑的接线方式相对固定,存在柔性直流物理模型切换拓扑困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切换拓扑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

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拓扑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包括:4个换流站、设置在4个换流站之间的第一预定数量的直流接触器以及第二预定数量的模拟直流线路元件,其中

3、所有的直流接触器通过控制线圈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现所有的直流接触器的分合,并通过不同直流接触器的分合闸切换拓扑构建多种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

4、可选地,换流站包括mmc换流阀、桥臂电抗器、联结变、阀控设备模拟元件的任意组合,并通过联结变与动态模拟系统交流部分相连接。

5、可选地,第一预定数量为24,其中4个换流站中

6、第一换流站与第一直流接触器、第五直流接触器、第九直流接触器、第十直流接触器、第十七直流接触器、第十八直流接触器相连接;

7、第二换流站与第二直流接触器、第六直流接触器、第十一直流接触器、第十二直流接触器、第十九直流接触器、第二十直流接触器相连接;

8、第三换流站与第三直流接触器、第七直流接触器、第十三直流接触器、第十四直流接触器、第二十一直流接触器、第二十二直流接触器相连接;

9、第四换流站与第四直流接触器、第八直流接触器、第十五直流接触器、第十六直流接触器、第二十三直流接触器、第二十四直流接触器相连接。

10、可选地,第二预定数量为8,并且8个模拟直流线路元件分别设置在第九直流接触器和第十三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七直流接触器和第二十一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直流接触器和第十二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八直流接触器和第二十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四直流接触器和第十六直流接触器之间、第二十二直流接触器和第二十四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一直流接触器和第十五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九直流接触器和第二十三直流接触器之间。

11、可选地,还包括:多个接地点,其中4个单极接地点和2个双极接地点,4个单极接地点分别与第一直流接触器、第二直流接触器、第三直流接触器、第四直流接触器相连接,2个双极接地点与直流接触器第五直流接触器、第六直流接触器、第七直流接触器、第八直流接触器相连接。

12、可选地,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包括:四端单极拓扑柔性直流系统,其中四端单极拓扑柔性直流系统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五直流接触器、第六直流接触器、第七直流接触器、第八直流接触器分闸,其余直流接触器合闸实现。

13、可选地,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包括:双端双极拓扑柔性直流系统,其中双端双极拓扑柔性直流系统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五直流接触器、第六直流接触器、第七直流接触器、第八直流接触器、第九直流接触器、第十三直流接触器、第十九直流接触器、第二十三直流接触器合闸,其余直流接触器分闸实现。

14、可选地,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包括:双端单极拓扑柔性直流系统,其中双端单极拓扑柔性直流系统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一直流接触器、第二直流接触器、第九直流接触器、第十三直流接触器、第十七直流接触器、第二十一直流接触器合闸,其余直流接触器分闸实现。

15、从而,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灵活切换拓扑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最大化地兼顾多种柔性直流拓扑的接线方式,其中在切换不同拓扑时需要分合的连接点用直流接触器控制。可根据动态模拟试验的实际需要,通过直流接触器不同的分合状态,自动切换至所需的拓扑,在节省接线时间的同时,避免了大量改线易带来的接线错误问题,大大提升试验效率。

16、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换拓扑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4个换流站、设置在4个换流站之间的第一预定数量的直流接触器以及第二预定数量的模拟直流线路元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站包括MMC换流阀、桥臂电抗器、联结变、阀控设备模拟元件的任意组合,并通过所述联结变与动态模拟系统交流部分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数量为24,其中4个换流站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数量为8,并且8个模拟直流线路元件分别设置在第九直流接触器和第十三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七直流接触器和第二十一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直流接触器和第十二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八直流接触器和第二十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四直流接触器和第十六直流接触器之间、第二十二直流接触器和第二十四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一直流接触器和第十五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九直流接触器和第二十三直流接触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接地点,其中4个单极接地点和2个双极接地点,4个单极接地点分别与第一直流接触器、第二直流接触器、第三直流接触器、第四直流接触器相连接,2个双极接地点与直流接触器第五直流接触器、第六直流接触器、第七直流接触器、第八直流接触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包括:四端单极拓扑柔性直流系统,其中所述四端单极拓扑柔性直流系统通过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五直流接触器、第六直流接触器、第七直流接触器、第八直流接触器分闸,其余直流接触器合闸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包括:双端双极拓扑柔性直流系统,其中所述双端双极拓扑柔性直流系统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五直流接触器、第六直流接触器、第七直流接触器、第八直流接触器、第九直流接触器、第十三直流接触器、第十九直流接触器、第二十三直流接触器合闸,其余直流接触器分闸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包括:双端单极拓扑柔性直流系统,其中所述双端单极拓扑柔性直流系统通过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第一直流接触器、第二直流接触器、第九直流接触器、第十三直流接触器、第十七直流接触器、第二十一直流接触器合闸,其余直流接触器分闸实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拓扑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4个换流站、设置在4个换流站之间的第一预定数量的直流接触器以及第二预定数量的模拟直流线路元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站包括mmc换流阀、桥臂电抗器、联结变、阀控设备模拟元件的任意组合,并通过所述联结变与动态模拟系统交流部分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数量为24,其中4个换流站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数量为8,并且8个模拟直流线路元件分别设置在第九直流接触器和第十三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七直流接触器和第二十一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直流接触器和第十二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八直流接触器和第二十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四直流接触器和第十六直流接触器之间、第二十二直流接触器和第二十四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一直流接触器和第十五直流接触器之间、第十九直流接触器和第二十三直流接触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直流动态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接地点,其中4个单极接地点和2个双极接地点,4个单极接地点分别与第一直流接触器、第二直流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龙浩詹荣荣张坤俊杨国生金龙张博杜丁香詹智华孟江雯张加辉贾琰刘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