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装置及其电连接桥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627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6:02
本申请提供电动装置及电连接桥。其中,在绝缘的本体的第一面设置向第二面方向凹入的收容腔。收容腔与第二面之间设置间隔部。贯穿间隔部分别设置贯通部及插孔。导电母线的固定部一体形成于连接部与延伸部之间。固定部以嵌入成型的方式固定于本体中。连接部从本体的第一面延伸出来。延伸部延伸于收容腔中。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中延伸部位于贯通部中。导电的针托的焊接部与延伸部焊接在一起,接收部对齐插孔。根据本申请的产品容易制造,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路的连接技术,尤其涉及电动装置中电机与电路板的电连接。


技术介绍

1、在电机与其控制器之间通过电连接桥来实现电连接。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电连接桥与电机之间以可拆卸式连接方式实现连接,电连接桥与控制器的印刷电路板之间以焊接工艺来实现连接。

2、由于制造误差,电机的插针的位置精度低,插针与电连接桥难以实现有效连接。通过在电连接桥上设置允许较大误差的补偿结构来补偿插针的位置误差,以实现较可靠的连接。然而,补偿结构的结构复杂,一方面增加制造难度而导致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难以保证产品稳健性。

3、另外,以穿孔焊接来实现电连接桥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时,焊接部位占据较多印刷电路板的空间,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焊接造成电路板的线路布局困难。而且,焊接工艺较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电连接桥,其包括:

3、由注塑形成的绝缘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在所述第一面设置向所述第二面方向凹入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第二面之间设置间隔部,贯穿所述间隔部分别设置贯通部及插孔;

4、导电的母线,所述母线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及延伸部,所述固定部一体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所述固定部以嵌入成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本体中,所述连接部从本体的第一面延伸出来,所述延伸部延伸于所述收容腔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中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贯通部中;

5、导电的针托,所述针托包括焊接部及用于弹性地接收插针的接收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延伸部焊接在一起,所述接收部对齐所述插孔。

6、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母线及所述针托分别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上构造有免焊接的压配式引脚,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中,所述引脚位于所述连接部的轮廓中且不超出所述连接部的轮廓。

7、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部的长度,在所述针托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所述延伸部包括第一弯折区段及第二弯折区段,所述第一弯折区段向第一弯折方向弯折且累积弯折角度不小于110度,所述第二弯折区段向第二弯折方向弯折且累积弯折角度不小于110度,所述第一弯折方向与第二弯折方向相反。

8、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本体中以嵌入成型的方式设置金属的衬环,所述衬环呈包括中间孔的扁平片环状,所述本体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孔,每个所述衬环的内周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孔中,所述衬环的外周部分嵌入于所述本体中,所述外周设置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缺口或突起,所述定位部嵌入于所述本体中而阻止所述衬环在所述本体中转动,所述衬环的厚度小于所述本体的厚度的0.38倍,所述本体包括一体形成的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二面。

9、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设置三个所述插孔,每个所述插孔相互间隔且分别与所述贯通部间隔开,每个所述接收部对齐一个所述插孔,所述插孔在所述第二面设置引导口。

10、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电连接桥包括绝缘的盖,所述针托位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盖包括限位的突肋及卡扣,所述盖沿所述第一方向组装到所述本体,所述突肋与所述收容腔边缘配合而阻止二者在垂直于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所述卡扣与所述本体在完成组装后弹性地扣合而阻止二者分离,所述盖覆盖所述针托。

11、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电动装置,其包括设置电控腔及安装电机的电动腔的壳体,所述电动腔与所述电控腔相互隔开,在所述电控腔中安装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及前述的电连接桥,所述连接部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源的插针插入所述接收部中。

12、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连接有三个所述插针,每个所述插针从所述第二面穿过所述插孔插入所述接收部中,所述插孔基本沿第一直线排列,所述连接部基本沿第二直线排列,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之间的夹角在30度到60度之间。

13、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连接部上设置不少于两个所述压配式引脚,每个压配式引脚与所述电路板的一个压配式连接孔在压入之后干涉配合而完成电连接且固定。

14、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柱分别插入所述壳体上的定位孔中,用螺钉穿过所述衬环的所述中间孔锁紧于所述壳体上的螺孔中。

15、又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电动装置,其包括设置电控腔及安装电机的电动腔的壳体,所述电动腔与所述电控腔相互隔开,在所述电控腔中安装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及前述的电连接桥,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源的插针插入所述接收部中,每个所述连接部上设置不少于两个所述压配式引脚,每个压配式引脚与所述电路板的一个压配式连接孔在压入之后干涉配合而完成电连接且固定。

16、再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电动装置,其包括设置电控腔及安装电机的电动腔的壳体,所述电动腔与所述电控腔相互隔开,在所述电控腔中安装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及前述的电连接桥,所述连接部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源的插针插入所述接收部中,所述定位柱分别插入所述壳体上的定位孔中,用螺钉穿过所述衬环的所述中间孔锁紧于所述壳体上的螺孔中。

17、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以合适的成本生产出性能可靠的产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连接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桥,其中,所述母线(3)及所述针托(4)分别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形成,在所述连接部(32)上构造有免焊接的压配式引脚(36),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中,所述引脚(36)位于所述连接部(32)的轮廓中且不超出所述连接部(32)的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桥,其中,所述延伸部(34)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部(30)的长度,在所述针托(4)与所述固定部(30)之间的所述延伸部(34)包括第一弯折区段(341)及第二弯折区段(342),所述第一弯折区段(341)向第一弯折方向弯折且累积弯折角度不小于110度,所述第二弯折区段(342)向第二弯折方向弯折且累积弯折角度不小于110度,所述第一弯折方向与第二弯折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桥,其中,在所述本体(2)中以嵌入成型的方式设置金属的衬环(7),所述衬环(7)呈包括中间孔(70)的扁平片环状,所述本体(2)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孔(26),每个所述衬环(7)的内周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孔(26)中,所述衬环(7)的外周部分嵌入于所述本体(2)中,所述外周设置定位部(72),所述定位部(72)为缺口或突起,所述定位部(72)嵌入于所述本体(2)中而阻止所述衬环(7)在所述本体(2)中转动,所述衬环(7)的厚度小于所述本体(2)的厚度的0.38倍,所述本体(2)包括一体形成的两个定位柱(28),所述定位柱(28)设置于所述本体(2)的第二面(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桥,其中,所述本体(2)设置三个所述插孔(25),每个所述插孔(25)相互间隔且分别与所述贯通部(24)间隔开,每个所述接收部(42)对齐一个所述插孔(25),所述插孔(25)在所述第二面(22)设置引导口(2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桥,其包括绝缘的盖(5),其中,所述针托(4)位于所述收容腔(20)中,所述盖(5)包括限位的突肋(50)及卡扣(52),所述盖(5)沿所述第一方向组装到所述本体(2),所述突肋(50)与所述收容腔(20)边缘配合而阻止二者在垂直于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所述卡扣(52)与所述本体(2)在完成组装后弹性地扣合而阻止二者分离,所述盖(5)覆盖所述针托(4),在所述盖(5)内表面上对应所述插针(66)的位置设有让位部(54),所述让位部(54)相对于其周边的部分向远离所述第二面的方向偏移,在所述盖(5)内表面上对应所述延伸部(34)的位置设有限位台(56),所述限位台(56)限制所述延伸部(34)的位移,避免所述延伸部(34)在受力的情况下向所述盖(5)的方向过度偏移,所述限位台(56)相对其周边部分突出。

7.电动装置,其包括设置电控腔(10)及安装电机的电动腔(12)的壳体(1),所述电动腔(12)与所述电控腔(10)相互隔开,在所述电控腔(10)中安装控制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6)包括电路板(60)及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桥,所述连接部(32)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60),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源的插针(66)插入所述接收部(42)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装置,其中,所述电机连接有三个所述插针(66),每个所述插针(66)从所述第二面(22)穿过所述插孔(25)插入所述接收部(42)中,所述插孔(25)基本沿第一直线(L1)排列,所述连接部(32)基本沿第二直线(L2)排列,所述第一直线(L1)与所述第二直线(L2)之间的夹角在30度到60度之间。

9.电动装置,其包括设置电控腔(10)及安装电机的电动腔(12)的壳体(1),所述电动腔(12)与所述电控腔(10)相互隔开,在所述电控腔(10)中安装控制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6)包括电路板(60)及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桥,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源的插针(66)插入所述接收部(42)中,每个所述连接部(32)上设置不少于两个所述压配式引脚(36),每个压配式引脚(36)与所述电路板(60)的一个压配式连接孔在压入之后干涉配合而完成电连接且固定。

10.电动装置,其包括设置电控腔(10)及安装电机的电动腔(12)的壳体(1),所述电动腔(12)与所述电控腔(10)相互隔开,在所述电控腔(10)中安装控制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6)包括电路板(60)及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桥,所述连接部(32)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60),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源的插针(66)插入所述接收部(42)中,所述定位柱(28)分别插入所述壳体(1)上的定位孔中,用螺钉(8)穿过所述衬环(7)的所述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连接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桥,其中,所述母线(3)及所述针托(4)分别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形成,在所述连接部(32)上构造有免焊接的压配式引脚(36),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中,所述引脚(36)位于所述连接部(32)的轮廓中且不超出所述连接部(32)的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桥,其中,所述延伸部(34)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部(30)的长度,在所述针托(4)与所述固定部(30)之间的所述延伸部(34)包括第一弯折区段(341)及第二弯折区段(342),所述第一弯折区段(341)向第一弯折方向弯折且累积弯折角度不小于110度,所述第二弯折区段(342)向第二弯折方向弯折且累积弯折角度不小于110度,所述第一弯折方向与第二弯折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桥,其中,在所述本体(2)中以嵌入成型的方式设置金属的衬环(7),所述衬环(7)呈包括中间孔(70)的扁平片环状,所述本体(2)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孔(26),每个所述衬环(7)的内周部分位于所述固定孔(26)中,所述衬环(7)的外周部分嵌入于所述本体(2)中,所述外周设置定位部(72),所述定位部(72)为缺口或突起,所述定位部(72)嵌入于所述本体(2)中而阻止所述衬环(7)在所述本体(2)中转动,所述衬环(7)的厚度小于所述本体(2)的厚度的0.38倍,所述本体(2)包括一体形成的两个定位柱(28),所述定位柱(28)设置于所述本体(2)的第二面(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桥,其中,所述本体(2)设置三个所述插孔(25),每个所述插孔(25)相互间隔且分别与所述贯通部(24)间隔开,每个所述接收部(42)对齐一个所述插孔(25),所述插孔(25)在所述第二面(22)设置引导口(2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桥,其包括绝缘的盖(5),其中,所述针托(4)位于所述收容腔(20)中,所述盖(5)包括限位的突肋(50)及卡扣(52),所述盖(5)沿所述第一方向组装到所述本体(2),所述突肋(50)与所述收容腔(20)边缘配合而阻止二者在垂直于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相对移动,所述卡扣(52)与所述本体(2)在完成组装后弹性地扣合而阻止二者分离,所述盖(5)覆盖所述针托(4),在所述盖(5)内表面上对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柱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