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菁类染料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377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系列不同侧基结构的花菁类近红外二区荧光染料分子,具有A‑G所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经典的吲哚菁绿为骨架框架,通过将具有亲水性的功能性基团结合到染料分子上,扩充其功能性以及改善荧光小分子的亲水性,使其在水溶液中实现高度有序的组装。值得注意的是,当上述花菁类染料与FBS结合后,荧光强度增加,具有更好的光热效果,可以减少肝脾的富集,可以进行淋巴结的特异性成像,在近红外二区成像过程中,生物背景信号影响更小,穿透深度更强,为精准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研发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花菁类染料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荧光(fluorescent)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发光现象。当荧光物质受到激发光照射时,内部的分子或原子吸收光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随后发出波长更长的出射光,这种出射光就是荧光。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斯坦福大学的chris,pamela contage和beneron三位科学家利用高灵敏度的ccd相机追踪到了活体小鼠体内的光学信号,拉开了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研究的序幕。

2、有机第二近红外(nir-ii)窗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深层组织渗透性、高成像分辨率和低自发荧光,因此在光学成像方面有很大的前景。在有机染料中实现nir-ii发射的尝试主要集中在分子工程策略上,通过创建大的π-共轭结构和安装强给电子(d)和接受电子(a)基团。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π-共轭支架,nir-ii发射染料很难获得。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替代途径来获得nir-ii染料。

3、花菁类染料具有较小的分子大小,因此可以轻松穿过细胞膜和组织障壁。而且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即光子被吸收后会转化为发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苯并吲哚结构的花菁类染料,具有式A或式B所示结构:

2.一种含有萘酰亚胺结构的花菁类染料,具有式C或式D所示结构:

3.一种含有联萘酰亚胺结构的花菁类染料,具有式E所示结构:

4.一种含有马兜铃内酰胺结构的花菁类染料,具有式F所示结构:

5.一种含有苯并吲哚结构九花菁类染料,具有式G所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花菁类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R1选自ClO-、I-、BF4-或PF6-;

7.一种纳米颗粒组装体,为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花菁类染料的有机溶液通过闪沉方式与水混合后,通过超分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苯并吲哚结构的花菁类染料,具有式a或式b所示结构:

2.一种含有萘酰亚胺结构的花菁类染料,具有式c或式d所示结构:

3.一种含有联萘酰亚胺结构的花菁类染料,具有式e所示结构:

4.一种含有马兜铃内酰胺结构的花菁类染料,具有式f所示结构:

5.一种含有苯并吲哚结构九花菁类染料,具有式g所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花菁类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r1选自clo-、i-、bf4-或pf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勇张喻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