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在山体内的筒仓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4873 阅读:3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在山体内的筒仓及其建造方法,包括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仓体及仓体下部的仓底,在仓底上有出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仓体由基岩井壁及固着在基岩井壁上的仓体内壁组成,在仓体下部有运输通道;在煤矿主井出口附近选择一山体,在山体下部建造与外部道路连接的隧道,在隧道内适当位置开凿与山体顶部连通的小断面竖井,并逐步扩大断面至与设计要求相附的竖井,在竖井井壁上构筑仓体内壁,在仓体下部构筑仓底。其优点是使原煤出井后直接入仓并实现封闭自动装卸,避免了占用地面存放原煤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占地面积大等不足。该筒仓的建造时间短,建筑成本低,保温效果好,仓体牢固,受力均匀,使用寿命长。该筒仓的进煤与装煤均在山体内封闭进行,不会形成粉尘污染与水体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贮存具有流动性的固体颗粒物用的容器,具体为一种筒仓,作为 与矿井配套的临时存储仓。但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煤炭临时存储,亦可作为类似矿产品或其它 固体颗粒物的临时或长期存储库。
技术介绍
我国现有煤矿出井原煤储存主要是露天堆放,铲车装运,这种储煤及装运方式在 堆煤与出煤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扬尘,严重污染环境,尤其在刮风时节,这种污染会更加严 重。为此而配置喷水设备等,增加了储煤成本。这种堆放方式的另一种污染方式是在下雨季 节形成的水污染,会使附近河流,地下水和农田等遭受严重污染,严重者使水体变黑,影响 人畜吃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的煤矿在矿井附近建设筒仓用于出井煤炭的临时存储。这 种方式可以解决水污染与刮风产生的扬尘污染,这种筒仓在煤炭存储与出仓过程中仍然会 产生大量扬尘,因此而必须保持存煤的湿润状态,但其在冬天气温较低时会产生大量结冰 现象,严重时会影响出仓装煤。此外这种筒仓的建造成本较高,占地面积大,一般位于山内 的煤矿难以找到足够的面积用于建造筒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200720100473. 4 公开了一种“环保节能型地下储煤仓”,其将筒仓建在地面以下,出仓时,则通过筒仓侧面的 提升仓再将存煤提升至地面的运输工具上。这种方式虽然仓体不占用地面土地,但煤仓上 部的地面仍然处于占用状态,并不能真正实现减少占地的目的。此外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煤 矿是建在山沟内,井口周围难以找到足够面积的平坦土地用于建造这种地下筒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建筑在山体内的筒仓,解决了 目前煤矿露天存放原煤造成的占地面积大,建造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不足。本专利技术还提 出了所述筒仓的建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仓体 及仓体下部的仓底,在仓底上有出煤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仓体由基岩井壁及固着在基岩 井壁上的仓体内壁组成,在仓体下部有运输通道;其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煤矿主井井口附近选择一处山体或山丘并在其下部开凿与外部道路连接的 运输通道;(2)在运输通道内选择适当部位开凿与山体或山丘顶部连通的小断面竖井并逐步 扩大断面至设计成型的竖井;(3)在竖井的基岩井壁上由钢筋混凝土构筑仓体内壁,所述基岩井壁与仓体内壁 组成筒仓;(4)在筒仓仓体下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仓底,在仓底上预留出煤口 ;(5)将煤矿主井出煤皮带机延伸至筒仓上部仓体入口。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仓仓体上部设 置有封闭的装煤间,在装煤间内仓体入口处有与仓体连通的装煤漏斗,装煤漏斗上部有防 尘罩,皮带机出煤端置于防尘罩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在山体内的筒仓选择在煤矿主井出口附近的山体上建造原煤 储存筒仓,使原煤出井后直接入仓并实现封闭自动装卸,避免了占用地面存放原煤存在的 环境污染严重,占地面积大等不足。该筒仓的建造时间短,建筑成本低,其仅为地面同样高 度及容量的筒仓建筑成本的三分之二。同时由于储煤仓建在山体中,保温效果好,冬天不会 结冰,保证仓内出煤状态良好。由于筒仓建在山体内,因此仓体牢固,受力均勻,使用寿命 长。该筒仓的进煤与装煤均在山体内封闭进行,不会形成粉尘污染与水体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建筑在山体内的筒仓结构示意中1-山体2-基岩井壁3-仓体内壁4-装煤间5-装煤漏斗6_防尘罩 7_皮带机8-主井9-筒仓10-出煤口 11-仓底12-运输通道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在山体内的筒仓进行详细说明。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建筑在山体内的筒仓包括仓体及置于仓体下部的仓底11,所 述的仓体由基岩井壁2和固着在基岩井壁2上的钢筋混凝土仓体内壁3组成。在仓底11 上设置有漏斗状出煤口 10。仓底下面设置有运输通道12,该运输通道连通山体两侧的外部 道路。在仓体上部筑有封闭的装煤间4,在装煤间内仓体入口处有与仓体连通的封闭的装煤 漏斗5,装煤漏斗上部有防尘罩6,皮带机出煤端置于防尘罩内。所述筒仓的建造方法如下(1)在矿井出煤口附近选择一处相对较高的山体1或山丘并在其下部开凿与外部 道路连接的运输通道12 ;(2)在运输通道内选择适当部位开凿与山体或山丘顶部连通的小断面竖井并逐步 扩大断面至符合设计要求的竖井;(3)在竖井的基岩井壁2上由钢筋混凝土构筑仓体内壁3,所述的基岩井壁2与仓 体内壁3组成筒仓9 ;(4)在筒仓仓体下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仓底11,在仓底11上预留出煤口 10 ;(5)将煤矿主井8的出煤皮带机7延伸连接至筒仓上部仓体入口。实施例1山西某煤矿筒仓设计施工实例,该矿主井所处位置为沟谷地貌,其地形狭窄,可利 用面积小,建设地面筒仓必须开挖的填土石方工程量大,投资大,建设工期长,施工难度大。 原来设计为主斜井原煤出井后直接通过皮带机卸入沟谷内的露天储煤场,铲车装运,由此 造成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不符合环保标准和现行煤炭产业政策。经勘察确定利用两侧高山 建筑山体筒仓,依据主斜井所处地形地势,把储煤筒仓采用嵌入方式建筑在主斜井右侧的 山腹中,地面通过上仓皮带栈桥与储煤筒仓上口连接,通过进入山腹的装车环隧道与储煤 筒仓的下口装车点连接,将储煤筒仓由场区转入山体中,储装系统占地面积小,工程施工简单,投资小,储煤仓处于山体中,保温效果好,仓体受力均勻,服务年限长,特别是储装作业 都在山体中,大幅度减少场区污染,环保效果十分好。筒仓所在位置属丘陵区,上有0. 6米薄层黄土覆盖,地势四周均有山丘,中部为小 盆谷地,谷底标高+850米,东,北,南标高均在+950米以上,相对高差大于100米。地表以 下不25米厚左右的砂质泥岩,再下为25-35米厚的砂页岩,山势为陡坡状。山体储煤筒仓 工程主要由循环隧道和圆形储煤筒仓组成。圆形筒仓净高50m,直径16m,断面200. 96m2,基岩外壁为砂质泥岩层和砂页岩层。 上部25m仓体内壁厚度为500mm,下部25m仓体内壁厚度为400mm。筒仓净容积10000m3。根 据山体情况及主井出煤量设计两个相距20米并且参数完全相同的筒仓。运输通道净宽5. 3m ;墙高2. 6m ;净高5. 25m ;净断面24. 81m ;掘进断面33. 48m ;掘 进宽度6. 5m ;掘进高度5. 85m ;采用半圆拱粗料石碹支护,支护拱壁厚度0. 6m ;施工方式采 用炮采一次成巷。通道总长200m;进口至筒仓坡度为1° 26' 12〃 ;曲线半径30° ;筒仓 至出口坡度1° 26' 12〃 ;长96m ;曲线半径40m。皮带机坡度小于16°由井口转载延伸至上部筒仓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在山体内的筒仓及其建造方法,包括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仓体及仓体下部的仓底(11),在仓底上有出煤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仓体由基岩井壁(2)及固着在基岩井壁(2)上的仓体内壁(3)组成,在仓体下部有运输通道(12);  其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煤矿主井井口附近选择一处山体或山丘并在其下部开凿与外部道路连接的运输通道;  (2)在运输通道内选择适当部位开凿与山体或山丘顶部连通的小断面竖井并逐步扩大断面至设计成型的竖井;  (3)在竖井的基岩井壁(2)上由钢筋混凝土构筑仓体内壁(3),所述基岩井壁(2)与仓体内壁(3)组成筒仓(9);  (4)在筒仓仓体下部由钢筋混凝土构筑仓底(11),在仓底(11)上预留出煤口(10);  (5)将煤矿主井出煤皮带机延伸至筒仓上部仓体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建筑在山体内的筒仓及其建造方法,包括由钢筋混凝土构筑的仓体及仓体下部的仓底(11),在仓底上有出煤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仓体由基岩井壁(2)及固着在基岩井壁(2)上的仓体内壁(3)组成,在仓体下部有运输通道(12);其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煤矿主井井口附近选择一处山体或山丘并在其下部开凿与外部道路连接的运输通道;(2)在运输通道内选择适当部位开凿与山体或山丘顶部连通的小断面竖井并逐步扩大断面至设计成型的竖井;(3)在竖井的基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毓芳郭计云韩加红陈志珍武林海魏增光闫智信侯奇才吴应章王志强施引全范玉梅陈新玲田晋生彭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晋中市煤炭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