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1345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1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与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声学耦合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上开设第一声学孔,第二腔体上开设第二声学孔,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通过第一声学孔及第二声学孔向外界辐射具有相位差的声音,其中,在目标频段内,从第一声学孔辐射出的近场声音和从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近场声音具有近场声压级差,近场声压级差小于6dB,以及,在目标频段内处,声学输出装置向远场辐射的声音呈现指向性,表现为从第一声学孔和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声音在至少一对相反方向上具有不小于3dB的远场声压级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说明书涉及声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1、声学输出装置在输出声音的过程中,大部分声波向用户的耳道口辐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声波向其他方向(例如,远离耳道口的方向)辐射,这就会导致声学输出装置存在一定的漏音。由此,为了降低声学输出装置的漏音,声学输出装置的定向传播声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有的声学输出装置通常采用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两个声源组成的偶极子来形成指向性的辐射声场,从而实现声音的定向传播。但这种方式下,在实现特定方向的声波传播的同时,该特定方向的反方向也会形成较大的声场强度,这就意味着,当有人位于听音者的正前方或者侧方时,也可以听到明显的漏音。

2、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声学输出装置,使其在听音者耳道口方向上的音量最大,同时在其他方向上的漏音较小,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听音私密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声学输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声学耦合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开设第一声学孔,所述第二腔体上开设第二声学孔,所述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一声学孔及所述第二声学孔向外界辐射具有相位差的声音,其中,在目标频段内,从所述第一声学孔辐射出的近场声音和从所述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近场声音具有近场声压级差,所述近场声压级差小于6db,以及,在所述目标频段内处,所述声学输出装置向远场辐射的声音呈现指向性,表现为从所述第一声学孔和所述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声音在至少一对相反方向上具有不小于3db的远场声压级差。通过控制声学输出装置所产生的两个声音具有相位差,并控制在目标频段内,从第一声学孔辐射出的近场声音和从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近场声音具有小于6db近场声压级差,以及在目标频段内,从第一声学孔和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声音在至少一对相反方向上具有不小于3db的远场声压级差,可以使听音者耳道口方向上的音量较大,听音者耳道口方向的反方向上的漏音以及其他方向上的漏音较小,进而能够更好地兼顾耳道开放性和听音私密性。

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频段为200hz-5000hz。由于200hz-5000hz为人耳较为敏感的主要频率范围,因此将目标频段限定为200hz-5000hz可以使声学输出装置在人耳主要听音频段存在较少漏音。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近场声压级差小于3db,和/或所述远场声压级差不小于6db。通过进一步限定近场声压级差和/或远场声压级差,可以进一步确保第一声音和第二声音在远场的特定方向有效地干涉相消,从而有效地降低声学输出装置在远场的漏音。

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1khz-8khz的频率范围内,所述相位差的变化率小于30°/oct。通过控制近场相位差的变化率小于30°/oct,可以使得两个声源能够形成更为标准的强指向性辐射声场(例如,心型或超心型指向性辐射声场),使耳道方向的反方向上的漏音以及其他方向上的漏音较小,从而能够更好地兼顾耳道开放性和听音私密性。

5、在一些实施例中,从第一声学孔辐射出的近场声音和从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近场声音的在1khz处的相位差与在2khz处的相位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30°。由于1000hz-2000hz这一频率范围处于人耳较为敏感的频率范围内,基于此,在此频率范围内,通过将从第一声学孔辐射出的声音和从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声音在1000hz处的相位差与在2000hz处的相位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控制在30°之内,可以在形成更为标准的强指向性声场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降低远场漏音的效果。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频段包括500hz、1khz、2khz以及4khz的目标频率。目标频段包括多个分立的频率点,可以使声学输出装置在上述频点的声音都能满足近场声压接近、远场呈现指向性(例如,心型指向性)的目的。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声学孔与所述第二声学孔的开孔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5-2。通过控制第一声学孔与所述第二声学孔的开孔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5-2,可以使第一声学孔与第二声学孔的声阻接近,从而第一声学孔与第二声学孔的近场声压级差减小,可以使远场漏音相消越显著,进而提高降低远场漏音的效果。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声学孔与所述第二声学孔的声负载的差值小于0.15。通过控制第一声学孔与所述第二声学孔的声负载的差值小于0.15,可以使第一声学孔与第二声学孔的声阻接近,从而可以使远场漏音相消越显著,提高降低远场漏音的效果。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声学孔与所述第二声学孔的表面声负载的比值范围为0.5-3.5。通过控制第一声学孔与所述第二声学孔的表面声负载的比值范围为0.5-3.5,可以使第一声学孔与第二声学孔的声阻接近,可以使远场漏音相消越显著,提高降低远场漏音的效果。

10、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声学输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声学耦合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开设第一声学孔,所述第二腔体上开设第二声学孔,所述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一声学孔及所述第二声学孔向外界辐射具有相位差的声音,其中,在目标频段内,所述声学输出装置向远场辐射的声音呈现指向性,表现为从所述第一声学孔和所述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声音在至少一对相反方向上具有不小于3db的远场声压级差,以及所述第一声学孔与所述第二声学孔的声负载的差值小于0.15。通过控制声学输出装置所产生的两个声音具有相位差,并控制在目标频段内,从第一声学孔和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声音在至少一对相反方向上具有不小于3db的远场声压级差,以及控制第一声学孔与第二声学孔的声负载的差值小于0.15,可以使听音者耳道口方向上的音量较大,听音者耳道口方向的反方向上的漏音以及其他方向上的漏音较小,从而能够更好地兼顾耳道开放性和听音私密性。

11、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声学输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声学耦合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开设第一声学孔,所述第二腔体上开设第二声学孔,所述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通过所述第一声学孔及所述第二声学孔向外界辐射具有相位差的声音,其中,在目标频段内,所述声学输出装置向远场辐射的声音呈现指向性,表现为从所述第一声学孔和所述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声音在至少一对相反方向上具有不小于3db的远场声压级差,以及所述第一声学孔与所述第二声学孔的表面声负载的比值范围为0.5-3.5。通过控制声学输出装置所产生的两个声音具有相位差,并控制在目标频段内,从第一声学孔和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声音在至少一对相反方向上具有不小于3db的远场声压级差,以及控制第一声学孔与第二声学孔的表面声负载的比值范围为0.5-3.5,可以使听音者耳道口方向上的音量较大,听音者耳道口方向的反方向上的漏音以及其他方向上的漏音较小,从而能够更好地兼顾耳道开放性和听音私密性。

12、本说明书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声学输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声学驱动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目标频段为200Hz-5000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近场声压级差小于3dB,和/或,所述远场声压级差不小于6d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在1kHz-8kHz的频率范围内,所述相位差的变化率小于30°/oc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从所述第一声学孔辐射出的近场声音和从所述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近场声音的在1kHz处的相位差与在2kHz处的相位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目标频段包括500Hz、1kHz、2kHz以及4kHz的目标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声学孔与所述第二声学孔的开孔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5-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声学孔与所述第二声学孔的声负载的差值小于0.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声学孔与所述第二声学孔的表面声负载的比值范围为0.5-3.5。

10.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包括:

11.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包括:

12.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包括:

13.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学输出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目标频段为200hz-5000h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所述近场声压级差小于3db,和/或,所述远场声压级差不小于6d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在1khz-8khz的频率范围内,所述相位差的变化率小于30°/oc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学输出装置,其中,从所述第一声学孔辐射出的近场声音和从所述第二声学孔辐射出的近场声音的在1khz处的相位差与在2khz处的相位差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学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真梁家宁张磊齐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