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启迪专利>正文

一种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82681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2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动力系统,包括支架、第一行星减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减速齿轮组,还包括输入轴,第一行星减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减速齿轮组对称设置在输入轴的两端,输入轴的一端与第一恒星轮连接,输入轴的另一端与第二恒星轮连接,第一内齿圈和第二内齿圈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第一行星架上连接有第一输出轴,第二行星架上连接有第二输出轴,支架上安装有差速机构,第一内齿圈和第二内齿圈与差速机构连接并通过差速机构实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差速输出。该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动力系统具有减速增扭功能、无旋转框架、集成度高、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差速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1、差速器通常用于汽车传动领域,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主要用于保证车辆两侧车轮在行程不等时能以相应的转速旋转,保证行驶运动学的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差速器在使用时,动力源先经减速器减速然后再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以实现差速输出的需求,这种传统的设计方式使整个动力系统分散布置,占据大量空间,导致动力系统的集成度低、体积大,造成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现有市面上的差速器都具有一个旋转的框架,而框架内部空间不能使用,动力需从外部输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减速增扭功能、无旋转框架、集成度高、结构简单的差速器及具有该差速器的动力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差速器,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行星减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减速齿轮组,所述第一行星减速齿轮组包括第一恒星轮、第一内齿圈、与所述第一恒星轮和所述第一内齿圈啮合传动的多个第一行星轮及连接各所述第一行星轮的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减速齿轮组包括第二恒星轮、第二内齿圈、与所述第二恒星轮和所述第二内齿圈啮合传动的多个第二行星轮及连接各所述第二行星轮的第二行星架,还包括输入轴,所述第一行星减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减速齿轮组对称设置在所述输入轴的两端,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与第一恒星轮连接,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与第二恒星轮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和所述第二内齿圈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第一行星架上连接有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行星架上连接有第二输出轴,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差速机构,所述第一内齿圈和第二内齿圈与所述差速机构连接并通过所述差速机构实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差速输出。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5、所述支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设有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一端与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三侧板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内齿圈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和第二内齿圈之间设有用于容纳动力源的空腔。

6、所述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输入轴同中心轴线设置。

7、所述差速机构包括与第一内齿圈固接的第一外齿圈、与第二内齿圈固接的第二外齿圈,所述第一外齿圈和第二外齿圈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板上安装有与第一外齿圈啮合传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侧板上安装有与第二外齿圈啮合传动的第二齿轮,还包括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一端与第一齿轮连接,所述齿轮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侧板上,所述齿轮轴上的传动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8、所述差速机构包括与第一内齿圈固接的第一锥齿轮、与第二内齿圈固接的第二锥齿轮及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三侧板上。

9、所述差速机构还包括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构成矩形结构,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设有第四侧板,所述第四侧板的一端与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四侧板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连接在第四侧板上。

10、所述差速机构还包括用于限滑的制动盘,所述制动盘安装在第三侧板上并与第三锥齿轮连接。

11、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差速器的动力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空腔中的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与输入轴连接,所述动力源安装在支架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差速器,当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受外界影响需要差速输出时,通过差速机构便可实现,该差速器通过共用的输入轴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通过设置第一行星减速齿轮组和第二行星减速齿轮组实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减速增扭,实现减速的效果,通过差速机构实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差速输出,将减速器和差速器集成到一起,集成度高,体积小,结构简单,没有旋转的框架,能够缩短动力传输路径,增加系统运行的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包括支架(1)和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的第一行星减速齿轮组(2)和第二行星减速齿轮组(3),所述第一行星减速齿轮组(2)包括第一恒星轮(21)、第一内齿圈(22)、与所述第一恒星轮(21)和所述第一内齿圈(22)啮合传动的多个第一行星轮(23)及连接各所述第一行星轮(23)的第一行星架(24),所述第二行星减速齿轮组(3)包括第二恒星轮(31)、第二内齿圈(32)、与所述第二恒星轮(31)和所述第二内齿圈(32)啮合传动的多个第二行星轮(33)及连接各所述第二行星轮(33)的第二行星架(3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轴(4),所述第一行星减速齿轮组(2)和第二行星减速齿轮组(3)对称设置在所述输入轴(4)的两端,所述输入轴(4)的一端与第一恒星轮(21)连接,所述输入轴(4)的另一端与第二恒星轮(31)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22)和所述第二内齿圈(32)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所述第一行星架(24)上连接有第一输出轴(5),所述第二行星架(34)上连接有第二输出轴(6),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差速机构(7),所述第一内齿圈(22)和第二内齿圈(32)与所述差速机构(7)连接并通过所述差速机构(7)实现第一输出轴(5)和第二输出轴(6)的差速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设有第三侧板(13),所述第三侧板(13)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1)连接,所述第三侧板(13)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12)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22)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侧板(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内齿圈(32)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侧板(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22)和第二内齿圈(32)之间设有用于容纳动力源(8)的空腔(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5)、第二输出轴(6)和输入轴(4)同中心轴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7)包括与第一内齿圈(22)固接的第一外齿圈(71)、与第二内齿圈(32)固接的第二外齿圈(72),所述第一外齿圈(71)和第二外齿圈(72)位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所述第一侧板(11)上安装有与第一外齿圈(71)啮合传动的第一齿轮(73),所述第二侧板(12)上安装有与第二外齿圈(72)啮合传动的第二齿轮(74),还包括齿轮轴(75),所述齿轮轴(75)的一端与第一齿轮(73)连接,所述齿轮轴(7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侧板(12)上,所述齿轮轴(75)上的传动齿轮(751)与第二齿轮(74)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7)包括与第一内齿圈(22)固接的第一锥齿轮(76)、与第二内齿圈(32)固接的第二锥齿轮(77)及与所述第一锥齿轮(76)和所述第二锥齿轮(77)啮合传动的第三锥齿轮(78),所述第一锥齿轮(76)和第二锥齿轮(77)位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所述第三锥齿轮(78)转动连接在第三侧板(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7)还包括第四锥齿轮(79),所述第一锥齿轮(76)、第二锥齿轮(77)、第三锥齿轮(78)和第四锥齿轮(79)构成矩形结构,所述第四锥齿轮(79)与第二锥齿轮(77)和第三锥齿轮(78)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设有第四侧板(14),所述第四侧板(14)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1)连接,所述第四侧板(14)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12)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79)转动连接在第四侧板(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7)还包括用于限滑的制动盘(710),所述制动盘(710)安装在第三侧板(13)上并与第三锥齿轮(78)连接。

8.一种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包括设于所述空腔(9)中的动力源(8),所述动力源(8)的输出端与输入轴(4)连接,所述动力源(8)安装在支架(1)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包括支架(1)和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的第一行星减速齿轮组(2)和第二行星减速齿轮组(3),所述第一行星减速齿轮组(2)包括第一恒星轮(21)、第一内齿圈(22)、与所述第一恒星轮(21)和所述第一内齿圈(22)啮合传动的多个第一行星轮(23)及连接各所述第一行星轮(23)的第一行星架(24),所述第二行星减速齿轮组(3)包括第二恒星轮(31)、第二内齿圈(32)、与所述第二恒星轮(31)和所述第二内齿圈(32)啮合传动的多个第二行星轮(33)及连接各所述第二行星轮(33)的第二行星架(3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轴(4),所述第一行星减速齿轮组(2)和第二行星减速齿轮组(3)对称设置在所述输入轴(4)的两端,所述输入轴(4)的一端与第一恒星轮(21)连接,所述输入轴(4)的另一端与第二恒星轮(31)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22)和所述第二内齿圈(32)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所述第一行星架(24)上连接有第一输出轴(5),所述第二行星架(34)上连接有第二输出轴(6),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差速机构(7),所述第一内齿圈(22)和第二内齿圈(32)与所述差速机构(7)连接并通过所述差速机构(7)实现第一输出轴(5)和第二输出轴(6)的差速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之间设有第三侧板(13),所述第三侧板(13)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1)连接,所述第三侧板(13)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12)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22)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一侧板(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内齿圈(32)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第二侧板(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齿圈(22)和第二内齿圈(32)之间设有用于容纳动力源(8)的空腔(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5)、第二输出轴(6)和输入轴(4)同中心轴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7)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启迪戴逸凡
申请(专利权)人:戴启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