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炒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294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炒菜机,包括主机体、炒锅以及投放机构、搅拌机构、调味机构,所述主机体中设有炒菜内腔,所述炒锅包括上锅和下锅,上锅和下锅均为弧形柱状结构且两者拼接后为圆柱体结构,所述主机体的前侧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下锅匹配的第一开口,所述主机体的顶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上锅匹配的第二开口,上锅的弧形顶面设有用于投放食材至下锅之中的进菜口,所述投放机构、搅拌机构、调味机构均搭载在主机体上,分别用于投放食材、翻炒食材和投放调味用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全自动投放食材和调味料以及翻炒食材,更为智能,而且利于出菜以及对炒锅进行清洁,同时可以实现调味料的锅内直喷,更为高效。更为高效。更为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炒菜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烹饪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炒菜机。

技术介绍

[0002]炒菜机是微电脑操控的智能烹饪设备,能够自动进行多种烹饪,轻松实现了做饭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传统炒菜机主要是自动翻炒,需要手动投放食材和调味料,功能较为单一。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自动炒菜机加入了自动投放食材和调味料的功能,例如公开号为CN107048981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炒菜机,但该专利技术食材和调味料的投放均采用投放机构与食材盒配合进行,结构复杂,对食材盒的设计要求很高,此外,该专利技术的内壳、锅盖、搅拌叶片为一体式结构,不利于清洁,而且出菜时必须翻转锅盖,出菜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自动炒菜机,可以实现全自动投放食材和调味料以及翻炒食材,更为智能,而且利于出菜以及对炒锅进行清洁,同时可以实现调味料的锅内直喷,更为高效。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炒菜机,包括主机体、炒锅以及投放机构、搅拌机构、调味机构;
[0006]所述主机体中设有炒菜内腔,炒菜内腔的底部为弧形柱状结构的加热板,主机体的机仓中设有与加热板连接的加热装置;
[0007]所述炒锅包括上锅和下锅,上锅和下锅均为弧形柱状结构且两者拼接后为圆柱体结构;
[0008]所述主机体的前侧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下锅匹配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弧形边沿与加热板平齐,使下锅能够从第一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且下锅的弧形底面与加热板贴合;
[0009]所述主机体的顶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上锅匹配的第二开口,使上锅能够从第二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并与下锅拼接为一体,上锅的弧形顶面设有用于投放食材至下锅之中的进菜口;
[0010]所述投放机构包括投放座和传动机构,投放座设置在主机体的顶面上且与之为转动连接,投放座中设有滑槽,滑槽底面设有与上锅顶面所设进菜口匹配的投放口,投放座未转动时,投放口位于进菜口正上方;
[0011]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投放座的座仓内的转动电机以及转动设置在投放口之中且一端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转轴,将食材盒放置在滑槽一端,并将食材盒与转轴连接,转动电机通过转轴拉动食材盒的盒体沿滑槽运动;
[0012]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筋,搅拌电机设置在主机体的机仓内,搅拌筋转动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前后两侧面之间且一端与搅拌电机连接,搅拌筋的转轴线保持水平且高于第一开口的上边沿,上锅的前后两侧面均设有避开搅拌筋的插口;
[0013]所述调味机构包括调料盒、调味泵组和喷料座,调料盒中的盒体、调味泵组中的泵体和喷料座中的喷嘴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喷料座嵌入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上锅的后侧面上与喷料座位置对应处设有直喷口;
[0014]所述主机体的前侧面设有显示装置,主机体的机仓内设有强电控制箱和弱电控制箱且两者均与显示装置中的控制器以及加热装置、转动电机、搅拌电机、调味泵组相连,通过显示装置控制整机工作。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锅左右两侧同一水平高度处均沿横向设有支撑部,所述炒菜内腔左右两侧同一水平高度处均设有支撑台,上锅从第二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后,两侧的支撑部搁置在支撑台上,且上锅与下锅不接触。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下锅前侧以及左右两侧均沿纵向设有挡油板,通过挡油板防止炒锅内的油水溅至炒菜内腔中,使炒菜内腔保持清洁。
[0017]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底面上对称设有两与之为螺纹连接的限位销钉,转轴上还对称设有两与之为螺纹连接的挂绳销钉,限位销钉与挂绳销钉适用于包括盒体和盒盖的食材盒,所述转轴上还对称设有两与之为螺纹连接的挂膜销钉,挂膜销钉适用于包括盒体和封口膜的食材盒。
[0018]进一步的,所述投放座与主机体转动连接的对侧设有与之为转动连接的盖板,盖板包括锅盖板和支撑板,支撑板一端与锅盖板一侧固定连接且与之平行,支撑板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投放座连接,向投放座一侧完全转动盖板,锅盖板将完全遮覆投放口,向远离投放座一侧转动盖板,锅盖板平行于滑槽底面。
[0019]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左右两侧面均设有至少一限位板,限位板起到防止食材盒沿滑槽运动时翘起的作用。
[0020]进一步的,所述投放座与主机体转动连接的对侧通过滑扣与主机体连接,通过滑扣使投放座与主机体快速锁合。
[0021]进一步的,所述主机体左侧面和/或右侧面嵌入设有与之为转动连接的酱料盒,主机体的机仓内还设有酱料泵,每一酱料泵的输入端连接设有酱料输入管且酱料输入管延伸至酱料盒之中,每一酱料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喷料座上的对应一喷嘴连通,主机体的机仓内所设强电控制箱和弱电控制箱均与酱料泵相连。
[0022]进一步的,所述酱料盒为梯形结构,酱料盒设置在主机体中炒菜内腔的左下方或右下方,使其充分契合主机体中炒菜空腔的左下方空间或右下方空间。
[0023]进一步的,所述主机体中,强电控制箱设置在炒菜空腔下方,弱电控制箱设置在炒菜空腔后方,使强电电路结构与弱电电路结构分开,避免信号干扰。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5]1、通过对主机体进行设计,使其搭载炒锅以及投放机构、搅拌机构、调味机构,实现全自动投放食材和调味料以及翻炒食材,更为智能;
[0026]2、将炒锅设计为包括上锅和下锅的分体式结构,并且上锅和下锅是单独插入设置在主机体内的,使两者可以单独取出,利于出菜以及对炒锅进行清洁;
[0027]3、喷料座嵌入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上锅的后侧面上与喷料座位置对应处设有直喷口,将上锅插入主机体内之后,喷料座嵌入直喷口之中,从而实现调味料的锅内直喷,更为高效。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自动炒菜机的立体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炒菜机的截面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机体的立体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主机体的主视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主机体的俯视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主机体的截面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炒锅的立体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上锅的立体图;
[0036]图9为本专利技术下锅的立体图;
[0037]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上锅的后视图;
[0038]图11为本专利技术投放机构的立体图;
[0039]图12为本专利技术传动机构的立体图;
[0040]图13为本专利技术传动机构的主视图;
[0041]图14为本专利技术投放座的立体图;
[0042]图15为本专利技术投放座的主视图;
[0043]图16为本专利技术投放座的立体图(含食材盒);
[0044]图17为本专利技术投放座的俯视图(含食材盒)。
[0045]标注说明:1、调料盒,2、主机体,3、酱料盒,4、投放机构,5、滑扣,6、显示装置,7、炒锅,8、搅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体、炒锅以及投放机构、搅拌机构、调味机构;所述主机体中设有炒菜内腔,炒菜内腔的底部为弧形柱状结构的加热板,主机体的机仓中设有与加热板连接的加热装置;所述炒锅包括上锅和下锅,上锅和下锅均为弧形柱状结构且两者拼接后为圆柱体结构;所述主机体的前侧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下锅匹配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弧形边沿与加热板平齐,使下锅能够从第一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且下锅的弧形底面与加热板贴合;所述主机体的顶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上锅匹配的第二开口,使上锅能够从第二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并与下锅拼接为一体,上锅的弧形顶面设有用于投放食材至下锅之中的进菜口;所述投放机构包括投放座和传动机构,投放座设置在主机体的顶面上且与之为转动连接,投放座中设有滑槽,滑槽底面设有与上锅顶面所设进菜口匹配的投放口,投放座未转动时,投放口位于进菜口正上方;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投放座的座仓内的转动电机以及转动设置在投放口之中且一端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的转轴,将食材盒放置在滑槽一端,并将食材盒与转轴连接,转动电机通过转轴拉动食材盒的盒体沿滑槽运动;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筋,搅拌电机设置在主机体的机仓内,搅拌筋转动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前后两侧面之间且一端与搅拌电机连接,搅拌筋的转轴线保持水平且高于第一开口的上边沿,上锅的前后两侧面均设有避开搅拌筋的插口;所述调味机构包括调料盒、调味泵组和喷料座,调料盒中的盒仓、调味泵组中的泵体和喷料座中的喷嘴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喷料座嵌入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上锅的后侧面上与喷料座位置对应处设有直喷口;所述主机体的前侧面设有显示装置,主机体的机仓内设有强电控制箱和弱电控制箱且两者均与显示装置中的控制器以及加热装置、转动电机、搅拌电机、调味泵组相连,通过显示装置控制整机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锅左右两侧同一水平高度处均沿横向设有支撑部,所述炒菜内腔左右两侧同一水平高度处均设有支撑台,上锅从第二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后,两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胜军谭惠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智慧大厨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