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般涉及电容器,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器壳体及具有其的电容器。
技术介绍
1、薄膜电容器包括塑壳和电芯,塑壳的内侧壁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凸起且两个限位凸起均延伸至塑壳的底壁,两个限位凸起之间形成引针限位腔,电芯设有引针,通过引针限位腔对电芯引针进行限位,以避免在后续灌胶等生产步骤中出现引针位置偏移过大的问题。其中,为了确保限位腔对引针的限位精度,限位腔通常较窄地设置。
2、然而,由于电芯的芯包和引针之间通过焊锡进行焊接,且焊锡包裹引针与电芯连接的部分,也即焊锡的宽度大于引针的宽度,这就使得在电芯装入塑壳内时,焊锡不仅会与限位凸条始终形成接触摩擦,增加电芯插入塑壳内的难度,同时焊锡还会向外挤压限位凸起,导致后续灌胶作业时在热膨胀的作用下出现限位凸起被焊锡顶推形变情况,进而影响电容器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电容器壳体及具有其的电容器。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容器壳体,包括:
3、壳体本体,壳体本体的一侧设有供电芯进出的开口,壳体本体包括第一内侧壁;
4、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第一内侧壁,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沿设定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限位凸起部,两个第一限位凸起部之间形成有沿远离开口方向延伸设置的引针限位腔,引针限位腔远离开口的一侧设有避让空间,其中避让空间在沿设定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引针限位腔在沿设定方向上的尺寸。
5、进一步地,壳体本体包括与开口相对
6、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结构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第一限位结构沿设定方向排列设置。
7、进一步地,壳体本体还包括与第一内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内侧壁,第一限位结构成对设置,且成对的两个第一限位结构相对设置于第一内侧壁和第三内侧壁。
8、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凸起部,第二限位凸起部设置于第一内侧壁,第二限位凸起部用于与电芯的芯包限位配合。
9、进一步地,第二限位结构位于第一限位结构远离开口的一侧,且第二限位结构和第一限位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10、进一步地,第二限位凸起部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第二限位凸起部沿设定方向间隔设置。
11、进一步地,壳体本体还包括与第一内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内侧壁,第二限位凸起部成对设置,且成对的两个第二限位凸起部分别设置于第一内侧壁和第三内侧壁。
12、进一步地,壳体本体还包括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第四内侧壁和第五内侧壁,第二内侧壁与开口相对设置,第三内侧壁与第一内侧壁相对设置,第四内侧壁和第五内侧壁相对设置且均位于第一内侧壁和第三内侧壁之间,其中,第二内侧壁设有第三限位结构,第三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限位凸起部;和/或,第四内侧壁和第五内侧壁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四限位结构,第四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四限位凸起部。
13、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容器。
14、本申请提供的电容器壳体及具有其的电容器,通过在壳体本体的第一内侧壁设有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形成有沿远离开口方向延伸设置的引针限位腔,引针限位腔远离开口的一侧设有避让空间,避让空间在沿设定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引针限位腔在沿设定方向上的尺寸,能够在实现对电芯引针进行高精度限位的同时,利用避让空间来缩短引针限位腔,不仅降低了焊锡在引针限位腔内移动的距离,进而降低了电芯装入壳体内的操作难度以及降低了焊锡与第一限位结构之间的磨损,提高了电容器的装配效率,同时还使得电芯装入壳体后焊锡能够位于避让空间处,从而使得焊锡和第一限位结构之间不接触,进而避免出现第一限位结构在焊锡的作用下出现形变的情况,提高了电容器的成品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避让空间位于所述第二内侧壁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沿设定方向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内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内侧壁,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成对设置,且成对的两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三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凸起部,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的芯包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一限位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内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避让空间位于所述第二内侧壁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沿设定方向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内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内侧壁,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成对设置,且成对的两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三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凸起部,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的芯包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程,于金茂,邓佳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新江海动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