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108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4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设备,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单体组、端板、固定座及输出极;电池单体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端板设置于电池单体组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端板包括背离电池单体组的第一表面;固定座连接于端板且凸出于第一表面;输出极的一端与电池单体组电连接,输出极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座。由该电池模组构成的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除了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外,能量密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电池技术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设备,由该电池模组构成的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2、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单体组、端板、固定座及输出极;电池单体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电池单体;端板设置于电池单体组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端板包括背离电池单体组的第一表面;固定座连接于端板且凸出于第一表面;输出极的一端与电池单体组电连接,输出极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座。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固定座连接于端板且凸出于端板的背离电池单体组的第一表面,使得端板的厚度可以较薄,以减少电池模组占用的装配空间,进而使得由该电池模组构成的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固定座与端板一体成型。

6、在上述方案中,固定座与端板能够同步制造,便于加工,降低制造难度。

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和电极端子,外壳具有面向端板的第一壁,电极端子安装于第一壁,电极端子具有第一侧面,第一侧面所在平面与第一壁相交,输出极连接于电池单体组中最靠近端板的一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的第一侧面。

8、在上述方案中,电极端子设置于外壳的面向端板的第一壁,以便于实现输出极与电池单体组的电连接。

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输出极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连接于电池单体组中最靠近端板的一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的第一侧面,第三段固定于固定座,第二段连接第一段和第三段。

10、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段连接于电池单体组中最靠近端板的一个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的第一侧面,使得第一段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较小,以便于实现输出极与电池单体组的电连接;第三段固定于固定座,以便于实现输出极与固定座的装配。

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段从第二段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出,第三段从第二段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出,第二段的宽度方向、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两两相交。

12、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段从第二段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出,便于实现第一段与电池单体组连接;第三段从第二段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出,合理利用装配空间,便于装配。

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段与第二段垂直,和/或第三段与第二段垂直。

14、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段与第二段垂直,和/或第三段与第二段垂直,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1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端板的面向电池单体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段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凹槽内。

16、在上述方案中,第二段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凹槽内,合理利用装配空间,减少空间占用,以使得电池模组结构紧凑。

1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段与第一凹槽的槽底面平行。

18、在上述方案中,第二段与第一凹槽的槽底面平行,便于实现第二段与端板的装配,第二段与端板的装配效率较高。

1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第一方向,第二段与第一凹槽的槽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20、在上述方案中,第二段与第一凹槽的槽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便于第二段与端板的装配,降低第二段与第一凹槽的槽底面干涉的风险。

2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间隙的尺寸为c,满足,1mm≤c≤5mm。

22、在上述方案中,第一间隙的尺寸满足上述范围,既能够降低第二段与第一凹槽的槽底面干涉的风险,还能够占用较小的装配空间;如果第一间隙过小,则容易引起第二段与第一凹槽的槽底面之间的干涉;固若第一间隙过大,则使得输出极与端板装配后占用较大的装配空间,造成空间浪费。

2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2.5mm≤c≤3.5mm。

24、在上述方案中,相较于1mm≤c≤5mm,当2.5mm≤c≤3.5mm时,进一步降低第二段与第一凹槽的槽底面干涉的风险,占用的装配空间较小。

2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凹槽沿第二方向延伸,固定座设置于第一凹槽的沿第二方向的一端,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26、在上述方案中,固定座设置于第一凹槽的沿第二方向的一端,便于加工制造。

2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端板包括端板本体和延伸部,延伸部从端板本体的沿第三方向的一端延伸出,延伸部的厚度小于端板本体的厚度,以在端板的背离第一表面的一侧形成第一凹槽,固定座设置于延伸部沿第二方向的一端,第三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一方向两两相交。

28、在上述方案中,延伸部与端板本体连接形成第一凹槽,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由于延伸部的厚度小于端板本体的厚度,固定座设置于延伸部沿第二方向的一端,端板本体的厚度可以较小,以减少端板在第一方向上的空间占用。

2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第二方向,端板本体超出延伸部的设置有固定座的一端。

30、在上述方案中,端板本体沿第二方向超出延伸部的设置有固定座的一端,使得固定座与延伸部配合后的结构在第二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小,减少电池模组在第二方向上的空间占用。

3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延伸部的背离电池单体组的一侧与端板本体的背离电池单体组的一侧共面。

32、在上述方案中,延伸部的背离电池单体组的一侧与端板本体的背离电池单体组的一侧共面,也即,端板的背离电池单体组的一侧的表面为平面,便于电池模组与其他部件的配合。

3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外壳还具有与第一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壁,第二壁的边缘的第一区域内陷形成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用于容纳与第二壁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

34、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凹槽的设置,能够容纳与第二壁相邻的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使得电池模组结构紧凑,电池模组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3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外壳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壁和第四壁、以及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壁和第六壁,第三壁的面积和第四壁的面积均小于第一壁的面积,第三壁的面积和第四壁的面积均小于第二壁的面积,第五壁的面积和第六壁的面积均小于第一壁的面积,第五壁的面积和第六壁的面积均小于第二壁的面积,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交。

36、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壁和第二壁为外壳的面积较大的壁,第一壁与第一方向垂直,以便于电池单体组结构紧凑,使得电池模组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端板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和电极端子,所述外壳具有面向所述端板的第一壁,所述电极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壁,所述电极端子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壁相交,所述输出极连接于所述电池单体组中最靠近所述端板的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电极端子的所述第一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输出极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电池单体组中最靠近所述端板的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电极端子的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段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二段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段从所述第二段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三段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段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两两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垂直,和/或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二段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端板的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段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间隙的尺寸为C,满足,1mm≤C≤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2.5mm≤C≤3.5mm。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端板包括端板本体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端板本体的沿第三方向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延伸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端板本体的厚度,以在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两两相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板本体超出所述延伸部的设置有所述固定座的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延伸部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一侧与所述端板本体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一侧共面。

16.根据权利要求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外壳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壁,所述第二壁的边缘的第一区域内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与所述第二壁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电极端子。

17.根据权利要求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外壳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壁和第四壁、以及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壁和第六壁,所述第三壁的面积和所述第四壁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一壁的面积,所述第三壁的面积和所述第四壁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二壁的面积,所述第五壁的面积和所述第六壁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一壁的面积,所述第五壁的面积和所述第六壁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二壁的面积,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

18.一种电池,包括箱体和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分隔梁,所述分隔梁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端板位于所述电池单体组和所述分隔梁之间,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分隔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箱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围设于所述底壁的周围,所述分隔梁设置于所述底壁,所述分隔梁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所述底壁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两两相交。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分隔梁包括远离所述底壁的顶面,所述分隔梁设置有从所述顶面朝向所述底壁凹陷的第三凹槽,所述固定座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固定座不凸出于所述顶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三凹槽的槽底面接触。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分隔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端板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和电极端子,所述外壳具有面向所述端板的第一壁,所述电极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壁,所述电极端子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壁相交,所述输出极连接于所述电池单体组中最靠近所述端板的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电极端子的所述第一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输出极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所述电池单体组中最靠近所述端板的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电极端子的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段固定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二段连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段从所述第二段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三段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段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两两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垂直,和/或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二段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端板的面向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段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间隙的尺寸为c,满足,1mm≤c≤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2.5mm≤c≤3.5mm。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端板包括端板本体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端板本体的沿第三方向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延伸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端板本体的厚度,以在所述端板的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两两相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端板本体超出所述延伸部的设置有所述固定座的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延伸部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一侧与所述端板本体的背离所述电池单体组的一侧共面。

16.根据权利要求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外壳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壁,所述第二壁的边缘的第一区域内陷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纳与所述第二壁相邻的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电极端子。

17.根据权利要求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其中,所述外壳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壁和第四壁、以及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五壁和第六壁,所述第三壁的面积和所述第四壁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一壁的面积,所述第三壁的面积和所述第四壁的面积均小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新炜李玲玉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