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次性支气管镜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次性支气管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4045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次性支气管镜,应用在支气管镜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观察机构,输入组件可以随着扩张组件的扩张而扩张,从而可以让患者在呼吸时,让空气穿过输入组件、扩张组件和输出组件,从而让患者可以保持呼吸,排放组件可以在引导机构输送气体后,将空气输送给扩张组件,扩张组件会随着空气的填充而逐渐扩张,并且带动输入组件和输出组件一同膨胀,检查组件可以对患者患处的废液进行采集,同时可以对患者患处进行检查,从而可以在不影响患者呼吸的同时对患者的患处进行检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支气管镜,特别涉及一次性支气管镜


技术介绍

1、支气管镜是一种用于检查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器械,它是一种灵活、可弯曲的管状设备,可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气管和支气管,用于观察呼吸道的内部结构,进行病变的检查和治疗。

2、目前公开号为:cn114601419a的中国专利技术,此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支气管镜,包括:手柄段,可重复使用,所述手柄段上设有可视镜和方向调整旋钮;镜管段,旋转安装在手柄段上,所述镜管段为一次性使用,所述镜管段末端可伸入支气管中;及侧延段,设置在镜管段上端,所述侧延段与镜管段连通,且侧延段内设有与镜管段连通的负压通道和操作通道,此专利技术既能避免交叉感染的同时,又可以降低消耗,减少花费。

3、现有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在使用的时候有以下缺点:在对狭窄的支气管病变处检查时,由于缺少将支气管撑开避免影响呼吸的结构,因此会导致检查处支气管被管镜堵塞,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降低对患者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优点是:在对狭窄的支气管病变处检查时,由于拥有将支气管撑开避免影响呼吸的结构,因此不会导致检查处支气管被管镜堵塞,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效果。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包括引导机构和观察机构,所述观察机构连通在引导机构的前侧,所述引导机构包括输送组件、连接组件和活动组件,连接组件连通在输送组件的后侧,所述活动组件连通在输送组件的前侧,所述观察机构包括输入组件、扩张组件、排放组件、限位组件、输出组件和检查组件,所述输入组件连通在活动组件的前侧,所述扩张组件连通在输入组件的前侧,所述排放组件连通在输入组件的前侧,所述排放组件的表面与扩张组件的内侧连通,所述限位组件连通在排放组件的内侧,所述输出组件连通在扩张组件的前侧,所述输出组件的后侧与限位组件的前侧连通,所述输出组件的后侧与排放组件的前侧连通,所述检查组件连通在输出组件的前侧。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引导机构和观察机构,引导机构可以外接废液收集设备和充气设备,将气体输送给观察机构,让观察机构膨胀成型,并且可以将观察机构附近的废液收集,并且可以将观察机构移动到患者的患处,观察机构可以对患者的患处进行检查。

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运送管、排气管和排液管,所述排气管栓接在运送管的左侧,所述排液管栓接在运送管的右侧。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输送组件,运送管可以对管镜本体进行引导,排气管可以将空气输送到充气管内,排液管可以将收液管收集的废液输送给连接组件。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限位板、连接主管和连接副管,所述限位板连通在运送管的后侧,所述连接主管连通在限位板的后侧,所述连接主管与运送管连通,所述连接副管连通在限位板的后侧,所述连接副管的前侧分别与排气管的后侧和排液管的后侧连通。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组件,限位板可以对连接主管和连接副管限位,连接主管可以外接电源,连接副管可以外接废液收集设备和空气输送设备。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活动软管和辅助连接环,所述活动软管连通在运送管的前侧连通,所述活动软管的后侧与排气管的前侧和排液管的前侧连通,所述辅助连接环连通在活动软管的内侧。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活动组件,活动软管可以随着管镜本体的移动而发生形变,辅助连接环可以进一步对管镜本体限位。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入组件包括入送管、排放片和排气孔,所述入送管连通在辅助连接环的前侧,所述排放片连通在入送管的前侧,所述排气孔开设在排放片的表面。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输入组件,入送管可以对排放片限位,排放片可以随着扩张组件的扩张而扩大,排气孔可以与扩张组件配合对空气进行输送。

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张组件包括扩充管、送气管和阻隔片,所述扩充管连通在排放片的前侧,所述送气管连通在送气管的内侧,所述阻隔片固定连接在送气管远离扩充管的一侧,所述送气管的后侧与排气孔连通。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扩张组件,扩充管可以随着空气的送入而发生膨胀,从而可以带动送气管扩张,送气管可以与排气孔和输出组件配合对空气输送,阻隔片可以对送气管支撑。

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放组件包括充气管、充气孔和引导管,所述充气管连通在排气管的前侧,所述充气孔开设在充气管的表面,所述引导管连通在充气管的内侧,所述引导管的后侧与运送管的前侧连通,所述充气管靠近充气孔的表面与阻隔片的内侧固定连接。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排放组件,充气管可以将空气输送到充气孔,充气孔可以将空气输送到扩充管内,引导管可以对检查组件引导。

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阻隔管、连接槽和限位管,所述阻隔管连通在充气管的前侧,所述连接槽开设在阻隔管的前侧,所述限位管连通在阻隔管的内侧。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阻隔管可以对空气阻隔,连接槽可以对输出组件限位,限位管可以对检查组件限位。

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出组件包括出放管、接收片和收气孔,所述接收片连通在扩充管的前侧,所述出放管连通在接收片的前侧,所述收气孔开设在接收片的前侧,所述收气孔与送气管连通。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输出组件,接收片可以随着扩充管的扩张而扩张,收气孔可以与送气管配合对空气进行输送,出放管可以对检查组件限位。

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查组件包括固定管、收液管和管镜本体,所述固定管连通在出放管的前侧,所述收液管连通在固定管的前侧,所述管镜本体连通在收液管的内侧,所述收液管的后侧与排液管连通,所述管镜本体后侧的表面分别与固定管的内侧、出放管的内侧、限位管的内侧、入送管的内侧、辅助连接环的内侧、运送管的内侧和连。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检查组件,固定管可以对收液管和管镜本体限位,收液管可以对附近的废液进行采集,管镜本体为现有的管镜结构,可以对患者的肺部进行检查。

2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通过设置引导机构,输送组件可以将空气输送到观察机构内,可以将观察机构采集到的废液输送到连接组件处,并且可以带动观察机构移动到患者的患处,连接组件可以外接废液收集设备,还可以外接充气设备,同时可以让观察机构外接电源,活动组件可以便于观察机构在移动时发生形变,从而可以便于让观察机构对患者的患处进行观察;

24、2、通过设置观察机构,输入组件可以随着扩张组件的扩张而扩张,从而可以让患者在呼吸时,让空气穿过输入组件、扩张组件和输出组件,从而让患者可以保持呼吸,排放组件可以在引导机构输送气体后,将空气输送给扩张组件,扩张组件会随着空气的填充而逐渐扩张,并且带动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次性支气管镜,包括引导机构(1)和观察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机构(2)连通在引导机构(1)的前侧,所述引导机构(1)包括输送组件(101)、连接组件(102)和活动组件(103),连接组件(102)连通在输送组件(101)的后侧,所述活动组件(103)连通在输送组件(101)的前侧,所述观察机构(2)包括输入组件(201)、扩张组件(202)、排放组件(203)、限位组件(204)、输出组件(205)和检查组件(206),所述输入组件(201)连通在活动组件(103)的前侧,所述扩张组件(202)连通在输入组件(201)的前侧,所述排放组件(203)连通在输入组件(201)的前侧,所述排放组件(203)的表面与扩张组件(202)的内侧连通,所述限位组件(204)连通在排放组件(203)的内侧,所述输出组件(205)连通在扩张组件(202)的前侧,所述输出组件(205)的后侧与限位组件(204)的前侧连通,所述输出组件(205)的后侧与排放组件(203)的前侧连通,所述检查组件(206)连通在输出组件(205)的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101)包括运送管(1011)、排气管(1012)和排液管(1013),所述排气管(1012)栓接在运送管(1011)的左侧,所述排液管(1013)栓接在运送管(1011)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02)包括限位板(1021)、连接主管(1022)和连接副管(1023),所述限位板(1021)连通在运送管(1011)的后侧,所述连接主管(1022)连通在限位板(1021)的后侧,所述连接主管(1022)与运送管(1011)连通,所述连接副管(1023)连通在限位板(1021)的后侧,所述连接副管(1023)的前侧分别与排气管(1012)的后侧和排液管(1013)的后侧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103)包括活动软管(1031)和辅助连接环(1032),所述活动软管(1031)连通在运送管(1011)的前侧连通,所述活动软管(1031)的后侧与排气管(1012)的前侧和排液管(1013)的前侧连通,所述辅助连接环(1032)连通在活动软管(1031)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组件(201)包括入送管(2011)、排放片(2012)和排气孔(2013),所述入送管(2011)连通在辅助连接环(1032)的前侧,所述排放片(2012)连通在入送管(2011)的前侧,所述排气孔(2013)开设在排放片(2012)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组件(202)包括扩充管(2021)、送气管(2022)和阻隔片(2023),所述扩充管(2021)连通在排放片(2012)的前侧,所述送气管(2022)连通在送气管(2022)的内侧,所述阻隔片(2023)固定连接在送气管(2022)远离扩充管(2021)的一侧,所述送气管(2022)的后侧与排气孔(201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组件(203)包括充气管(2031)、充气孔(2032)和引导管(2033),所述充气管(2031)连通在排气管(1012)的前侧,所述充气孔(2032)开设在充气管(2031)的表面,所述引导管(2033)连通在充气管(2031)的内侧,所述引导管(2033)的后侧与运送管(1011)的前侧连通,所述充气管(2031)靠近充气孔(2032)的表面与阻隔片(2023)的内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204)包括阻隔管(2041)、连接槽(2042)和限位管(2043),所述阻隔管(2041)连通在充气管(2031)的前侧,所述连接槽(2042)开设在阻隔管(2041)的前侧,所述限位管(2043)连通在阻隔管(2041)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组件(205)包括出放管(2051)、接收片(2052)和收气孔(2053),所述接收片(2052)连通在扩充管(2021)的前侧,所述出放管(2051)连通在接收片(2052)的前侧,所述收气孔(2053)开设在接收片(2052)的前侧,所述收气孔(2053)与送气管(2022)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组件(206)包括固定管(2061)、收液管(206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支气管镜,包括引导机构(1)和观察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机构(2)连通在引导机构(1)的前侧,所述引导机构(1)包括输送组件(101)、连接组件(102)和活动组件(103),连接组件(102)连通在输送组件(101)的后侧,所述活动组件(103)连通在输送组件(101)的前侧,所述观察机构(2)包括输入组件(201)、扩张组件(202)、排放组件(203)、限位组件(204)、输出组件(205)和检查组件(206),所述输入组件(201)连通在活动组件(103)的前侧,所述扩张组件(202)连通在输入组件(201)的前侧,所述排放组件(203)连通在输入组件(201)的前侧,所述排放组件(203)的表面与扩张组件(202)的内侧连通,所述限位组件(204)连通在排放组件(203)的内侧,所述输出组件(205)连通在扩张组件(202)的前侧,所述输出组件(205)的后侧与限位组件(204)的前侧连通,所述输出组件(205)的后侧与排放组件(203)的前侧连通,所述检查组件(206)连通在输出组件(205)的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101)包括运送管(1011)、排气管(1012)和排液管(1013),所述排气管(1012)栓接在运送管(1011)的左侧,所述排液管(1013)栓接在运送管(1011)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02)包括限位板(1021)、连接主管(1022)和连接副管(1023),所述限位板(1021)连通在运送管(1011)的后侧,所述连接主管(1022)连通在限位板(1021)的后侧,所述连接主管(1022)与运送管(1011)连通,所述连接副管(1023)连通在限位板(1021)的后侧,所述连接副管(1023)的前侧分别与排气管(1012)的后侧和排液管(1013)的后侧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103)包括活动软管(1031)和辅助连接环(1032),所述活动软管(1031)连通在运送管(1011)的前侧连通,所述活动软管(1031)的后侧与排气管(1012)的前侧和排液管(1013)的前侧连通,所述辅助连接环(1032)连通在活动软管(1031)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支气管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组件(201)包括入送管(2011)、排放片(2012)和排气孔(2013),所述入送管(2011)连通在辅助连接环(1032)的前侧,所述排放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之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宁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