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9169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34
本申请涉及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其包括顶管本体,所述顶管本体一端套设有外套筒、另一端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外套筒插接适配的插筒,所述插筒外壁与所述外套筒内壁之间具有密封结构,所述顶管本体一端内壁上还固接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自由端凸出于该端部设置;当相邻两所述顶管本体插接连接时,所述定位杆自由端侧壁与另一所述顶管本体邻近的端部内壁相贴。本申请通过多个沿顶管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定位杆,可将相邻两个顶管两两本体连成整体,有效提高顶管本体整体的防脱性能,实现了顶管本体的有效防沉降效果,并且施工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顶管结构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


技术介绍

1、顶管技术是一项用于市政施工的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技术,其优点在于不影响周围环境或者影响较小,施工场地小、噪音小,而且能够深入地下作业。但是由于各点地质构造不同,只要某处松软,承受不了顶管自重,顶管各自下沉,从而引起管道歪斜,污水渗出管外造成二次污染环境。

2、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4475369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穿越浅覆土抗浮防沉顶管结构,其在顶管两侧设置有旋喷桩,顶管下部设置管底旋喷扩大体,管底旋喷扩大体下方依次设置管底高压旋喷桩及桩底旋喷扩大体;顶管底部内壁预埋连接钢板并预留锚杆植入槽;通过管底锚杆植入槽在管底高压旋喷桩中设置有囊袋注浆锚杆,囊袋注浆锚杆的底端设置有扩体固定端,顶端穿过预留槽封堵体与封堵钢板锚固;内壁预埋连接钢板上部依次设置防水橡胶垫片、封堵钢板及防水砂浆层。该技术对顶管周围的浅覆土进行水泥浆注浆结合锚杆加固处理,可有效防止顶管因水位变化引起的上浮及沉降,与传统的顶管结构相比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3、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以下缺陷:在顶管周侧设置旋喷桩,并在管底设置高压旋喷桩,虽然可以极大提高顶管的抗浮以及防沉效果,但是也显著提高了施工造价,只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地层,因此亟需一种施工简便,又能明显提高防沉效果的顶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顶管防沉结构设计导致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包括顶管本体,所述顶管本体一端套设有外套筒、另一端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外套筒插接适配的插筒,所述插筒外壁与所述外套筒内壁之间具有密封结构,所述顶管本体一端内壁上还固接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自由端凸出于该端部设置;当相邻两所述顶管本体插接连接时,所述定位杆自由端侧壁与另一所述顶管本体邻近的端部内壁相贴。

4、更进一步地,所述顶管本体未设置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内壁开设有多个与多个所述定位杆一一对应的嵌槽,所述嵌槽靠近所述顶管本体中轴线以及靠近所述顶管本体邻近的端部的一端均设为开口,所述嵌槽与所述定位杆插接适配。

5、更进一步地,所述顶管本体于所述嵌槽底壁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开口方向指向所述顶管本体中轴线,所述定位杆上开设有穿孔;当相邻两所述顶管本体对接完全后,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穿孔对准,所述定位杆上穿设有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适配的定位栓。

6、更进一步地,所述穿孔或所述定位孔设置为沿所述定位杆长度方向的长孔。

7、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套设在所述插筒外周的密封圈,相邻两个所述密封圈之间连接有套设在所述插筒外周的密封气囊。

8、更进一步地,所述插筒靠近所述顶管本体的一端周壁上开设有环槽,最靠近所述顶管本体的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环槽嵌合适配。

9、更进一步地,最远离所述顶管本体的所述密封圈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外套筒内壁与所述插筒外壁之间的最小间距。

10、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在拼装多个顶管本体时,其中一个顶管本体一端的多个定位杆插入至另一顶管本体未设置定位杆的一端中,并与该顶管本体内壁抵紧,此时,相邻两个顶管两两本体连成整体,即使部分土体发生沉降导致顶管本体下方出现虚土,该段顶管本体也不会出现沉降现象,实现了顶管本体的有效防沉降效果,并且施工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管本体(1),所述顶管本体(1)一端套设有外套筒(2)、另一端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外套筒(2)插接适配的插筒(3),所述插筒(3)外壁与所述外套筒(2)内壁之间具有密封结构,所述顶管本体(1)一端内壁上还固接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定位杆(4),所述定位杆(4)自由端凸出于所述顶管本体(1)的端部设置;当相邻两所述顶管本体(1)插接连接时,所述定位杆(4)自由端侧壁与另一所述顶管本体(1)邻近的端部内壁相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本体(1)未设置所述定位杆(4)的一端内壁开设有多个与多个所述定位杆(4)一一对应的嵌槽(11),所述嵌槽(11)靠近所述顶管本体(1)中轴线以及靠近所述顶管本体(1)邻近的端部的一端均设为开口,所述嵌槽(11)与所述定位杆(4)插接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本体(1)于所述嵌槽(11)底壁上开设有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12)开口方向指向所述顶管本体(1)中轴线,所述定位杆(4)上开设有穿孔(41);当相邻两所述顶管本体(1)对接完全后,所述定位孔(12)与所述穿孔(41)对准,所述定位杆(4)上穿设有与所述定位孔(12)插接适配的定位栓(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41)或所述定位孔(12)设置为沿所述定位杆(4)长度方向的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套设在所述插筒(3)外周的密封圈(51),相邻两个所述密封圈(51)之间连接有套设在所述插筒(3)外周的密封气囊(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筒(3)靠近所述顶管本体(1)的一端周壁上开设有环槽(31),最靠近所述顶管本体(1)的所述密封圈(51)与所述环槽(31)嵌合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最远离所述顶管本体(1)的所述密封圈(51)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外套筒(2)内壁与所述插筒(3)外壁之间的最小间距。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管本体(1),所述顶管本体(1)一端套设有外套筒(2)、另一端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外套筒(2)插接适配的插筒(3),所述插筒(3)外壁与所述外套筒(2)内壁之间具有密封结构,所述顶管本体(1)一端内壁上还固接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定位杆(4),所述定位杆(4)自由端凸出于所述顶管本体(1)的端部设置;当相邻两所述顶管本体(1)插接连接时,所述定位杆(4)自由端侧壁与另一所述顶管本体(1)邻近的端部内壁相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本体(1)未设置所述定位杆(4)的一端内壁开设有多个与多个所述定位杆(4)一一对应的嵌槽(11),所述嵌槽(11)靠近所述顶管本体(1)中轴线以及靠近所述顶管本体(1)邻近的端部的一端均设为开口,所述嵌槽(11)与所述定位杆(4)插接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越浅覆土防沉顶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本体(1)于所述嵌槽(11)底壁上开设有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12)开口方向指向所述顶管本体(1)中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拆良温荣幸肖斌王振胡解平谭雄刘安成赵张海王艳汪荆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