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粒子多模态谱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769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粒子多模态谱学控制方法,方法包括:获取探测范围内是否存在待测气溶胶的结果,如果探测范围内存在待测气溶胶,继续下一步骤;响应作用于脉冲发生器的第一操作指令,控制脉冲发生器发送发射信号到紫外激光器,使紫外激光器开始发射紫外激光,紫外激光照射待测气溶胶微束;具体地,其包括:响应作用于紫外激光器的第奇数次操作指令,控制第一紫外激光器发射第一紫外激光,控制多通道采集系统采集第一紫外激光对应的第一荧光光谱数据;响应作用于紫外激光器的第偶数次操作指令,控制第二紫外激光器发射第二紫外激光,控制多通道采集系统采集对应的第二荧光光谱数据;显示或保存第一荧光光谱数据和/或第二荧光光谱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溶胶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溶胶粒子多模态谱学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对气溶胶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聚焦于生物化学特性。主要包括理化检验法(电导检测法、化学分析法等)、生物分析(电离质谱法、蛋白质印迹法等),结合光学的方法则有不同波段的光谱、光度分析法、光热分析法、荧光显微镜法等等。这些方法大多需要先通过滤膜采样等步骤收集、培养气溶胶粒子,再进行测量,同时设备复杂、耗时长或成本昂贵,难以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

2、专利技术人团队基于上述缺陷,在2021年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研发了一种识别生物气溶胶粒子的系统,cn 114965182 a-双通道生物气溶胶粒子识别系统及识别方法;该系统通过弹性散射信号能快速判别是否有气溶胶,基于荧光光谱反映气溶胶内的有机物成分,能够判别该气溶胶是否为生物气溶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利技术人团队在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lif和libs,又衍生出更更精确、更快速、更简化的生物气溶胶检测系统。

3、但是不管是原系统还是新系统,此类包含许多光机组件的系统中不仅光路设计较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溶胶粒子多模态谱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粒子多模态谱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奇数次操作指令和第偶数次操作指令的判断方法包括:当当前采集次数除以2的余数为0时,所述当前采集次数为第偶数次;当当前采集次数除以2的余数为1时,所述当前采集次数为第偶数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粒子多模态谱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拼接所述第一荧光光谱数据和所述第二荧光光谱数据,得到拼接后的荧光光谱数据;显示或保存所述拼接后的荧光光谱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粒子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粒子多模态谱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粒子多模态谱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奇数次操作指令和第偶数次操作指令的判断方法包括:当当前采集次数除以2的余数为0时,所述当前采集次数为第偶数次;当当前采集次数除以2的余数为1时,所述当前采集次数为第偶数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粒子多模态谱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拼接所述第一荧光光谱数据和所述第二荧光光谱数据,得到拼接后的荧光光谱数据;显示或保存所述拼接后的荧光光谱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粒子多模态谱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作用于红外脉冲激光器的第二操作指令,控制红外脉冲激光器发射第三红外激光,第三红外激光照射待测生物气溶胶微束,控制击穿光谱仪采集第三红外激光对应的击穿光谱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粒子多模态谱学控制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慧陈和周冬生陈思颖胡凌飞郭磐吕蒙杨艺敏罗宇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