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屋面安装的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0422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5
一种适于屋面安装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座、支撑架和导轨,光伏板的一端通过所述铰接座与屋顶铰接,相应地,所述光伏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导轨上,当所述支撑架移动到能够与所述光伏板固定连接的位置时,通过固定件将所述支撑架与导轨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性更好,与屋顶的适配性更好,并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光伏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尤其涉及一种适于屋面安装的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1、工商业屋顶大多数为彩钢瓦屋面,彩钢瓦具有凹槽和波峰结构,具有质量轻、抗震、防火、防雨等优点,现阶段的彩钢瓦屋顶安装光伏组件是根据屋顶面积的大小,在纵向、横向按一定的间距来逐一排列放置光伏组件和支架。

2、经检索,现有技术中彩钢瓦屋顶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如专利号为cn202221209577.1(授权公告号为cn217692152u)的中国技术,包括无框双玻光伏组件和安装型材,无框双玻光伏组件连接在安装型材上,安装型材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彩钢瓦屋顶的檩条,该技术的安装连接牢靠,不易脱落,且省去支架和边框,减轻屋顶负载,降低安装成本。

3、彩钢瓦的屋面通过檩条安装在屋架或者钢梁上,檩条起到支撑屋顶的作用,檩条能够将屋面板的荷载传给屋架。目前,光伏组件的自重较大,可将光伏支架与屋顶的连接处设置在檩条上,使光伏组件及光伏支架的荷载由檩条承受,从而将光伏组件及光伏支架的荷载传给屋架,使光伏支架的稳定性更好。但是,现有光伏支架的长度要大于两条相邻的檩条的间距,如果檩条的间距较大时,光伏支架的长度也要相应的增加,因此,光伏支架的生产成本较大,与屋顶的适配性较差,为此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光伏支架与屋顶的适配性较差,生产成本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适于屋面安装的光伏支架。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适于屋面安装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座、支撑架和导轨,光伏板的一端通过所述铰接座与屋顶铰接,相应地,所述光伏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导轨上,当所述支撑架移动到能够与所述光伏板固定连接的位置时,通过固定件将所述支撑架与导轨固定连接。

3、优选的,所述铰接座和所述导轨安装在所述屋顶的承重构件上。

4、优选的,所述屋顶为彩钢瓦屋顶,所述彩钢瓦屋顶的承重构件为檩条,通过螺钉将所述铰接座和导轨安装在所述彩钢瓦屋顶上,且所述螺钉固定在所述彩钢瓦屋顶下方的檩条上。该安装方式可以确保光伏板以及光伏支架的荷载均由檩条承受,光伏支架的稳定性更好。

5、优选的,所述屋顶为彩钢瓦屋顶,所述彩钢瓦屋顶的承重构件为波峰,相应地,所述铰接座和导轨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夹具,所述夹具固定在所述彩钢瓦屋顶的波峰上。该安装方式的光伏板和光伏支架的荷载由彩钢瓦屋顶的波峰承受,光伏支架的稳定性较好。

6、优选的,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根,且二者平行设置,所述光伏板的一端通过两个所述铰接座与所述屋顶铰接,所述光伏板的另一端连接在两根所述支撑架上,且该两根所述支撑架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导轨上。

7、优选的,所述铰接座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通过铰接轴形成铰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架是以所述铰接轴为圆心的弧形杆,所述弧形杆上设有若干个调节孔,不同的所述调节孔对应所述光伏板不同的倾仰角度,通过连接件穿过所述调节孔和所述光伏板的另一端,从而将所述支撑架与光伏板固定连接。利用弧形杆和调节孔,使用者能够根据需求调节光伏板的角度。

9、优选的,所述导轨为槽钢滑轨,所述支撑架的底端设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上设有供所述固定件固定的通孔,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栓和卡件,所述卡件包括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两侧的凸起,所述底板上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凸起能够嵌入所述槽钢滑轨两侧的凹槽内,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导向座的通孔和所述底板的内螺纹孔,从而将所述导向座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的下方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卡件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两侧的侧壁上设有连通的开口,所述卡件能够插入并定位在所述限位部的开口内。垫片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力,防止松动,保护螺栓和卡件。

11、优选的,所述垫片的两侧设有便于使用者操作的把手。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光伏板的一端通过铰接座与屋顶铰接,光伏板的另一端通过支撑架安装在导轨上,铰接座和导轨安装在屋顶的承重构件上,使光伏支架的稳定性更好;并且该光伏支架可根据屋顶承重构件的间距不同,调节铰接座与导轨之间的距离,使光伏支架与屋顶的适配性更好;同时减小了导轨的长度,从而降低了光伏支架的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屋面安装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座(1)、支撑架(2)和导轨(3),光伏板(4)的一端通过所述铰接座(1)与屋顶(6)铰接,相应地,所述光伏板(4)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2)连接,所述支撑架(2)安装在导轨(3)上,当所述支撑架(2)移动到能够与所述光伏板(4)固定连接的位置时,通过固定件(5)将所述支撑架(2)与导轨(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1)和导轨(3)安装在所述屋顶(6)的承重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6)为彩钢瓦屋顶(61),所述彩钢瓦屋顶(61)的承重构件为檩条(62),通过螺钉(7)将所述铰接座(1)和导轨(3)安装在所述彩钢瓦屋顶(61)上,且所述螺钉(7)固定在所述彩钢瓦屋顶(61)下方的檩条(6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6)为彩钢瓦屋顶(61),所述彩钢瓦屋顶(61)的承重构件为波峰(63),相应地,所述铰接座(1)和导轨(3)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夹具(8),所述夹具(8)固定在所述彩钢瓦屋顶(61)的波峰(63)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的数量为两根,且二者平行设置,所述光伏板(4)的一端通过两个所述铰接座(1)与所述屋顶(6)铰接,所述光伏板(4)的另一端连接在两根所述支撑架(2)上,且该两根所述支撑架(2)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导轨(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1)包括第一连接片(11)和第二连接片(12),所述第一连接片(11)和第二连接片(12)通过铰接轴(13)形成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是以所述铰接轴(13)为圆心的弧形杆,所述弧形杆上设有若干个调节孔(21),不同的所述调节孔(21)对应所述光伏板(4)不同的倾仰角度,通过连接件穿过所述调节孔(21)和所述光伏板(4)的另一端,从而将所述支撑架(2)与光伏板(4)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为槽钢滑轨,所述支撑架(2)的底端设有导向座(22),所述导向座(22)上设有供所述固定件(5)固定的通孔,所述固定件(5)包括螺栓(51)和卡件(52),所述卡件(52)包括底板(521)和位于所述底板(521)两侧的凸起(522),所述底板(521)上设有内螺纹孔(523),所述凸起(522)能够嵌入所述槽钢滑轨两侧的凹槽(31)内,所述螺栓(51)依次穿过所述导向座(22)的通孔和所述底板(521)的内螺纹孔(523),从而将所述导向座(22)与所述导轨(3)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还包括垫片(53),所述垫片(53)的下方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卡件(52)的限位部(54),所述限位部(54)两侧的侧壁上设有连通的开口(541),所述卡件(52)能够插入并定位在所述限位部(54)的开口(54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53)的两侧设有便于使用者操作的把手(53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屋面安装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铰接座(1)、支撑架(2)和导轨(3),光伏板(4)的一端通过所述铰接座(1)与屋顶(6)铰接,相应地,所述光伏板(4)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2)连接,所述支撑架(2)安装在导轨(3)上,当所述支撑架(2)移动到能够与所述光伏板(4)固定连接的位置时,通过固定件(5)将所述支撑架(2)与导轨(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1)和导轨(3)安装在所述屋顶(6)的承重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6)为彩钢瓦屋顶(61),所述彩钢瓦屋顶(61)的承重构件为檩条(62),通过螺钉(7)将所述铰接座(1)和导轨(3)安装在所述彩钢瓦屋顶(61)上,且所述螺钉(7)固定在所述彩钢瓦屋顶(61)下方的檩条(6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6)为彩钢瓦屋顶(61),所述彩钢瓦屋顶(61)的承重构件为波峰(63),相应地,所述铰接座(1)和导轨(3)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夹具(8),所述夹具(8)固定在所述彩钢瓦屋顶(61)的波峰(63)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的数量为两根,且二者平行设置,所述光伏板(4)的一端通过两个所述铰接座(1)与所述屋顶(6)铰接,所述光伏板(4)的另一端连接在两根所述支撑架(2)上,且该两根所述支撑架(2)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导轨(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岳强杜永宁祁振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康帕斯流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