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413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设于海水中的热交换器以及用于为储能装置散热的淡水循环管路,所述水下储能装置和淡水循环管路均设于保护壳内,所述淡水循环管路包括无缝钢管,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盘管,所述无缝钢管与所述盘管连通,所述淡水循环管路设有用于驱动无缝钢管和盘管内冷却淡水循环的淡水循环泵。本发明专利技术冷却系统能够避免开式海水冷却因利用海水冷却带来的高压和腐蚀问题,以及避免冷却管路贴近外壳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装置,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1、水下储能装置存在水下承压、冷却水对外热交换复杂、内部空气与外界无法进行交换等问题。目前陆上储能采取的冷却方式,主要是开式淡水冷却和风机空调散热,无法满足水下储能装置冷却要求。而水下装置采取的冷却,主要是开式海水冷却或者将冷却管路布置贴近外壳利用外壳散热,开式海水冷却存在需要克服高海水压力,且海水腐蚀性较强,贴近外壳则散热效率低,难以满足水下储能装置电池部件较为精贵,不能耐腐蚀以及释放热量较高的冷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能够避免开式海水冷却因利用海水冷却带来的高压和腐蚀问题,以及避免冷却管路贴近外壳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2、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该系统

3、包括设于海水中的热交换器以及用于为储能装置散热的淡水循环管路,所述水下储能装置和淡水循环管路均设于保护壳内,所述淡水循环管路包括无缝钢管,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盘管,所述无缝钢管与所述盘管连通,所述淡水循环管路设有用于驱动无缝钢管和盘管内冷却淡水循环的淡水循环泵。

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淡水循环泵连接有变频控制模块,所述盘管流向无缝钢管的入口设有入口温度传感器,所述无缝钢管流出盘管的出口设有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变频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温度控制所述淡水循环泵。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盘管为能够耐受深海海水压力和腐蚀的金属盘管。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无缝钢管由位于保护壳外部的壳外部分和位于保护壳内部的壳内部分两部分组成,其中壳外部分为耐压管。

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8、1、淡水闭式循环,淡水循环管路设于保护壳内,不与外界有物理连接,只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因而不需要承受海水压力,解决水下储能装置水下承压的问题;与开式循环相比,管路内处于常压状态,只需要功率小的淡水循环泵即可推动系统运转,节省了大量运行成本,降低了运行噪声。

9、2、海水不进入到水下储能装置内部,只在热交换器处与金属盘管外部接触,不会腐蚀循环管路,大大增加了循环管路的寿命。

10、3、热交换器外置于外壳外的海水中,与贴近外壳散热相比,热交换器管壁比外壳要薄得多,且环形盘管接触面积更大,散热性能更好。

11、4、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淡水低温侧和高温侧温度数据,实时调节淡水循环泵转速,从而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能够有效降低功耗和噪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海水中的热交换器以及用于为储能装置散热的淡水循环管路,所述水下储能装置和淡水循环管路均设于保护壳内,所述淡水循环管路包括无缝钢管,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盘管,所述无缝钢管与所述盘管连通,所述淡水循环管路设有用于驱动无缝钢管和盘管内冷却淡水循环的淡水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循环泵连接有变频控制模块,所述盘管流向无缝钢管的入口设有入口温度传感器,所述无缝钢管流出盘管的出口设有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变频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出口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温度控制所述淡水循环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为能够耐受深海海水压力和腐蚀的金属盘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缝钢管由位于保护壳外部的壳外部分和位于保护壳内部的壳内部分组成,其中壳外部分为耐压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循环管路靠近外壳的位置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调节阀,淡水循环管路还设有与储能装置并联的并联管路,并联管路上设有旁通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海水中的热交换器以及用于为储能装置散热的淡水循环管路,所述水下储能装置和淡水循环管路均设于保护壳内,所述淡水循环管路包括无缝钢管,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盘管,所述无缝钢管与所述盘管连通,所述淡水循环管路设有用于驱动无缝钢管和盘管内冷却淡水循环的淡水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水下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循环泵连接有变频控制模块,所述盘管流向无缝钢管的入口设有入口温度传感器,所述无缝钢管流出盘管的出口设有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变频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入口温度传感器和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宙锋张亮黄超胡双进丁伯才彭柳王晓峰王艳婷郭健雷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