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体工程支护,尤其涉及一种巷(隧)道围岩柔性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1、岩体作为一种天然地质体,自古以来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关于岩石力学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岩石力学活动体现在工程中的各个领域,如矿业工程中的井巷开挖和交通及水利工程中的隧道(洞)建设等。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对基础设施和矿产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潜在需求,以致岩石工程建设不断朝大规模和大深度方向发展。例如,我国锦屏ii水电站的引水隧洞全长16.67km,最大埋深高达2525m,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隧道;受地球浅部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影响,矿产资源开发也不断向地球深部进军,目前金属矿山和煤矿的最大开采深度分别突破了4350m(南非mponeng金矿)和1500m(中国孙村煤矿),采深1000m以上的矿山达到200座左右,千米级深部开采已是矿业开发的常态。隧(巷)道进入深部开采以后,开挖环境变得尤为复杂,出现了与浅部不同的一些特点,如高地应力(30~90mpa)、高井温(27~100℃)、高埋深(1000~40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巷(隧)道围岩柔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隧)道围岩柔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监测钻孔的孔径为25~90mm,其深度2~5m,沿巷道环向均匀布置至少5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隧)道围岩柔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合成纤维为聚甲醛、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酰胺、聚乙烯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纤维尺寸为长度12~48mm,直径5um~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隧)道围岩柔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纤维混凝土合成纤维掺量1~100k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隧)道围岩柔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隧)道围岩柔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监测钻孔的孔径为25~90mm,其深度2~5m,沿巷道环向均匀布置至少5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隧)道围岩柔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合成纤维为聚甲醛、聚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腈、聚酰胺、聚乙烯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纤维尺寸为长度12~48mm,直径5um~1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隧)道围岩柔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纤维混凝土合成纤维掺量1~100kg/m3,胶固材料、黄沙和石子的质量配比为1:(2~3):(2~3),水灰比0.40~0.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隧)道围岩柔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s3中的薄层柔性混凝土层厚度为30~5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隧)道围岩柔性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的厚层柔性混凝土层厚度为50~20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隧)道围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浩,王万禄,李树建,张斌,刘映辉,张吉雄,马丹,周帆,戴兵,陈英,李樯,凡奥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