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及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45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1
本公开涉及混凝土管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包括钢筋笼、包裹钢筋笼的混凝土层以及若干预应力筋,整体呈管状,在混凝土层的两端还设置有底端板和顶端板,底端板和顶端板均为金属材质。钢筋笼的周向上设置有若干连接紧固圈,混凝土层内还埋设有若干浇筑管,浇筑管的材质优选金属,浇筑管通过连接紧固圈固定在钢筋笼上,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错位。浇筑管包括顶端的进料口和底端的出料口,进料口从顶端板向上引出,出料口从混凝土层的侧壁露出。当预应力管桩下沉至桩孔中后,通过向浇筑管内继续输送混凝土,使混凝土从管桩的侧壁流出,流出的混凝土填补预应力管桩与桩坑之间的空隙,以增强桩基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混凝土管桩,尤其涉及一种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及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1、先张法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张拉预应力筋,并将张拉的预应力筋临时锚固在固定座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有足够的粘结时,放松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与混凝土进行粘结,预应力筋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施工工艺。

2、目前,施工过程发现,当预应力管桩下沉到桩坑后,桩坑中部或底部存在空隙,预应力管桩与桩坑之间有缝隙,桩坑与预应力管桩之间的空隙需要再次浇筑填满,以提高桩基的安全性,但安装完成的预应力管桩上端又阻隔了混凝土的进入,桩坑的缺陷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及施工工艺,解决现有技术中装坑空隙缺陷的问题。

2、一种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包括钢筋笼和包裹所述钢筋笼的混凝土层,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层两端的底端板和顶端板,所述钢筋笼包括若干竖筋,若干所述竖筋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底端板和顶端板;所述钢筋笼的周向上设置有若干连接紧固圈,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包括钢筋笼(1)和包裹所述钢筋笼(1)的混凝土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层(2)两端的底端板(22)和顶端板(21),所述钢筋笼(1)包括若干竖筋(11),若干所述竖筋(11)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底端板(22)和顶端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管(4)的上端竖直设置,所述浇筑管(4)的底端弯曲朝向所述混凝土层(2)的侧壁,所述浇筑管(4)的出料口(42)呈喇叭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管(4)的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包括钢筋笼(1)和包裹所述钢筋笼(1)的混凝土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层(2)两端的底端板(22)和顶端板(21),所述钢筋笼(1)包括若干竖筋(11),若干所述竖筋(11)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底端板(22)和顶端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管(4)的上端竖直设置,所述浇筑管(4)的底端弯曲朝向所述混凝土层(2)的侧壁,所述浇筑管(4)的出料口(42)呈喇叭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管(4)的数量设置为4个,4个所述浇筑管(4)均匀设置在钢筋笼(1)的周向上,所述浇筑管(4)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分管(43),若干所述分管(43)均倾斜向下并朝向所述混凝土层(2)的侧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紧固圈(3)包括内圈(31)和外圈(32),所述内圈(31)和外圈(32)之间设置有若干短杆(33),若干所述浇筑管(4)与所述外圈(32)连接,所述内圈(31)与所述钢筋笼(1)绑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次浇筑混凝土的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预应力筋(5),所述外圈(32)设置若干开口向外的第一凹槽(321),适于容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翔王介洪周浩达陈辰平杨伟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