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微织构化金属血管支架及其加工装置、方法,属于微细制造。
技术介绍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cvd)之一。血管支架介入(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流方法,具有开通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pci虽然具有极高的手术成功率(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死亡率<0.38%),但pci术后由于血管支架血液相容性、抗腐蚀性等表/界面问题引起的支架内再狭窄、血栓等并发症频发,这不仅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也成为制约pci临床应用效果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2、目前,针对血管支架的血液相容性问题,研究人员主要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对支架材料表面性质进行调控,从而介导血液/细胞的生物行为,其中,无机涂层表面改性、有机载药涂层表面改性和功能微织构表面改性最为常见。然而,由于pci术后isr(再狭窄)、st(血栓)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上述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血管支架的血液相容性,但其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如表1所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微织构化金属血管支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浮平台,所述气浮平台上方设有两组三轴移动平台,两组所述三轴移动平台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相对设置,其相对面上均设有旋转平台,两个所述旋转平台分别连接有第一精密转轴和第二精密转轴,所述第一精密转轴用于安装图案化电极,所述第二精密转轴用于安装金属血管支架毛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微织构化金属血管支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槽内设有超声振子,所述超声振子用于提供超声能场。
3.一种表面微织构化金属血管支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微织构化金属血管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微织构化金属血管支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浮平台,所述气浮平台上方设有两组三轴移动平台,两组所述三轴移动平台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相对设置,其相对面上均设有旋转平台,两个所述旋转平台分别连接有第一精密转轴和第二精密转轴,所述第一精密转轴用于安装图案化电极,所述第二精密转轴用于安装金属血管支架毛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微织构化金属血管支架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槽内设有超声振子,所述超声振子用于提供超声能场。
3.一种表面微织构化金属血管支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方法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微织构化金属血管支架加工装置实现,其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微织构化金属血管支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微织构化金属血管支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微细电化学磨削技术将图案化电极毛坯的尺寸、形状修正至所需尺寸需在所述图案化电极前端预留未加工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海东,李嘉鹏,刘昕益,施佳岑,王春举,陈涛,陈立国,孙立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