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移翻转自卸结构及后翻半挂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916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3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移翻转自卸结构及后翻半挂自卸车,包括:主车架,用于作为结构支撑,主车架远离车头的一端为尾端;车厢总成,用于装载货物,主车架的长度与车厢的长度匹配,车厢总成包括位于主车架头部的第一车厢以及位于主车架尾端的第二车厢,第一车厢的底部靠近第二车厢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车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二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与第一车厢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车厢总成向主车架的尾端移动至第二车厢脱离主车架,还用于在第二车厢脱离主车架时驱动第二车厢基于第二转动机构转动,还用于在第二车厢翻转状态下驱动第一车厢基于第一转动机构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载货车辆,特别地,涉及一种后移翻转自卸结构及后翻半挂自卸车


技术介绍

1、半挂自卸车具有侧翻卸货和后翻卸货结构,由于侧翻卸货对场地要求较高,需要具有匹配车身长度的平整地面供卸货,通常情况下不具备侧翻卸货的条件,因此市面上以后翻半挂自卸车为主,在主车架和车厢之间设举升油缸将车厢举升,基于车尾处的铰接座进行后翻卸货。由于国家政策限制,后翻半挂自卸车的侧面深度最高为0.6米,为了在合规范围内提高装载能力,市面上通过加长车身来增加货物装载空间,目前市面上的车厢最长能够达到10.4米,内空9.9米,通常以9.5米、8.8米产品为主。

2、现有技术的后翻半挂自卸车在车厢长到上述程度后,对其举升油缸的要求极高,且举升高度较长,车厢举升后头部高度较高,地面存在坡度情况下可能发生侧翻事故,安全性低,因此,若进一步加长车身不但结构实现极其困难且安全系数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后移翻转自卸结构及后翻半挂自卸车,以解决现有后翻半挂自卸车车身长度受限、卸货要求高、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移翻转自卸结构,应用于后翻半挂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移翻转自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举升油缸(31),所述第一举升油缸(31)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主车架(1),所述第一举升油缸(31)的活动端用于推动所述第一车厢(21)的底面的中部进而举升所述第一车厢(21)使所述第一车厢(21)基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3)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移翻转自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所述主车架(1)的长度方向布设的伸缩油缸(32),用于通过伸缩拉动或推动所述车厢总成沿所述主车架(1)长度方向移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移翻转自卸结构,应用于后翻半挂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移翻转自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举升油缸(31),所述第一举升油缸(31)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主车架(1),所述第一举升油缸(31)的活动端用于推动所述第一车厢(21)的底面的中部进而举升所述第一车厢(21)使所述第一车厢(21)基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3)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移翻转自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所述主车架(1)的长度方向布设的伸缩油缸(32),用于通过伸缩拉动或推动所述车厢总成沿所述主车架(1)长度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移翻转自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厢(21)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副车架(211),所述第一车厢(21)与所述副车架(211)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油缸(3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副车架(211)和所述第一车厢(21),所述伸缩油缸(3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车厢(21)沿所述副车架(211)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3)分别连接所述主车架(1)的尾端以及所述副车架(211)的靠近所述主车架(1)尾端的一端;所述第一举升油缸(31)的活动端铰接于所述副车架(211),用于举升所述副车架(211)进而带动所述车厢总成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移翻转自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厢(21)与所述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涟源市伟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