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播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8695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播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依次向发酵培养基中接入8-12%的霉菌复合菌剂、4-6%的酵母复合菌剂、6-10%的固氮菌复合菌剂、4-6%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并多次翻动培养基,发酵结束后,在0.1MPa的真空度、温度40-45℃下干燥至水份≤8%。发酵结束后,在0.1MPa的真空度、温度40-45℃下干燥至水份≤8%后包装得产品。利用该方法制备的直播压缩营养钵原料含有种苗出苗和生长所需的杀菌剂和各种营养成份,能确保直根系类植物全苗和壮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涉及一种活性成分由多种 微生物菌剂组成的直播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直根系类植物(如棉花、油菜等),在种植过程中为了解决种植面积大播种困 难、节约种子、提高产量等需要对幼苗进行移栽(请简叙幼苗移栽的原因),由于移栽过程 容易损失幼苗,且劳动强度大,因此在育苗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幼苗方法。20世纪80年代 末,“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徐勋元(《棉花营养 钵育苗培育早全齐壮苗技术》,《江西棉花》2007年4月第29卷第2期)报道了棉花营养钵 育苗的技术,包括营养钵的制备、播种和移苗等步骤。然而该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也暴露出了 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用工多、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在“十五”期间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进 行了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技术研究,并取得了突破,该技术与营养钵苗移栽技术相比,有四个 方面的突破,改过去有土育苗为无土育苗、改过去有栽体(带土)移栽为无栽体单苗移栽、 改过去一家一户分散育苗为工厂化育苗、改过去人工移栽为机械化移栽。比如,杨兴柏等人 (《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新技术的特点和管理要点》,《作物杂志》2007年第6期)综述了棉花 基质育苗移栽的技术。然而该技术在全国推广示范中出现了成活率低、缓苗期长和棉苗不 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棉苗的生长发育,导致棉花产量和品质下降。中国专利CN101058792A公开了一种高效秸秆分解复合菌群,该复合菌群由黄孢 原毛平革菌、香菇菌、哈茨木霉、绿色木霉、康宁木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饲料芽孢杆 菌、巨大芽孢杆菌、假丝酵母、酒精酵母、食用酵母、褐色球形固氮菌、高温放线菌等十四种 菌种组成,能全面降解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其他有机物质,降解率高。然 而,该文献公开的复合菌群仅用于分解复合菌群,不能用于无需幼苗移栽的棉花幼苗培育。中国专利CN101508601A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农副产品 下脚料(饼粕、禽畜粪便、秸秆、米糠、骨粉等)为原料,采用已知的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为有益微生物菌群,经液体发酵生产菌种,对原料大剂量接种一种或两种菌种进行固体发 酵,腐熟后经风干或烘干,制成多功能微生物有机肥料。然而,该文献公开的微生物有机肥 仅用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作物产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减少环境污染,不能用于无需幼苗 移栽的棉花幼苗培育。中国专利CN101361451A公开了 一种水稻植质钵育秧盘及其制备方法,该秧盘材 料由不同重量的稻草粉、水溶性生物乳胶、微肥营养介质土、氮肥、磷肥、钾肥、杀菌剂和调 酸剂配伍构成,经稻草秸秆粉碎、混合搅拌、热压成型等工艺过程制备完成。然而该文献公 开的水稻植质钵育秧盘不涉及任何微生物菌剂,并非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备肥料,且制备该 秧盘所需的原料种类多,用量大,成本高,不适合农业化大生产。直播压缩营养钵是将种子放置在压缩营养钵内,用机械直接直播到大田的一种新 型棉花栽培方式,省去了种苗移栽费工费时的工序,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但是,要实现4有效的直播压缩营养钵栽培,必须依赖优质的直播压缩营养钵原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特别提供一种活性 成分由多种微生物菌剂组成的直播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制备方法。利用该方法制备的直播压 缩营养钵原料含有种苗出苗和生长所需的杀菌剂和各种营养成份,能确保直根系类植物全 苗和壮苗,解决了营养钵移栽壮苗早发但劳动强度大、基质育苗移栽劳动强度低但难壮苗 早发的矛盾,集中了上述两种育苗方式的优点而弥补了它们的不足。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最终意外地获得了 一种直播 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复合微生物菌剂一活化|秸秆一粉碎一配料一杀菌罐一发酵池发酵一真空干燥一包装一原料产品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直播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向发酵培养基中接入8-12%的霉菌复合菌剂,30°C条件下发酵36-48小时,发 酵过程中翻动发酵培养基,发酵前期每隔8小时翻动一次,发酵24小时后,每隔4小时翻动 一次;2)向发酵培养基中接入4-6%的酵母复合菌剂,28°C条件下发酵16_24小时,发酵 过程中翻动发酵培养基,每隔4小时翻动一次;3)向发酵培养基中接入6-10%的固氮菌复合菌剂,在32°C条件下发酵24-36小 时,发酵过程中翻动发酵培养基,每隔3小时翻动一次;4)向发酵培养基中接入4-6%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在37°C条件下发酵16_24小 时,发酵过程中翻动发酵培养基,每隔6小时翻动一次;发酵结束后,在0. IMpa的真空度、温 度40-45°C下干燥至水份< 8%。上述直播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制备方法,按重量比计,所述发酵培养基由秸秆28%、 硫酸铵3%、尿素0. 5%、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0. 3%、氯化钙0. 2%和余量的水组成。优 选地,所述秸秆粉碎至过30-60目筛的细度。上述直播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霉菌复合菌剂的活性成分由黑曲霉 (Aspergillusniger)ATCC 16404、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CICC41478、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CCTCC AF93252、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CICC31418 组成。 组成霉菌复合菌剂的四种微生物(黑曲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白地霉)分别单独培养,并 通过固态发酵和低温干燥制成单菌株制剂,四种微生物单菌株制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 勻后得到霉菌复合制剂。优选地,所述霉菌复合菌剂的制备过程为在PDA固体斜面培养基 中经两次活化的黑曲霉、米曲霉、绿色木霉、白地霉菌种分别接种到PDA液体培养基中,在 30°C,转速180rpm条件下培养,使孢子数达到2. 5-6. 0 X 108个/mL即得种子液,按5-10% 的接种量将所述种子液接种到培养基组成比例为秸秆90%、麸皮6%,(NH4)2S042%,尿素 1%, KH2P040. 6%, MgS040. 2%, CaCl20. 2%,水分含量为总固形物含量60-70%的固态发酵 培养基中,在30°C、每隔2-3小时翻曲一次的条件下发酵,发酵产物在40°C条件下真空干燥 至水分<10%,且孢子含量2. 5-4X109个/克,即为单菌株制剂;将所述黑曲霉、米曲霉、绿色木霉、白地霉单菌株制剂按重量3 2 3 1的比例均勻混合即得霉菌复合菌剂。上述直播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酵母复合菌剂的活性成分由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ICC31362、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CICC1779、 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 ATCC9950组成。组成酵母复合菌剂的三种微生物(啤酒酵 母、热带假丝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分别单独培养,并通过液体发酵制成液态单菌株制剂, 三种微生物单菌株制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勻后得到酵母复合制剂。优选地,所述酵母 复合菌剂的制备过程为在由葡萄糖2%、酵母膏和蛋白胨2%组成的完全培养基的固 体斜面培养基中经两次活化的啤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播压缩营养钵原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向发酵培养基中接入8-12%的霉菌复合菌剂,30℃条件下发酵36-48小时,发酵过程中翻动发酵培养基,发酵前期每隔8小时翻动一次,发酵24小时后,每隔4小时翻动一次;2)向发酵培养基中接入4-6%的酵母复合菌剂,28℃条件下发酵16-24小时,发酵过程中翻动发酵培养基,每隔4小时翻动一次;  3)向发酵培养基中接入6-10%的固氮菌复合菌剂,在32℃条件下发酵24-36小时,发酵过程中翻动发酵培养基,每隔3小时翻动一次;  4)向发酵培养基中接入4-6%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在37℃条件下发酵16-24小时,发酵过程中翻动发酵培养基,每隔6小时翻动一次;发酵结束后,在0.1Mpa的真空度、温度40-45℃下干燥至水份≤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别墅汪江波郭健董仕节谢正国郑进平王孝刚张教海夏松波余隆新安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