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8890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3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包括依次设在同一光路上的激光器、第一镜片、偏振棱镜、四分之一波片及第二镜片;所述激光器用于发出激光束;所述第一镜片用于将所述激光束的发散角压缩;所述偏振棱镜用于将所述第一镜片发出的所述激光束偏振输出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所述第一偏振光的输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光的输出方向垂直;所述四分之一波片设在所述偏振棱镜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所述第二镜片用于将所述圆偏振光进行发散角压缩并输出至目标物。本技术使得在测距使用时,减小体积的同时,增加了激光的密度和信号强度,进而可以实现更远的测距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激光测距,具体涉及一种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


技术介绍

1、激光测距仪分为脉冲法、相位法、三角法、干涉法四种测距方法。脉冲法是一种通过直接测量激光飞行时间以求取目标距离的测量技术。与其他三种方法相比,具有超远测程、测量速度快、原理简单、匹配广泛的测试目标等优点。在相关技术中,目前的同轴激光测距装置在测距使用时,激光的密度和信号强度的不足,难以实现更远的测距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包括依次设在同一光路上的激光器、第一镜片、偏振棱镜、四分之一波片及第二镜片;

2、所述激光器用于发出激光束;

3、所述第一镜片用于将所述激光束的发散角压缩;

4、所述偏振棱镜用于将所述第一镜片发出的所述激光束偏振输出第一偏振光和第二偏振光a;

5、所述四分之一波片设在所述偏振棱镜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

6、所述第二镜片用于将所述圆偏振光进行发散角压缩并输出至目标物。

7、优选地,所述激光器的波长范围为895-915nm。

8、优选地,还包括:

9、聚焦透镜,所述聚焦透镜用于将所述偏振棱镜偏振返回的第二偏振光b进行聚焦;

10、接收器,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聚焦透镜汇聚的所述第二偏振光b。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偏振光为p偏振态光,所述第二偏振光a和所述第二偏振光b为s偏振态光。

12、优选地,所述激光器的快轴发散角为30°,慢轴发散角为10°。

13、优选地,所述第一镜片为球面镜,所述第二镜片为非球面镜。

14、本技术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5、本技术提供的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可以通过激光器发出激光束,并通过第一镜片将激光束的发散角压缩,使得激光束输出至偏振棱镜时可以通过偏振棱镜将激光束偏振输出第一偏振光,再通过四分之一波片将第一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使得第二镜片将圆偏振光进行发散角压缩并输出至目标物,使得在测距使用时,减小体积的同时,增加了激光的密度和信号强度,进而可以实现更远的测距能力。

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在同一光路上的激光器、第一镜片、偏振棱镜、四分之一波片及第二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的波长范围为895-915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光为P偏振态光,所述第二偏振光A和所述第二偏振光B为S偏振态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的快轴发散角为30°,慢轴发散角为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为球面镜,所述第二镜片为非球面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在同一光路上的激光器、第一镜片、偏振棱镜、四分之一波片及第二镜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的波长范围为895-915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收发测距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泽陈晴霍紫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天伟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