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8055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22
本申请涉及家居用品的领域,包括顶片、底片、侧围片和若干个连接拉带,侧围片的顶部与顶片的边缘连接,侧围片的底部与底片的边缘连接,顶片、底片和侧围片围设形成气室,该充气床还包括第一连接膜片和/或第二连接膜片,第一连接膜片自顶部至底部倾斜设置,第一连接膜片的顶部与顶片连接,第一连接膜片的底部与侧围片的四侧边连接;第二连接膜片自顶部至底部倾斜设置,第二连接膜片的顶部与侧围片的四侧边连接,第二连接膜片的底部与底片连接;侧围片设置有泵气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充放件。本申请充气床的侧围片四角落处形成从顶部至底部的纵向方向上相对平整,使充气床的四角落处均支撑稳定,并能实现三个气室的气流连通,充放气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家居用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气床


技术介绍

1、目前的充气床,一般包括上片、下片以及与上片和下片连接的侧壁片,上片、下片和侧壁片围成腔室,通过气阀向腔室内充气使得充气床具有一定的支撑力,且在腔室内部对称设置两块连接膜片,连接膜片的一侧与上片连接、另一侧与侧围片连接,另一块连接膜片的一侧则与下片连接、另一侧与侧围片稳定连接,提高上片、下片、侧围片的连接稳定性。连接膜片的设置会将腔室划分为三个气室,包括与气阀连通的大气室,连接膜片与上片、侧围片围设形成一个小气室,另一个连接膜片与下片、侧围片围设形成另一个小气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连接膜片上开设多个通孔,使得气阀对充气床的大气室充气时,充入至大气室的气体通过连接膜片上的通孔流通至两个小气室内,而当对充气床进行放气时,则将小气室内的气体通过通孔流通至大气室,进行排气。

2、但申请人经过研究后发现,在连接膜片上开设多个通孔,一方面会增加生产工序及成本,另一方面会一定程度地降低了连接膜片稳定上/下片与侧围片的强度,而且开设的通孔容易有产生毛刺、容易撕裂,降低了连接膜片的自身强度;若连接膜片上不设置通孔,则需要额外设置气阀或气泵,单独地对两个小气室进行充放气处理,同样增加了充气床产品的生产工序及成本,同时会增加充气床产品的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目前充气床的连接膜片开设通孔或额外增加充放气的气泵,会增加额外生产工序及成本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充气床。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充气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充气床,包括顶片、底片、侧围片和若干个连接拉带,所述侧围片的顶部与所述顶片的边缘连接,侧围片的底部与所述底片的边缘连接,所述顶片、底片和侧围片围设形成气室,所述连接拉带的一端与顶片的内表面连接,连接拉带的另一端与底片的内表面连接,该充气床还包括第一连接膜片和/或第二连接膜片,所述第一连接膜片自顶部至底部倾斜设置,第一连接膜片的顶部与顶片连接,第一连接膜片的底部与侧围片的四侧边连接;

4、所述第二连接膜片自顶部至底部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膜片的顶部与侧围片的四侧边连接,第二连接膜片的底部与底片连接;

5、所述侧围片设置有泵气组件以及至少一个充放件。

6、通过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膜片的四角落处与侧围片四角落处不连接,形成第一开口结构,第二连接膜片的四角落处与侧围片四角落处不连接,形成第二开口结构,使得多个气室相连通,并通过泵气组件及充放件进行充放气,则能连带多个气室一体充放气,而且不需额外多设置充放气组件来对多个气室进行充放气,而且第一连接膜片和第二连接膜片不需开设通孔,使得第一连接膜片与第二连接膜片对充气床的内部支撑性能稳定。另外,侧围片的四角落处从顶部至底部的纵向方向上相对平整,使充气床的四角落处均支撑稳定。

7、设置的连接拉带能将顶片与底片连接,提高充气床的连接稳定性,且连接拉带优选采用柔性拉带,当充气床放气后,连接拉带能随着顶片、底片和侧围片进行折叠或收卷,当充气后,亦能将顶片和底片连接稳定,提高充气床的使用稳定性。

8、优选的,第一连接膜片的顶部与顶片环形连接,或者,第一连接膜片的顶部与顶片的四侧边连接;第二连接膜片的底部与底片环形连接,或者,第二连接膜片的底部与底片的四侧边连接。

9、通过上述环形连接方式时,能使第一连接膜片与顶片连接稳定、第二连接膜片与底片连接稳定;当第一连接膜片的顶部与顶片四侧边连接、第二连接膜片的底部与底片四侧边连接时,即第一连接膜片顶部的四角落处与顶片的四角落不连接,第二连接膜片底部的四角落处与底片的四角落不连接,使得顶片的四角落处和底片的四角落处相对平整,便于摆放平稳。

10、当第一连接膜片的顶部与顶片环形连接时,第二连接膜片的底部可与底片环形连接或者与底片的四侧边连接;同理地,第一连接膜片的顶部与顶片的四侧边连接时,第二连接膜片的底部可与底片环形连接或者与底片的四侧边连接;第一连接膜片顶部与顶片的连接方式、第二连接膜片底部与底片的连接方式,可以均采用环形连接方式或是四侧边连接方式,即同时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也可同时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1、可选的,所述连接拉带为绳状拉带或片材状拉带。

12、可选的,所述连接拉带是由长片状拉带的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所述回形结构的一端面与顶片的内表面连接,回形结构的另一端面与底片的内表面连接。

13、可选的,所述连接拉带是由长片状拉带的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所述回形结构的一侧边与顶片的内表面连接,回形结构的一侧边与底片的内表面连接。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均能将顶片内表面与底片内表面连接稳定,使得充气床充气后支撑性能好,并能使得顶片和底片形成部分内凹的结构,且内凹结构多样化,能提高顶片与人体接触的凹凸舒适感、提高底片与地面的抵接稳定性。

15、上述的绳状拉带、片材状拉带及回形结构拉带的方案,均是将连接拉带与顶片、底片固定连接的一体连接结构。

16、另一优选方案可以是:所述顶片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件,所述底片的内表面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绳状拉带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绳状拉带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17、上述技术方案,是将连接拉带与顶片、底片进行可拆卸连接,使得顶片的内膜表面与底片的内表面非一体连接结构,当连接拉带长期使用后拉力下降,则可更换,以使得充气床保持优良的支撑性,减少由于连接拉带的无法更换导致充气床的其他连接拉带容易受力过度并断裂而影响充气床整体结构稳定性。

18、优选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关于侧围片的横向中轴线对称设置,使得连接拉带对顶片以及底片于同一纵轴线上对称牵引,第一连接件受连接拉带的牵引而往充气床内移动,使得顶片对应第一连接件的部位往充气床内移动,顶片则形成局部间隔内凹的形态,使得顶片形成的凹凸形态能提高与人体的接触贴合度、舒适度,以对人体起到贴合支撑作用。同理地,第二连接件受连接拉条的牵引而往充气床内移动,并带动底片往充气床内移动,使得底片的表面形成局部内凹的形态,提高底片与地面的接触稳定性,使得充气床底部不易由于底片膨胀突起而导致充气床摆放不平稳。

19、可选的,所述泵气组件包括泵机外壳、操作面板、启闭旋钮、安装件、驱动件、叶轮、气筒、封气板,所述操作面板和所述安装件固定装配于所述泵机外壳,所述启闭旋钮转动装配于所述操作面板上并与所述气筒连接,启闭旋钮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叶轮装配于所述安装件,所述气筒设置有与所述通风孔连通的进气通道,安装件开设有容设气筒的容置槽以及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封气板连接于安装件并开闭所述出气通道,所述泵机外壳设置有出气件,所述出气件围设于封气板的外围,泵机外壳的内部与所述气室通过出气件连通;驱动件驱动叶轮转动,带动外界空气经由通风孔进入至进气通道,并通过出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床,包括顶片(1)、底片(2)、侧围片(3)和若干个连接拉带(6),所述侧围片(3)的顶部与所述顶片(1)的边缘连接,侧围片(3)的底部与所述底片(2)的边缘连接,所述顶片(1)、底片(2)和侧围片(3)围设形成气室,所述连接拉带(6)的一端与顶片(1)的内表面连接,连接拉带(6)的另一端与底片(2)的内表面连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膜片(9)的顶部与顶片(1)环形连接,或者,第一连接膜片(9)的顶部与顶片(1)的四侧边连接;第二连接膜片(10)的底部与底片(2)环形连接,或者,第二连接膜片(10)的底部与底片(2)的四侧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拉带(6)为绳状拉带或片材状拉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拉带(6)是由长片状拉带的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所述回形结构的一端面与顶片(1)的内表面连接,回形结构的另一端面与底片(2)的内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拉带(6)是由长片状拉带的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所述回形结构的一侧边与顶片(1)的内表面连接,回形结构的一侧边与底片(2)的内表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片(1)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件(4),所述底片(2)的内表面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4)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件(5),所述绳状拉带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4)可拆卸连接,绳状拉带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5)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72)和所述安装件(74)固定装配于所述泵机外壳(71),所述启闭旋钮(73)转动装配于所述操作面板(72)上并与所述气筒(77)连接,启闭旋钮(73)开设有通风孔(731),所述气筒(77)设置有与所述通风孔(731)连通的进气通道(771),安装件(74)开设有容设气筒(77)的容置槽(741)以及与所述进气通道(771)连通的出气通道(742),所述封气板(78)连接于安装件(74)并开闭所述出气通道(742),所述泵机外壳(71)设置有出气件(711),所述出气件(711)围设于封气板(78)的外围,泵机外壳(71)的内部与所述气室通过出气件(711)连通;驱动件(75)驱动叶轮(76)转动,带动外界空气经由通风孔(731)进入至进气通道(771),并通过出气通道(742)和所述出气件(711)进入至气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件(711)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分支件(712),所述分支件(712)内设与出气件(711)连通的分支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膜片(9)设置有第一连接孔(91)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孔(91)连通的第一连接管(210),所述第一连接管(210)与所述分支件(71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膜片(10)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01)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01)连通的第二连接管(310),所述第二连接管(310)与所述分支件(712)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床,包括顶片(1)、底片(2)、侧围片(3)和若干个连接拉带(6),所述侧围片(3)的顶部与所述顶片(1)的边缘连接,侧围片(3)的底部与所述底片(2)的边缘连接,所述顶片(1)、底片(2)和侧围片(3)围设形成气室,所述连接拉带(6)的一端与顶片(1)的内表面连接,连接拉带(6)的另一端与底片(2)的内表面连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膜片(9)的顶部与顶片(1)环形连接,或者,第一连接膜片(9)的顶部与顶片(1)的四侧边连接;第二连接膜片(10)的底部与底片(2)环形连接,或者,第二连接膜片(10)的底部与底片(2)的四侧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拉带(6)为绳状拉带或片材状拉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拉带(6)是由长片状拉带的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所述回形结构的一端面与顶片(1)的内表面连接,回形结构的另一端面与底片(2)的内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拉带(6)是由长片状拉带的两端部相连接后形成回形结构,所述回形结构的一侧边与顶片(1)的内表面连接,回形结构的一侧边与底片(2)的内表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充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片(1)的内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件(4),所述底片(2)的内表面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4)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连接件(5),所述绳状拉带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4)可拆卸连接,绳状拉带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件(5)可拆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波刘福琼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宝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