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0334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包括底座、背连接件、座连接件以及辅助件背连接件和辅助件均转动连接在底座上,辅助件与座连接件转动连接,辅助件与背连接件通过滑槽和滑动转动件连接,座连接件通过导向槽与导向件与底座连接;辅助件与底座的转动连接点位于背连接件与底座的转动连接点的后方;辅助件与座连接件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滑动转动件的上方,导向槽由前往后向下倾斜;椅背后仰时,背连接件相对于底座转动,背连接件通过滑动转动件与滑槽带动辅助件转动,辅助件带动座连接件相对于底座运动,座连接件向后向下运动同时向后倾仰;本方案简化了结构,便于装配,减轻搓背感的效果好,不会压迫大腿,有效支撑人体腰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


技术介绍

1、座椅底盘,也称转椅托盘,是装在座椅椅座下方的一个重要部件;椅座的升降,椅背的倾仰角度调节都是依靠该底盘来完成的。目前普遍的座椅底盘是由底座、座连接件、背连接件及弹簧装置等部件组成,其中,背连接件设置在底座后端并能够相对底座转动,座连接件设置在底座上端;椅座与座连接件连接,背连接件与椅背连接;所述弹簧装置采用扭簧或压簧并作用于背连接件;当用户靠在椅背上倾仰时,扭簧或压簧能够提供倾仰力使得椅背能够主动复位。

2、座椅底盘将影响椅背与椅座的运动关系,进而影响座椅的使用舒适性,传统座椅底盘靠背在倒下的过程中,座椅靠背对人体背部有向上的摩擦力,会使使用者的衣服被向上拉起,也就是所谓的搓背,影响了使用者的舒适性;现有的部分座椅底盘,针对该搓背问题做了结构优化,大部分的做法就是让椅座随椅背的运动而运动,减少椅背与椅座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减轻搓背感;但这些座背联动的底盘如下几个问题:

3、1、底盘内部结构复杂,装配繁琐,生产效率低,如cn202120083679.0;

4、2、椅背后仰时,椅座前端过分上顶,上顶的位置正好压迫大腿,使腿部发麻,大大降低使用舒适性,如cn200980100707.7;

5、3、椅座随椅背移动的行程短,效果不佳,如专利cn202210991069.x;

6、4、椅背后仰时,椅座与椅背之间的间隙过大,人体腰部悬空,椅背失去对人体腰部的支撑,降低舒适性且影响腰背健康,如cn201820729468.8。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包括底座、背连接件、座连接件以及辅助件背连接件和辅助件均转动连接在底座上,辅助件与座连接件转动连接,辅助件与背连接件通过滑槽和滑动转动件连接,座连接件通过导向槽与导向件与底座连接;辅助件与底座的转动连接点位于背连接件与底座的转动连接点的后方;辅助件与座连接件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滑动转动件与滑槽的上方,导向槽由前往后向下倾斜设置;椅背后仰时,背连接件相对于底座转动,背连接件通过滑动转动件与滑槽带动辅助件相对于底座转动,辅助件带动座连接件相对于底座运动,座连接件向后向下运动同时向后倾仰;本技术简化了结构,便于装配,同时减轻搓背感的效果好,不会压迫大腿,有效支撑人体腰部,提升了使用舒适性。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包括:

4、底座,配置为该座椅底盘的主体支撑;

5、背连接件,配置为连接椅背;背连接件转动设置在底座上;

6、座连接件,座连接件前部通过导向槽和导向件与底座连接,座连接件后部与辅助件转动连接;

7、辅助件,转动连接在底座上,辅助件的上部与座连接件转动连接,辅助件的下部与背连接件通过滑动转动件与滑槽连接;

8、椅背后仰时,背连接件相对于底座转动,背连接件通过滑动转动件与滑槽带动辅助件相对于底座转动,辅助件带动座连接件相对于底座运动,座连接件向后向下运动同时向后倾仰;

9、辅助件与底座的转动连接点位于背连接件与底座的转动连接点的后方;

10、辅助件与座连接件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滑动转动件与滑槽的上方;

11、导向槽由前往后向下倾斜设置。

12、背连接件与底座的转动连接点为a点,辅助件与底座的转动连接点为b点,背连接件与辅助件的转动连接点为c点,辅助件与座连接件的转动连接点为d点;通过a点与b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使辅助件的转动行程更大,也使座连接件的行程更大,减小搓背感的效果更好;在辅助件带动座连接件转动时,d点既能带动座连接件向下运动,又能带动座连接件向后运动,从而使椅座发生适配椅背的运动,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座连接件通过导向件与导向槽配合在底座上进行预定轨迹的运动,座连接件整体向下向后运动并向后倾仰,向后倾仰的角度平缓,防止压迫大腿,向后移动靠近椅背,防止椅座与椅背的间隙过大,失去对人体腰部的支撑;且该底盘结构简单,装配便捷,生产效率也更高。

13、作为优选,导向槽为一斜向后上方弯曲的弧形槽。这样设置能够保持座连接件前部下降缓慢,故椅座的前部相对于椅座后部能处于高处,保证椅座的后仰角,符合人体工学,保持就坐舒适性。

14、作为优选,导向件为一转轴,导向件左右布置且固定连接在座连接件上,导向件插设在导向槽中。导向件为转轴,因此导向件在导向槽中既能转动又能沿导向槽移动,使座连接件能够整体相对于底座产生转动和位移。

15、作为优选,滑动转动件包括滑块以及转轴,滑块设置在滑槽中并与滑槽滑动配合,转轴插设于滑块中并与转轴转动配合。由于辅助件和背连接件都是转动连接在底座上,背连接件与辅助件之间光靠转动连接不能够使得两者共同在底座上转动,因此还需要滑槽与滑块的配合,从而实现背连接件相对于底座转动时,能够带动同样转动连接在底座上的辅助件转动。

16、作为优选,滑块为矩形块状体。滑块与滑槽仅滑动配合,两者之间不转动,但滑块与转轴之间能够转动,从而使辅助件与背连接件能够相对转动。

17、作为优选,辅助件包括连接部与遮挡部,连接部位于遮挡部前方且与遮挡部一体成型,连接部的前端与底座转动连接,遮挡部的下端部开设有所述的滑槽,遮挡部的上端部与座连接件转动连接。

18、作为优选,座连接件与背连接件之间具有间隙,遮挡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座连接件与背连接件之间的间隙;遮挡部配置为遮挡座连接件与背连接件之间的间隙。保持底盘一体性和美观,同时防止座连接件与背连接件运动时夹手。

19、作为优选,底座中还设有复位组件,复位组件包括两块上下层叠设置的复位弹簧板,复位弹簧板沿前后方向布置于底座内,复位弹簧板配置为在椅背后仰时给予背连接件复位的弹力;背连接件上设有一压杆,压杆沿左右方向水平布置,压杆配置为椅背后仰时压杆抵压到复位弹簧板后端部上。复位组件的复位弹簧板能够使椅背后仰时提供缓冲力和复位弹力,使人体后倒时感受舒适,同时在使用者起身时回位椅背。

20、作为优选,两块复位弹簧板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复位弹簧板的后端相抵并形成活动调节支点,位于上方的复位弹簧板长度大于位于下方的复位弹簧板,活动调节支点能够相对上方的复位弹簧板前后移动。

21、作为优选,位于上方的复位弹簧板的厚度大于位于下方的复位弹簧板的厚度。

22、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23、背连接件与底座的转动连接点为a点,辅助件与底座的转动连接点为b点,背连接件与辅助件的转动连接点为c点,辅助件与座连接件的转动连接点为d点。

24、a、b两个转动点的位置关系对实现效果产生的影响:b点位于a点的后方,更准确的说,a点与b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为,b点位于图示的区域内,该区域为,c点运动轨迹的中点与a点连线,以该连线上的中点为圆心,以该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导向槽为一斜向后上方弯曲的弧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导向件为一转轴,导向件左右布置且固定连接在座连接件上,导向件插设在导向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滑动转动件包括滑块以及转轴,滑块设置在滑槽中并与滑槽滑动配合,转轴插设于滑块中并与转轴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滑块为矩形块状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辅助件包括连接部与遮挡部,连接部位于遮挡部前方且与遮挡部一体成型,连接部的前端与底座转动连接,遮挡部的下端部开设有所述的滑槽,遮挡部的上端部与座连接件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座连接件与背连接件之间具有间隙,遮挡部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座连接件与背连接件之间的间隙;遮挡部配置为遮挡座连接件与背连接件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底座中还设有复位组件,复位组件包括两块上下层叠设置的复位弹簧板,复位弹簧板沿前后方向布置于底座内,复位弹簧板配置为在椅背后仰时给予背连接件复位的弹力;背连接件上设有一压杆,压杆沿左右方向水平布置,压杆配置为椅背后仰时压杆抵压到复位弹簧板后端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两块复位弹簧板之间具有间隙且两个复位弹簧板的后端相抵并形成活动调节支点,位于上方的复位弹簧板长度大于位于下方的复位弹簧板,活动调节支点能够相对上方的复位弹簧板前后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的复位弹簧板的厚度大于位于下方的复位弹簧板的厚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导向槽为一斜向后上方弯曲的弧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导向件为一转轴,导向件左右布置且固定连接在座连接件上,导向件插设在导向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滑动转动件包括滑块以及转轴,滑块设置在滑槽中并与滑槽滑动配合,转轴插设于滑块中并与转轴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滑块为矩形块状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底盘,其特征在于:辅助件包括连接部与遮挡部,连接部位于遮挡部前方且与遮挡部一体成型,连接部的前端与底座转动连接,遮挡部的下端部开设有所述的滑槽,遮挡部的上端部与座连接件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舒适性的座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章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青谷家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