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0941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包括主机体、炒锅及其加热机构和姿态调整机构、搅拌筋及其搅拌驱动机构,主机体中设有炒菜腔,炒锅转动设置在主机体中炒菜腔的左右两侧壁之间,搅拌筋转动设置在炒锅内,加热机构用于向炒锅供热,姿态调整机构用于驱动炒锅在炒菜腔内旋转,搅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搅拌筋在炒锅内旋转。该炒菜机器人通过姿态调整机构驱动炒锅在炒菜腔内旋转,能够实现炒菜姿态与出菜姿态的自动切换,进而完成自动出菜,同时,将加热机构设计为悬吊式结构,通过姿态调整机构驱动炒锅在炒菜腔内旋转的过程中,加热机构不会全程跟随炒锅旋转,既可以减小炒菜机器人的整机体积,又可以避免加热机构的转幅过大而对其导线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烹饪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


技术介绍

1、炒菜机是微电脑操控的智能烹饪设备,能够自动进行多种烹饪,轻松实现了做饭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现有炒菜机中,例如公开号为cn113842026a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动炒菜机,包括主机体、炒锅以及投放机构、搅拌机构、调味机构,所述主机体中设有炒菜内腔,所述炒锅包括上锅和下锅,上锅和下锅均为弧形柱状结构且两者拼接后为圆柱体结构,所述主机体的前侧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下锅匹配的第一开口,所述主机体的顶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上锅匹配的第二开口,上锅的弧形顶面设有用于投放食材至下锅之中的进菜口,所述投放机构、搅拌机构、调味机构均搭载在主机体上,分别用于投放食材、翻炒食材和投放调味用品。

2、但上述炒菜机中,炒锅设计为包括上锅和下锅的分体式结构,并且上锅和下锅是单独插入设置在主机体内的,其中,下锅与主机体之间为抽屉式结构。完成烹饪后,需要手动抽出下锅,再倾倒至餐盘中。然而,当菜品量较大时,下锅的抽出、倾倒等动作对于普通操作人员来说,是极为费力的,在拥挤、繁忙的后厨,使用起来不但十分不便,而且影响炒菜效率。

3、现有炒菜机中,也有通过倾斜锅体来实现自动出菜,但倾斜锅体存在以下问题:锅体若要转动,加热机构必须与锅体相连,而锅体与加热机构合并后的整体尺寸必然很大,其整体转动过程中的空间占比较大,致使整机的体积过大,而且由于转幅较大,加热机构的导线不易排布,且易发生缠绕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该炒菜机器人通过姿态调整机构驱动炒锅在炒菜腔内旋转,能够实现炒菜姿态与出菜姿态的自动切换,进而完成自动出菜,同时,将加热机构设计为悬吊式结构,通过姿态调整机构驱动炒锅在炒菜腔内旋转的过程中,加热机构不会全程跟随炒锅旋转,既可以减小炒菜机器人的整机体积,又可以避免加热机构的转幅过大而对其导线造成影响。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包括主机体、炒锅及其加热机构和姿态调整机构、搅拌筋及其搅拌驱动机构;

4、所述主机体中设有炒菜腔,且其前侧设有与炒菜腔连通的第一开口、顶部设有与炒菜腔连通的第二开口;

5、所述炒锅为圆柱状空腔结构,且其圆周面上设有第三开口,炒锅上设有与第三开口的边沿相连的围挡,炒锅转动设置在主机体中炒菜腔的左右两侧壁之间,且其转动轴线与其中轴线重合;

6、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吊篮以及设置在吊篮中的电磁加热板,电磁加热板的上表面形状与炒锅的底部形状相契合,吊篮的左右两侧可转动的悬挂在炒锅的转轴上,炒锅的底部嵌入电磁加热板的上表面;

7、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设置在主机体中,且其与炒锅的转轴相连,姿态调整机构用于驱动炒锅在炒菜腔内旋转,以调整炒锅上所设第三开口的朝向;

8、所述搅拌筋转动设置在炒锅内,且其转动轴线与炒锅的中轴线重合;

9、所述搅拌驱动机构设置在主机体中,且其与搅拌筋的转轴相连,搅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搅拌筋在炒锅内旋转。

10、进一步的,所述姿态调整机构包括电推杆、转盘和连杆,电推杆固定在主机体中,转盘与炒锅的转轴同轴连接,连杆的一端与电推杆的伸缩杆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转盘的圆周转动连接,且电推杆的伸缩杆处于最短状态下,炒锅的第三开口朝向主机体的第二开口,电推杆的伸缩杆处于最长状态下,炒锅的第三开口朝向主机体的第一开口。

11、进一步的,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转盘上设有遮光片,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均布置在转盘转动带动遮光片转动的运动路径上,且电推杆的伸缩杆处于最短状态下,遮光片与第一光电传感器位置对应,电推杆的伸缩杆处于最长状态下,遮光片与第二光电传感器位置对应。

12、进一步的,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固定在主机体中的安装板,电推杆固定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有与电推杆的伸缩方向平行的挡板,电推杆的尾部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电推杆的伸缩杆与连杆转动连接处同轴转动连接一支架,支架的中部设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与电推杆的伸缩杆相抵,支架的顶部设有滚轮,且滚轮与挡板相抵。

13、进一步的,还包括阀体、增压泵以及若干清洗喷嘴,阀体连通在增压泵的泵入端与水源之间,增压泵的泵出端与每一清洗喷嘴均连通,清洗喷嘴布置在主机体中炒菜腔的底部,清洗喷嘴用于冲洗炒锅,主机体中炒菜腔的底部设有水槽,水槽用于盛接冲洗炒锅的废水。

14、进一步的,所述水槽中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位于水槽内的管口处设有过滤网。

15、进一步的,所述炒锅的左右两端面上均设有法兰轴,姿态调整机构与炒锅的其一端面上所设法兰轴连接,炒锅的另一端面上所设法兰轴具有中通孔,搅拌驱动机构通过中通孔与搅拌筋的转轴相连。

16、进一步的,所述围挡与炒锅的圆周面对应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变小。

17、进一步的,所述主机体中炒菜腔的左右两侧壁上等高处设有均滑道,滑道用于将餐盘置入炒菜腔,滑道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导向板,滑道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限位板。

18、进一步的,所述主机体中炒菜腔的其一侧壁上设有第三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炒菜腔内是否置入餐盘。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0、该炒菜机器人将炒锅设计为圆柱状空腔结构,同时,将其转动设置在主机体的炒菜腔之中,并通过姿态调整机构调整其上所设第三开口的朝向,能够实现炒菜姿态与出菜姿态的自动切换,进而完成自动出菜;加热机构设计为悬吊式结构,通过姿态调整机构调整炒锅上所设第三开口的朝向的过程中,加热机构不会全程跟随炒锅旋转,只有当炒锅上所设围挡与加热机构接触时,加热机构才会跟随炒锅旋转,这样设计极大减小了炒锅旋转过程中的空间占比和加热机构的转幅,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减小炒菜机器人的整机体积,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加热机构的转幅过大而对其导线造成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体、炒锅及其加热机构和姿态调整机构、搅拌筋及其搅拌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包括电推杆、转盘和连杆,电推杆固定在主机体中,转盘与炒锅的转轴同轴连接,连杆的一端与电推杆的伸缩杆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转盘的圆周转动连接,且电推杆的伸缩杆处于最短状态下,炒锅的第三开口朝向主机体的第二开口,电推杆的伸缩杆处于最长状态下,炒锅的第三开口朝向主机体的第一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转盘上设有遮光片,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均布置在转盘转动带动遮光片转动的运动路径上,且电推杆的伸缩杆处于最短状态下,遮光片与第一光电传感器位置对应,电推杆的伸缩杆处于最长状态下,遮光片与第二光电传感器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固定在主机体中的安装板,电推杆固定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有与电推杆的伸缩方向平行的挡板,电推杆的尾部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电推杆的伸缩杆与连杆转动连接处同轴转动连接一支架,支架的中部设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与电推杆的伸缩杆相抵,支架的顶部设有滚轮,且滚轮与挡板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体、增压泵以及若干清洗喷嘴,阀体连通在增压泵的泵入端与水源之间,增压泵的泵出端与每一清洗喷嘴均连通,清洗喷嘴布置在主机体中炒菜腔的底部,清洗喷嘴用于冲洗炒锅,主机体中炒菜腔的底部设有水槽,水槽用于盛接冲洗炒锅的废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中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位于水槽内的管口处设有过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的左右两端面上均设有法兰轴,姿态调整机构与炒锅的其一端面上所设法兰轴连接,炒锅的另一端面上所设法兰轴具有中通孔,搅拌驱动机构通过中通孔与搅拌筋的转轴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与炒锅的圆周面对应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中炒菜腔的左右两侧壁上等高处设有均滑道,滑道用于将餐盘置入炒菜腔,滑道靠近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导向板,滑道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设有限位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中炒菜腔的其一侧壁上设有第三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炒菜腔内是否置入餐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体、炒锅及其加热机构和姿态调整机构、搅拌筋及其搅拌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包括电推杆、转盘和连杆,电推杆固定在主机体中,转盘与炒锅的转轴同轴连接,连杆的一端与电推杆的伸缩杆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转盘的圆周转动连接,且电推杆的伸缩杆处于最短状态下,炒锅的第三开口朝向主机体的第二开口,电推杆的伸缩杆处于最长状态下,炒锅的第三开口朝向主机体的第一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转盘上设有遮光片,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均布置在转盘转动带动遮光片转动的运动路径上,且电推杆的伸缩杆处于最短状态下,遮光片与第一光电传感器位置对应,电推杆的伸缩杆处于最长状态下,遮光片与第二光电传感器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整机构还包括固定在主机体中的安装板,电推杆固定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有与电推杆的伸缩方向平行的挡板,电推杆的尾部与安装板转动连接,电推杆的伸缩杆与连杆转动连接处同轴转动连接一支架,支架的中部设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与电推杆的伸缩杆相抵,支架的顶部设有滚轮,且滚轮与挡板相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胜军谭惠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智慧大厨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