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8143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23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包括内花键轴和固定圈,内花键轴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第一摩擦片,固定圈的内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摩擦片,当内花键轴和固定圈之间的旋转力小于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时,内花键轴与固定圈实现联动,本技术在马达内部设置了一种软性连接方式,依靠摩擦力将输出轴与动力轴连接在一起,有效减少了齿轮等零件的损坏,当旋转力小于摩擦力时,动力轴便带动输出轴转动,当旋转力大于摩擦力时,动力轴便会空转,此时保护了马达,动力轴上还设置了调整螺母,方便调节摩擦力大小,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和装配容易的特点,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1、通常马达的输出轴直接固定于内部动力轴,两者始终同步旋转,属于硬性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因高速旋转容易出现零件损坏,比如公开号为cn216436940u,名称叫“一种马达”的专利也是如此,马达的寿命较短,如果碰到带不动的机械就会损坏马达,如何提高马达的寿命是我们当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花键轴和固定圈,内花键轴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第一摩擦片,固定圈的内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摩擦片,相邻第一摩擦片之间设有供第二摩擦片置入的间隙空间,第一摩擦片与第二摩擦片通过间隙空间间隔设置,内花键轴上设有迫使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相挤压且具有弹性性质的压盘组件,当内花键轴和固定圈之间的旋转力小于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时,内花键轴与固定圈实现联动。

3、所述第一摩擦片套设于内花键轴的外侧,内花键轴上设有防止内花键轴和第一摩擦片相对转动的凸起,第一摩擦片上设有配合凸起的凹槽,内花键轴和第一摩擦片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配合实现限位。

4、所述固定圈套设于内花键轴的外侧,固定圈上设有防止固定圈与第二摩擦片相对转动的限位槽,第二摩擦片上设有配合限位槽的凸块,固定圈与第二摩擦片通过限位槽与凸块的配合实现限位。

5、所述内花键轴上设有挡接第一摩擦片或第二摩擦片的垫圈,内花键轴上设有配合垫圈的挡接部,压盘组件包括套设于内花键轴外,且用于抵触第一摩擦片或第二摩擦片的第一压圈,还包括套设于内花键轴外的第二压圈,第一压圈和第二压圈之间设有迫使第一压圈往垫圈方向挤压的第一弹性装置,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通过第一压圈、第二压圈和第一弹性装置的配合相挤压。

6、包括用于抵接第二压圈的调节螺母,内花键轴上设有配合调节螺母的螺纹,第一压圈和第二压圈的相对位移通过调节螺母在螺纹上的往复运动实现调节。

7、所述第一弹性装置为弹簧结构,弹簧装置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以内花键轴的轴向为圆心环形阵列设置。

8、所述第一压圈上设有防止固定圈脱离内花键轴的挡接圈,固定圈上设有配合挡接圈的卡槽,固定圈与内花键轴通过挡接圈与卡槽的配合实现限位。

9、所述固定圈内设有与固定圈联动的输出轴,输出轴上设有防止输出轴脱离固定圈的锁块,固定圈上设有配合锁块的止退部,输出轴与固定圈通过止退部与锁块的配合实现限位。

10、所述输出轴上设有齿,固定圈上设有配合齿的切槽,固定圈通过套设于输出轴的外部且通过齿与切槽的配合实现联动。

11、所述输出轴上设有齿轮,锁块上设有驱动齿轮的挡块,齿轮上设有配合挡块的导向块,齿轮与输出轴通过挡块与导向块的配合实现联动,输出轴上设有固定块,固定块和齿轮之间设有迫使齿轮往挡块方向运动的第二弹性装置。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马达内部设置了一种软性连接方式,依靠摩擦力将输出轴与动力轴连接在一起,有效减少了齿轮等零件的损坏,当旋转力小于摩擦力时,动力轴便带动输出轴转动,当旋转力大于摩擦力时,动力轴便会空转,此时保护了马达,动力轴上还设置了调整螺母,方便调节摩擦力大小,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和装配容易的特点,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花键轴(100)和固定圈(200),内花键轴(100)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第一摩擦片(110),固定圈(200)的内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摩擦片(210),相邻第一摩擦片(110)之间设有供第二摩擦片(210)置入的间隙空间,第一摩擦片(110)与第二摩擦片(210)通过间隙空间间隔设置,内花键轴(100)上设有迫使第一摩擦片(110)和第二摩擦片(210)相挤压且具有弹性性质的压盘组件(300),当内花键轴(100)和固定圈(200)之间的旋转力小于第一摩擦片(110)和第二摩擦片(210)之间的摩擦力时,内花键轴(100)与固定圈(200)实现联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片(110)套设于内花键轴(100)的外侧,内花键轴(100)上设有防止内花键轴(100)和第一摩擦片(110)相对转动的凸起(120),第一摩擦片(110)上设有配合凸起(120)的凹槽(111),内花键轴(100)和第一摩擦片(110)通过凸起(120)和凹槽(111)的配合实现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200)套设于内花键轴(100)的外侧,固定圈(200)上设有防止固定圈(200)与第二摩擦片(210)相对转动的限位槽(220),第二摩擦片(210)上设有配合限位槽(220)的凸块(211),固定圈(200)与第二摩擦片(210)通过限位槽(220)与凸块(211)的配合实现限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花键轴(100)上设有挡接第一摩擦片(110)或第二摩擦片(210)的垫圈(130),内花键轴(100)上设有配合垫圈(130)的挡接部(140),压盘组件(300)包括套设于内花键轴(100)外,且用于抵触第一摩擦片(110)或第二摩擦片(210)的第一压圈(310),还包括套设于内花键轴(100)外的第二压圈(320),第一压圈(310)和第二压圈(320)之间设有迫使第一压圈(310)往垫圈(130)方向挤压的第一弹性装置(330),第一摩擦片(110)和第二摩擦片(210)通过第一压圈(310)、第二压圈(320)和第一弹性装置(330)的配合相挤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抵接第二压圈(320)的调节螺母(340),内花键轴(100)上设有配合调节螺母(340)的螺纹,第一压圈(310)和第二压圈(320)的相对位移通过调节螺母(340)在螺纹上的往复运动实现调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装置(330)为弹簧结构,弹簧装置的数量至少为2个,且以内花键轴(100)的轴向为圆心环形阵列设置。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圈(310)上设有防止固定圈(200)脱离内花键轴(100)的挡接圈(350),固定圈(200)上设有配合挡接圈(350)的卡槽(230),固定圈(200)与内花键轴(100)通过挡接圈(350)与卡槽(230)的配合实现限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200)内设有与固定圈(200)联动的输出轴(400),输出轴(400)上设有防止输出轴(400)脱离固定圈(200)的锁块(410),固定圈(200)上设有配合锁块(410)的止退部(240),输出轴(400)与固定圈(200)通过止退部(240)与锁块(410)的配合实现限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400)上设有齿(420),固定圈(200)上设有配合齿(420)的切槽(250),固定圈(200)通过套设于输出轴(400)的外部且通过齿(420)与切槽(250)的配合实现联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400)上设有齿轮(430),锁块(410)上设有驱动齿轮(430)的挡块(411),齿轮(430)上设有配合挡块(411)的导向块(431),齿轮(430)与输出轴(400)通过挡块(411)与导向块(431)的配合实现联动,输出轴(400)上设有固定块(440),固定块(440)和齿轮(430)之间设有迫使齿轮(430)往挡块(411)方向运动的第二弹性装置(45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花键轴(100)和固定圈(200),内花键轴(100)的外侧设有若干个第一摩擦片(110),固定圈(200)的内侧设有若干个第二摩擦片(210),相邻第一摩擦片(110)之间设有供第二摩擦片(210)置入的间隙空间,第一摩擦片(110)与第二摩擦片(210)通过间隙空间间隔设置,内花键轴(100)上设有迫使第一摩擦片(110)和第二摩擦片(210)相挤压且具有弹性性质的压盘组件(300),当内花键轴(100)和固定圈(200)之间的旋转力小于第一摩擦片(110)和第二摩擦片(210)之间的摩擦力时,内花键轴(100)与固定圈(200)实现联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片(110)套设于内花键轴(100)的外侧,内花键轴(100)上设有防止内花键轴(100)和第一摩擦片(110)相对转动的凸起(120),第一摩擦片(110)上设有配合凸起(120)的凹槽(111),内花键轴(100)和第一摩擦片(110)通过凸起(120)和凹槽(111)的配合实现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200)套设于内花键轴(100)的外侧,固定圈(200)上设有防止固定圈(200)与第二摩擦片(210)相对转动的限位槽(220),第二摩擦片(210)上设有配合限位槽(220)的凸块(211),固定圈(200)与第二摩擦片(210)通过限位槽(220)与凸块(211)的配合实现限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马达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花键轴(100)上设有挡接第一摩擦片(110)或第二摩擦片(210)的垫圈(130),内花键轴(100)上设有配合垫圈(130)的挡接部(140),压盘组件(300)包括套设于内花键轴(100)外,且用于抵触第一摩擦片(110)或第二摩擦片(210)的第一压圈(310),还包括套设于内花键轴(100)外的第二压圈(320),第一压圈(310)和第二压圈(320)之间设有迫使第一压圈(310)往垫圈(130)方向挤压的第一弹性装置(330),第一摩擦片(110)和第二摩擦片(210)通过第一压圈(310)、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泽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可森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