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1238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短切碳纤维为基底,通过液相合成和化学气相沉积的两步方法,完成碳纤维表面二氧化硅涂层的包覆和碳化硅晶须的生长,实现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的制备。该吸波纤维由碳、二氧化硅、碳化硅三种组分组成,结构特点是碳纤维表面由二氧化硅层包覆,碳化硅晶须生长于二氧化硅层表面。该方法得到的碳@二氧化硅@碳化硅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耐高温特性和典型的介电损耗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


技术介绍

1、高速飞行器以高马赫数在20km高度以内大气层中飞行时,气动加热效应使飞行器表面温度急剧升高,其温度一般可以超过600℃,局部甚至会高达上千摄氏度,导致许多电磁波吸收材料发生氧化变性或分解。随着雷达侦查和拦截反之技术的发展,低可探测化将是未来高速飞行器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外形隐身技术应用受到限制的条件约束下,应用吸波材料是抑制其雷达强散射、提升飞行器生存能力的最主要且有效的技术途径。因此,开发耐高温的电磁波吸收剂对于发展高温隐身技术十分重要。

2、碳材料当前应用较为广泛、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吸波材料,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极具应用潜质的高效吸波材料,然而碳材料在超过400℃空气环境中很快即被氧化,因此无法直接用于高温吸波。为提升碳材料的耐高温性能,研究者通常采取表面包覆其他耐高温抗氧化材料的技术方案,如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硅酸铝等,以使碳材料隔绝外部氧气。这种方案确实能明显提升碳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将其氧化温度提升至600℃及以上,但由于这些材料电阻率极高,复合纤维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形成导电网络,降低了其对电磁波的损耗能力,导致吸波性能的下降。因此,在保持当前耐高温抗氧化特性的同时,提升其介电损耗能力进而优化吸波性能仍旧是包覆(涂层)型吸波材料面临的重要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材料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纤维由碳、二氧化硅、碳化硅三种组分组成,在结构上是一种碳@二氧化硅@碳化硅复合纤维,不仅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特性,同时具有较高的介电损耗能力。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3、一种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将短切碳纤维置于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制成混合溶液,加入氨水调节该混合溶液ph值,并持续控制该混合溶液的温度;

5、2)对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持续搅拌下,逐滴加入正硅酸四乙酯或正硅酸甲酯,滴加完成后密封烧杯,进行反应;

6、3)步骤2)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得到的沉淀物离心洗涤处理,收集得到碳@二氧化硅复合纤维;

7、4)将步骤3)得到的碳@二氧化硅复合纤维置于碳化硅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将沉积系统内的空气抽出;将高纯氩气、氢气、乙炔和反应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沉积系统中,待沉积系统中混合气体的相对压力和流速达到稳定状态后,启动升温程序升温到预设高温后保持一段时间,之后自然降温,得到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

8、进一步地,步骤1)中短切碳纤维选自t300、t700、t800、m55j中的一种碳纤维,长度为3~10mm。

9、进一步地,步骤1)中短切碳纤维与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1:300,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1:2。

10、进一步地,步骤1)中溶液ph值控制在10~12,溶液温度控制在70~90℃。

11、进一步地,步骤2)中搅拌选择磁力搅拌或机械搅拌。

12、进一步地,步骤2)中正硅酸四乙酯或正硅酸甲酯与碳纤维的质量比为1:10~1:2,这会决定碳纤维表面包覆二氧化硅涂层的厚度,但其质量比不宜过大或过小。

13、进一步地,步骤2)中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90℃,反应时间12~36小时。

14、进一步地,步骤4)中高纯氩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占比至少为50%,其作用为载气;氢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占比为20%~30%,其作用为稀释气;乙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占比为10%~20%,其作用沉积在二氧化硅表面形成碳源,作为碳化硅晶须的生长点;反应气体包括一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一氯硅烷的一种或几种,反应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占比为10%~20%;混合气体的流速为1~3l/min。

15、进一步地,步骤4)中预设高温为1100~1300℃,反应时间为1~10h;反应时间的长短会影响碳化硅晶须生长的长度。

16、一种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

17、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8、1、碳纤维具有良好的电导特性,相比较于常用的耐高温sic等材料,具有十分明显的介电损耗优势,然而碳纤维在400℃以上即会发生氧化,无法直接用于高温含氧环境之中;二氧化硅是一种熔点较高(可达1700℃以上)、热稳定性十分优异的无机材料,在碳纤维外包覆二氧化硅能够有效保护碳纤维不被氧化;但由于二氧化硅材料电阻率极高,复合纤维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形成导电网络,降低了其对电磁波的损耗能力,导致吸波性能的下降,因此在短切碳纤维表面由二氧化硅层包覆,二氧化硅表面生长碳化硅晶须。碳化硅具有半导体特性,大量的碳化硅晶须在三维空间延伸,相互接触形成交联网络,其半导体特性导致高温环境下具备一定的电导特性,从而有效提升了三元复合纤维的介电损耗能力。

19、2、本专利技术采用液相合成和化学气相沉积的两步方法,来制备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在短切碳纤维表面上,液相合成二氧化硅层,之后在“核@壳”结构碳@二氧化硅复合纤维的基础上,能够原位气相沉积生长碳化硅晶须。

20、3、有别于现有技术提出的单一包覆型两相组分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通过碳、二氧化硅、碳化硅三元组分的复合,充分利用了各组分的功能特性,并在三维空间内构筑了独特的微观交联网络结构,在组分和结构两方面同时实现创新设计,获得的碳@二氧化硅@碳化硅复合纤维不仅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特性,同时具有较高的介电损耗能力,可用于耐高温吸波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为耐高温隐身材料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短切碳纤维选自T300、T700、T800、M55J中的一种碳纤维,长度为3~1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短切碳纤维与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1:300,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溶液pH值控制在10~12,溶液温度控制在70~9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搅拌选择磁力搅拌或机械搅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正硅酸四乙酯或正硅酸甲酯与碳纤维的质量比为1:10~1: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90℃,反应时间12~36小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高纯氩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占比至少为50%;氢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占比为20%~30%;乙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占比为10%~20%;反应气体包括一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一氯硅烷的一种或几种,反应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占比为10%~20%;混合气体的流速为1~3L/min。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预设高温为1100~1300℃,反应时间为1~10h。

10.一种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三元组分吸波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短切碳纤维选自t300、t700、t800、m55j中的一种碳纤维,长度为3~10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短切碳纤维与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1:300,去离子水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1~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溶液ph值控制在10~12,溶液温度控制在70~9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搅拌选择磁力搅拌或机械搅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正硅酸四乙酯或正硅酸甲酯与碳纤维的质量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伟赵宏杰林海燕刘甲吕通李旻刘冉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