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9343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3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产氢装置,其设置有:一加热装置、一预热装置、一重组装置、一氢气纯化装置、一甲烷化装置、一导热油输送装置。该加热装置、预热装置、重组装置为各自独立设置。其间,以导热油作为热量的传输介质。在该加热装置加热的导热油能够输送到该预热装置、重组装置内,以提供产氢时所需的热能,以及甲烷化时所需的热能。该甲烷化装置与该预热装置结合在一起,使该导热油的热量在对燃料水进行预热工作的同时,能够令该甲烷化装置内的甲烷化触媒进行消除一氧化碳的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产氢装置,其以有机燃料做为产制纯氢的原料,其能够在无火焰的情形下产生产制含氢气体所需的热能,并对含氢气体进行纯化、甲烷化以获取到纯氢气体。


技术介绍

1、氢能源载具是使用氢燃料作为动力的载具。这类载具是把氢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或通过在内燃机中燃烧氢气,以产生机械能;或通过在燃料电池中的氧与氢反应来产生电能,以驱动电动机运转。使用氢为能源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有效减少其他石油燃料载具所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目前在运输车辆上已经有使用氢为动力源了。

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第i465393号公开了“氢气产生器及其应用”,其由一第一介质所构成。该第一介质包含:一重组区、一氧化区、一预热区、及一氧化碳去除区。该重组区容置重组触媒,供产氢原料在其内进行蒸气重组反应以产生氢气。该氧化区存在氧化触媒,供进行放热氧化反应,以对该第一介质加热。该预热区能够对产氢原料进行预热汽化。该重组区、氧化区与预热区的安置,使得该氧化区进行的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热是供应该预热区及该重组区,以使该产氢原料先于该预热区预热,接着于该重组区进行蒸气重组反应。

3、该专利技术专利第i465393号中是以该第一介质作为热传导的介质。则该第一介质的体积大小,也就决定了该重组区、氧化区、预热区的空间大小。同时,也就限定了产氢量的大小。该第一介质可以是铝合金制成,在该第一介质上成型重组区、氧化区、预热区的加工也较复杂,会增加制作成本。且该第一介质的体积也不宜太大,致产氢量不足以构成一个产业所必须的规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产氢装置,其采用导热油作为传递热量的介质,使得产氢装置中的加热装置、预热装置、重组装置均为各自独立的型态设置。如此,该产氢装置在设置上,更具弹性。

2、本技术再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产氢装置,其能够以增加预热装置、重组装置的数量,来增加产氢量。

3、为达到以上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4、一加热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筒状壳体;该筒状壳体内设置有一导热油输送管;该筒状壳体内部设置有多数个加热触媒;该筒状壳体内部设置有一上多孔板及一下多孔板;该加热触媒设置在该上多孔板与该下多孔板之间;

5、一空气输入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气泵;该气泵能够将含氧空气送入该加热装置内;

6、一燃料输入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第一液泵;该第一液泵能够将燃料送入该加热装置内;

7、一导热油输送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第二液泵;该第二液泵能够将导热油送入该加热装置内的导热油输送管内;

8、一预热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两端呈封闭状的桶体、及一设置在该桶体内的螺旋状预热管;该加热装置内的导热油输送管内的导热油能够被推送到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以对该预热管加热;

9、一燃料水输入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第三液泵;该第三液泵能够将燃料水送入各该预热装置的预热管内;

10、一重组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立式桶身;该立式桶身内设置有:一上封板、一下封板、以及若干数量的直立状管体;该上封板与该下封板设置在该立式桶身内,令该上封板与该下封板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该各直立状管体的上、下端分别贯穿该上封板与下封板,且各该直立状管体内设置有多数个重组触媒;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的导热油能够被推送到该重组装置的封闭空间内,以对各该直立状管体加热;

11、一预热后燃料水输送管路,其一端与该预热装置内的预热管连通,另一端与该重组装置的各直立状管体连通;

12、一氢气纯化装置,其为一分子筛装置,其能够将氢气与一氧化碳筛出;

13、一甲烷化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直线状延伸的管体、及多数个设置在该管体内的甲烷化触媒;该直线状延伸的管体贯穿该预热装置的桶体的中央;该直线状延伸的管体的内部空间与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部空间之间为互不连通的分隔状;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经该甲烷化装置后,能够去除一氧化碳;

14、一第一氢气输送管路,其一端与该重组装置的各直立状管体连通,另一端与该氢气纯化装置连通;

15、一第二氢气输送管路,其一端与该氢气纯化装置连通,另一端与该甲烷化装置连通;

16、一氢气储桶,其储存经过甲烷化的氢气;以及,

17、一第三氢气输送管路,其一端与该甲烷化装置连通,另一端与该氢气储桶连通。

18、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加热装置还设置有:一进气口与一排气管;该进气口设置在该筒状壳体的底部;该排气管设置在筒状壳体的顶端。

19、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空气输入装置还设置有一空气输入管路,该空气输入管路与该加热装置的进气口之间呈连通状。

20、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燃料输入装置还设置有一燃料输入管路,该燃料输入管路的末端与该空气输入管路之间呈连通状。

2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还设置一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设置有各自独立的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燃料输入管路会流经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空间;该加热装置的排气管会流经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空间。

22、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导热油输送管包含一向上攀升的螺旋状管及一中空舱体;该中空舱体设置在该螺旋状管的中央位置;该螺旋状管的末端与该中空舱体连通;该中空舱体设置有一导出管,该导出管的末端为一出油口,能够将该中空舱体内的导热油导出该加热装置外。

23、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加热装置的筒状壳体的下半部的周壁为双层式壁面;该双层式壁面的内、外层形成一环状空间;该双层式壁面设置有一进油口;该导热油输送管与该环状空间之间呈连通状。

24、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导热油输送装置还设置有:一储油桶、一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一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一第三导热油输送管路及一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该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储油桶、该加热装置内部的导热油输送管连通;该第二液泵设置在该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上;该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加热装置内部的导热油输送管、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部连通;该第三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部、该重组装置的封闭空间连通;该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重组装置的封闭空间、该储油桶连通。

25、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重组装置的下封板的下方设置有一下网状板;该上封板的上方设置有一上网状板;该上网状板与该下网状板能够防止该重组触媒由该直立状管体内脱出。

26、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燃料水输送装置还设置有:一燃料水输入管路;该燃料水输入管路上更包含设置有一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为一体构成的封闭式容器;该热交换器设置有一燃料水的输入口、及一燃料水的输出口;该第一氢气输送管路及该第三氢气输送管路皆穿入该热交换器的内部,并穿出到该热交换器的外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还设置有:一进气口与一排气管;该进气口设置在该筒状壳体的底部;该排气管设置在筒状壳体的顶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输入装置还设置有一空气输入管路,该空气输入管路与该加热装置的进气口之间呈连通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燃料输入装置还设置有一燃料输入管路,该燃料输入管路的末端与该空气输入管路之间呈连通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一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设置有各自独立的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燃料输入管路会流经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空间;该加热装置的排气管会流经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油输送管包含一向上攀升的螺旋状管及一中空舱体;该中空舱体设置在该螺旋状管的中央位置;该螺旋状管的末端与该中空舱体连通;该中空舱体设置有一导出管,该导出管的末端为一出油口,能够将该中空舱体内的导热油导出该加热装置外。</p>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的筒状壳体的下半部的周壁为双层式壁面;该双层式壁面的内、外层形成一环状空间;该双层式壁面设置有一进油口;该导热油输送管与该环状空间之间呈连通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油输送装置还设置有:一储油桶、一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一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一第三导热油输送管路及一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该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储油桶、该加热装置内部的导热油输送管连通;该第二液泵设置在该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上;该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加热装置内部的导热油输送管、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部连通;该第三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部、该重组装置的封闭空间连通;该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重组装置的封闭空间、该储油桶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重组装置的下封板的下方设置有一下网状板;该上封板的上方设置有一上网状板;该上网状板与该下网状板能够防止该重组触媒由该直立状管体内脱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燃料水输送装置还设置有:一燃料水输入管路;该燃料水输入管路上更包含设置有一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为一体构成的封闭式容器;该热交换器设置有一燃料水的输入口、及一燃料水的输出口;该第一氢气输送管路及该第三氢气输送管路皆穿入该热交换器的内部,并穿出到该热交换器的外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还设置有:一进气口与一排气管;该进气口设置在该筒状壳体的底部;该排气管设置在筒状壳体的顶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输入装置还设置有一空气输入管路,该空气输入管路与该加热装置的进气口之间呈连通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燃料输入装置还设置有一燃料输入管路,该燃料输入管路的末端与该空气输入管路之间呈连通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一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设置有各自独立的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燃料输入管路会流经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空间;该加热装置的排气管会流经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油输送管包含一向上攀升的螺旋状管及一中空舱体;该中空舱体设置在该螺旋状管的中央位置;该螺旋状管的末端与该中空舱体连通;该中空舱体设置有一导出管,该导出管的末端为一出油口,能够将该中空舱体内的导热油导出该加热装置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的筒状壳体的下半部的周壁为双层式壁面;该双层式壁面的内、外层形成一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宇杨胜渊
申请(专利权)人:高擎动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