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态调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967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4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态调蓄系统,预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渠和沉淀区,雨水口与进水管连接,格栅渠出水口与沉淀区连接;沉淀区末端设置潜污泵;沉淀区末端一侧通过第一闸门和溢流口与生态调蓄区连接,第一闸门在生态调蓄区排泥时打开,进水时通过溢流口进入生态调蓄区;生态调蓄区与深度处理区通过第二闸门连接,处理后的雨水通过出水管排出;同时深度处理区通过循环泵与格栅渠相连接。通过设置格栅、沉淀区有效降解初期雨水中的悬浮污染物,并利用在生态调蓄池以及深度处理区设置的湿地系统对溶解性污染物进行净化,最后通过设置末端到起始段的回流循环,提高去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具体涉及了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态调蓄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中,面源污染治理是关键一环,能否有效的消减面源污染,直接影响到河湖水质经一步的有效提升。目前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分为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源头治理主要以海绵化改造措施为主,也是解决面源污染的最优解决方式,但是涉及费用以及改造难度的问题,因此初期雨水末端截留调蓄技术就孕育而生。

2、常规的初期雨水末端截留调蓄技术只是一个简单的混凝土水池,只具有储水和防水的作用,其投资成本高、景观效果差、运维管理较复杂,且最终截留调蓄的雨水通过水泵汇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又影响了污水处理厂进厂浓度,因此设计一种拥有末端调蓄兼处理功能,且造价低、景观效果好、运营维护方便、处理效果稳定的技术方法,将具有潜在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存在于城市河湖中的雨水排口,提供一种有效消解初期雨水污染的生态调蓄系统;通过设置格栅、沉淀区作为预处理区,在前端有效降解初期雨水中的悬浮污染物,并利用在生态调蓄池以及深度处理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态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预处理系统和生态调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渠(101)和沉淀区(201),雨水口与进水管(1)连接,格栅渠(101)出水口与沉淀区(201)连接;沉淀区(201)末端设置潜污泵(4)用于沉池区排泥,冲洗后的泥水混合液通过排泥管(9)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沉淀区(201)末端一侧通过第一闸门(8)和溢流口(15)与生态调蓄区(301)连接,第一闸门(8)在生态调蓄区(301)排泥时打开,进水时通过溢流口(15)进入生态调蓄区(301);生态调蓄区(301)与深度处理区(401)通过第二闸门(13)连接,处理后的雨水通过出水管(10)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态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预处理系统和生态调蓄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渠(101)和沉淀区(201),雨水口与进水管(1)连接,格栅渠(101)出水口与沉淀区(201)连接;沉淀区(201)末端设置潜污泵(4)用于沉池区排泥,冲洗后的泥水混合液通过排泥管(9)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沉淀区(201)末端一侧通过第一闸门(8)和溢流口(15)与生态调蓄区(301)连接,第一闸门(8)在生态调蓄区(301)排泥时打开,进水时通过溢流口(15)进入生态调蓄区(301);生态调蓄区(301)与深度处理区(401)通过第二闸门(13)连接,处理后的雨水通过出水管(10)排出;同时深度处理区(401)通过循环泵(11)与格栅渠(101)相连接,将深度处理区(401)部分尾水泵入格栅渠(101)内进入生态调蓄系统循环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态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渠(101)、沉淀区(201)、生态调蓄区(301)和深度处理区(401)组成一组处理机构;生态调蓄系统包括多组处理机构,多组处理机构交错设置;格栅渠(101)和沉淀区(201)顶部通过混凝土板进行封闭,并覆土绿化;生态调蓄区(301)和深度处理区(401)顶部开放,不设置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态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渠(101)内部设置有格栅(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处理初期雨水的生态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201)设置了水力颗粒分离器(12),水力颗粒分离器(12)采用不锈钢结构,模块化设置,模块间通过卡槽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处理初期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张俊周小国雷轰谢家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