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4678 阅读:4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包括上模座,其上设有导柱以及压力弹簧;活动托板,分别与所述导柱以及所述压力弹簧连接;下模座,与所述活动托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还包括一成形装置,所述成形装置包括:刀片固定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活动托板下方;刀片,设置在所述刀片固定装置内,其表面设有拉齿;压块,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穿设于所述活动托板中;滑块,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斜楔,设置在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其制动安全性更高,且更加适用于重型汽车及卡车刹车片,还不影响产品外观及平面度。而采用模具加工的方式,使整个生产过程更稳定,齿根牢固,不易脱落,适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一种汽车刹车片的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及 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中、小型汽车刹车片一般包括钢背、摩擦块,其中摩擦块由增强材料、粘合剂及填 料等摩擦材料粘合而成;钢背起承载、支撑摩擦块的作用,由钢板冲压制成。刹车时,钢背受 刹车钳推动,其摩擦块与刹车盘或鼓接触磨擦,通过磨擦达到车辆减速刹车之目的。由于汽 车的刹车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安全零件,所有刹车效果的好坏都是刹车片起决定性 作用。因此,钢背与摩擦材料的胶合牢固度和钢背的强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场上的钢背主要分为三种起刺钢背,此方法采用一种专用数控设备,通过编制不同的程序,在钢背表面进行 起刺,此种钢背的拉齿的密度很低,且拉齿的牢固程度不高,易脱落,同时钢背的生产效率 较低,不宜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沉孔钢背,此方法是在钢背的表面冲压一定数量的沉孔(盲孔),钢背在摩擦材料 进行粘结时,摩擦材料会进入沉孔(盲孔),以此来增加刹车片的剪切强度。但沉孔(盲孔) 在加工过程中会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平面度。网锁钢背,此方法是将钢网直接焊接在钢背上,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钢背与 摩擦材料的剪切强度。但相对于起刺钢背,其剪切强度较低,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密度大,安全性能高,生产过程稳定,齿根牢固,不 易脱落,平整度高,适于大批量生产,适用范围广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包括上模座,与油压机连接,其上 设有导柱以及压力弹簧;活动托板,与所述上模座平行间隔设置,分别与所述导柱以及所述 压力弹簧连接;下模座,与油压机连接,与所述活动托板平行间隔设置,与所述上模座分别 位于所述活动托板的两侧;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还包括一成形装置,所述成形装置包括 刀片固定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活动托板下方;刀片,设置在所述刀片固定装置内,其表面设 有拉齿;压块,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穿设于所述活动托板中;滑块,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 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与所述滑块同侧;斜楔,设置在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 与所述压块对应。所述刀片固定装置包括刀片垫块,设置在所述活动托板上;刀片固定块,设置在 所述刀片垫块上;刀片托板,设置在所述刀片固定块上,与所述刀片垫块以及所述刀片固定 块形成一个空间用以容纳所述刀片。以A-A轴为中心轴两侧镜面对称设置各一套成形装置。所述上模座上还设有一弹簧固定板,所述压力弹簧穿设于其中。所述压力弹簧通过垫片与所述活动托板连接。所述滑块及所述固定块面向所述刀片的平面上设有与所述刀 片对应的滑块凹槽及固定块凹槽。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块通过下垫板与所述下模座连接。 所述斜楔面向所述上模座的平面与所述压块纵向的轴线相交。所述斜楔与所述滑块相对 应的面为斜坡设计,并与所述滑块的对应面相契合。所述斜楔的高度比所述滑块的高度低 0. 2 0. 3毫米。在两块所述滑块之间设有支撑块,在其内部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接弹簧。所 述连接弹簧的本体埋没于所述支撑块中,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两块滑块连接。所述钢背自动 拉花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刀片与所述滑块之间并与所述活动托板平行的送料 装置。所述拉齿为规则分布,其密度为6个/平方毫米。所述压力弹簧以及所述连接弹簧 为氮气弹簧。所述送料装置上设有呈规则间隔的送料单位。所述送料单位的间距与所述固 定块凹槽及所述滑块凹槽之间的间隔相对应。所述两把刀片的拉齿的位置为交错设置。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初始位置为打开状态,所述刀片与所述滑块分离,所述压 力弹簧及所述连接弹簧处于松弛状态,所述斜楔面向所述上模座的平面与所述滑块面向所 述上模座的平面平行。所述送料装置首先将原料放入所述滑块凹槽内待加工,并同时将另外一块准备的 原料放入所述固定块凹槽内;第一步,在所述油压机的带动下,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带动所述上模座向着所 述下模座运动;第二步,所述刀片与所述滑块凹槽里的原料接触,此时所述压块与所述斜楔接触, 但未对所述斜楔施加压力,所述斜楔保持初始位置,由于原料对所述刀片产生的反作用力 使其带动所述活动托板向着所述上模座运动;第三步,随着所述活动托板的运动,其与所述弹簧固定板的间距逐渐缩小,此时所 述压力弹簧开始对所述活动托板施加垂直的压力,所述压力弹簧的压力通过所述垫片、所 述活动托板、所述刀片垫块依次传递给所述刀片,使其逐渐插入到原料中,在所述压力弹簧 带动所述刀片向下运动的同时,所述压块也由于所述压力弹簧的作用,带动所述斜楔向着 所述下模座运动;第四步,在初始的状态下,两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支撑块之间分别有间隙,由于所述 斜楔与所述滑块的接触面为斜坡,在其向着所述下模座运动的过程中,并且在所述固定块 的共同作用下,所述斜楔推动所述滑块向着所述支撑块移动,所述滑块与所述支撑块之间 的间隙变小,在垂直力与水平力的共同作用下,所述刀片完成对原料的拉齿;第五步,完成拉齿后,在所述油压机的带动下,所述上模座向着远离所述下模座的 方向运动,所述刀片与原料分离,在所述连接弹簧被压缩产生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所述滑 块向着所述固定块移动,所述斜楔在垂直力与水平力的共同作用下回到初始的位置,完成 复位;第六步,所述送料装置随即将原先放在左边的所述滑块凹槽内经所述刀片拉齿加 工过的半成品放入到右边的所述滑块凹槽内,并将先前在左边的所述固定块凹槽内准备的 原料放入到左边的所述滑块凹槽内,同时再将一块原料放入左边的所述固定块凹槽内;第七步,如所述第一步至所述第五步所述的过程对半成品再次进行拉齿加工;第八步,所述送料装置取走加工完成的成品,并将其放入到右边的所述固定块凹槽内;第一步至第八步为一个完整的拉齿周期,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就以此反复地对 原料进行加工。所述的第六步可替代为将经过第一次拉齿加工过的半成品的位置的左右进行互 换,然后再按照所述第一步至所述第五步所述的过程对半成品再次进行拉齿加工。由本专利技术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制得的拉齿钢背是在使用模具在产品表面上形成前 后两方向的齿,以此来增加与摩擦材料间的粘合力。采用双向拉齿,双向剪切性能都很突 出,齿的密度大,可以达到6个/平方毫米,同一个产品上可以加工500-1000个齿,相比目 前已有的其它方式,其剪切强度的改变最为明显,效果更加显著,制动安全性更高,且更加 适用于重型汽车及卡车刹车片,还不影响产品外观及平面度。而采用模具加工的方式,使整 个生产过程更稳定,齿根牢固,不易脱落,适于大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初始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刀片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刀片拉齿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刀片拉齿局部放大图。本专利技术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下模座2-下垫板3-左固定块凹槽4-左滑块5-右滑块6-斜楔7-左固定块8-右固定块9-刀片托板10-_右固定块凹槽11--刀片固定块12--刀片垫块13_左刀片14-_右刀片15--活动托板16--弹簧固定板17._上模座18--压块19--送料装置20--导柱21.-压力弹簧22--垫片23-_支撑块24--连接弹簧25.-左滑块凹槽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包括,上模座,与油压机连接,其上设有导柱以及压力弹簧;活动托板,与所述上模座平行间隔设置,分别与所述导柱以及所述压力弹簧连接;下模座,与油压机连接,与所述活动托板平行间隔设置,与所述上模座分别位于所述活动托板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还包括一成形装置,所述成形装置包括:刀片固定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活动托板下方;刀片,设置在所述刀片固定装置内,其表面设有拉齿;压块,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穿设于所述活动托板中;滑块,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与所述滑块同侧;斜楔,设置在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与所述压块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包括,上模座,与油压机连接,其上设有导柱以及压力弹簧;活动托板,与所述上模座平行间隔设置,分别与所述导柱以及所述压力弹簧连接;下模座,与油压机连接,与所述活动托板平行间隔设置,与所述上模座分别位于所述活动托板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还包括一成形装置,所述成形装置包括刀片固定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活动托板下方;刀片,设置在所述刀片固定装置内,其表面设有拉齿;压块,设置在所述上模座上,穿设于所述活动托板中;滑块,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固定块,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与所述滑块同侧;斜楔,设置在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与所述压块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上还设有一弹簧 固定板,所述压力弹簧穿设于其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弹簧通过垫片与所 述活动托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固定装置包括 刀片垫块,设置在所述活动托板上;刀片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刀片垫块上;刀片托板,设置在所述刀片固定块上,与所述刀片垫块以及所述刀片固定块形成一个 空间用以容纳所述刀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及所述固定块面向 所述刀片的平面上设有与所述刀片对应的滑块凹槽及固定块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块通过 下垫板与所述下模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面向所述上模座的 平面与所述压块纵向的轴线相交。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与所述滑块相对应 的面为斜坡设计,并与所述滑块的对应面相契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的高度比所述滑块 的高度低0. 2 0. 3毫米。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以A-A轴为中心轴两侧镜面 对称设置各一套成形装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块所述滑块之间设有 支撑块,在其内部设有水平设置的连接弹簧。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弹簧的本体埋没 于所述支撑块中,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两块滑块连接。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还 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刀片与所述滑块之间并与所述活动托板平行的送料装置。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齿为规则分布,其密 度为6个/平方毫米。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弹簧以及所述连 接弹簧为氮气弹簧。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钢背自动拉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装置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斯卡费纳西
申请(专利权)人:优蒂利广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