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技术_技高网

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4082739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该施工方法采用基坑护壁结构及横撑隔墙自上而下随挖随支,采用钢筋砼封底后形成完整基坑支护结构体系;根据功能室设置情况,在已形成的支护结构体系内自下而上分层分步浇筑、安装,同时预留相应的检查井及孔口,实现了临时支护结构与永久多功能管沟相结合的结构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两侧均为既有建筑物的狭窄空间内形成的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承担沟槽基坑两侧传递的水平土压力及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扩散应力荷载,同时针对管线改造提出了多种管线合一形成多功能管沟,临时支护与多功能管沟相结合,实现了成本低、工期短、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进一步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管网基坑支护的,具体涉及一种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技术介绍

1、市政管网是市政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保障完善的城镇功能、改善城镇“新陈代谢”的关键。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对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强,对地下管网的管理及维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与市政管网不同,乡镇街道、老旧小区等既有狭窄空间条件下的管网建设,其场地狭小、施工作业面不足、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且周边环境极为复杂,因此如何在有限狭窄空间作业确保既有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狭窄空间内进行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进行设计和施工成为各设计单位重点课题之一。

2、目前,管网基坑支护方法常用的有坡率法、钢板桩、槽钢、挡土板及板式支护等支护方式,但在狭窄有限空间内均无法实施,基坑安全问题难以解决,且多种管线多次反复实施,造成重复投资、施工工期长、多头协调管理难度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该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支护相结合的结构,承担基坑两侧传递的水平土压力及既有建筑地基基础扩散应力荷载,同时针对管线改造提出了多种管线合一形成多功能管沟结构,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基坑支护与多功能管沟相结合,实现了应用成本低、工期短、管理简单、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且进一步提高了地下空间的利用率的目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根据管线埋设轴线,结合结构尺寸确定基坑支护开挖外轮廓线、基坑支护开挖内轮廓线,确定开挖尺寸进行定位放线,确定基坑开挖范围;

4、s2:在基坑开挖范围内,对锁口、第一节护壁竖向范围进行基坑分层垂直开挖;基坑第一节垂直开挖底部加深至第一节护壁开挖高程设定高度部位;优选地,沟槽垂直开挖单节护壁深度1.0-1.5m,第一节护壁开挖深度超过第一节护壁深度0.3-0.5m。

5、s3:对支护单元的锁口、第一节护壁及横撑实施钢筋制安、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同时确保上一节钢筋混凝土护壁竖向钢筋预留设定长度作为与下一段护壁竖向钢筋的搭接段;优选地,第一节护壁竖向钢筋与第一节护壁开挖深度一致;第一节护壁竖向钢筋超出第一节护壁深度约0.3m段,作为与下一段护壁竖向钢筋的搭接段。

6、s4:第一节护壁钢筋砼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第二节护壁基坑开挖;优选地,护壁钢筋砼凝固时间一般不小于24h;护壁钢筋砼强度不小于5mpa。

7、s5:根据护壁单节深度,对下一节护壁基坑进行分层开挖加深至第二节护壁开挖高程设定高度部位;

8、循环步骤s2、s3,自上而下进行下一节护壁开挖、钢筋制安、模板安装、砼浇筑;下一节护壁开挖深度、钢筋制安及模板安装要求同s2、s3要求。

9、s6:循环s4、s5,直至基坑开挖至设计支护基坑底标高,然后施作基坑底部的封底混凝土,形成基坑临时支护结构;

10、s7:在已形成的基坑临时支护结构条件下,通过二次现浇或预制装配措施,自下而上分层分步实施,充分利用基坑空间,施工形成多功能管沟。根据规划的多管功能管沟结构布置,优先完成第一功能室墩柱及盖梁浇筑、下部隔墙浇筑、预留室顶板浇筑、第一层功能室内管道安装;其次施作第三功能室及第一功能室顶板浇筑、上部隔墙浇筑、第四功能室及第五功能室基础浇筑、第四功能室及第五功能室管道安装;最后进行第四功能室及第五功能室顶板浇筑、检查井井座井盖浇筑与安装、开挖范围路面恢复。

11、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s2中,向下开挖基坑土体按照对称、弱扰动、分层的原则开挖;其中,第一节护壁开挖高程为第一节护壁支护高程设定的高度与第一钢筋混凝土护壁竖向钢筋搭接长度之和。

12、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s3中,支护单元由相邻的横撑组成,横撑隔板的孔口预留结合功能室的分布及预留尺寸确定。

13、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s4中,根据单节护壁深度,随挖随支,遇淤泥、流砂的不良地质段减少单节护壁深度,上一节护壁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节基坑开挖。

14、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s5中,第二节护壁开挖高程为第二节护壁支护高程设定的高度与钢筋混凝土护壁单节竖向钢筋之和。

15、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s7中,多功能管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s7.1:根据各功能管道走向及检查井布置,确定平面布置图;

17、s7.2:完成第一功能室与第二功能室中间第一节竖向钢筋砼隔墙的钢筋制安、立模及浇筑;

18、s7.3:完成第二功能室钢筋砼顶板的钢筋制安、立模及浇筑;

19、s7.4:完成第一功能室钢筋砼盖梁、第一功能室钢筋砼立柱的钢筋制安、立模及浇筑;

20、s7.5:按单元完成第一功能室钢筋砼盖梁、第一功能室钢筋砼立柱的浇筑并达设计强度后根据施工计划进行第一功能室功能管道安装;

21、s7.6:按单元完成第二功能室电缆沟支架、预制爬梯安装;

22、s7.7:完成第一功能室与第二功能室中间第二节竖向钢筋砼隔墙、第四功能室钢筋砼侧板、第四功能室钢筋砼横板、第四功能室钢筋砼底板及第五功能室钢筋砼底板的钢筋制安、立模及浇筑;

23、s7.8:按单元分段完成第四、第五功能室管道基础立模及浇筑;

24、所述的步骤s7.8中第四功能室功能管道、第五功能室功能管道在第四、第五功能室管道基础达设计强度后分段安装;

25、s7.9:在第四功能室功能管道、第五功能室功能管道安装完成后,完成第四功能室钢筋砼顶板、第五功能室钢筋砼顶板钢筋制安、立模及浇筑;

26、s7.10:在第四功能室钢筋砼顶板、第五功能室钢筋砼顶板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第五功能室检查井、第四功能室检查井井座浇筑及井圈安装;

27、s7.11:第五功能室检查井、第四功能室检查井完成后,按照开挖前道路情况进行原道路原状恢复;原道路原状恢复根据道路挖掘前面层进行恢复,面层下部结构层可采用砼分段浇筑。

28、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s7.2中,钢筋制安过程中预留第二功能室钢筋砼顶板衔接钢筋,并在第二功能室钢筋砼顶板衔接位置与基坑临时支护结构植筋;第二功能室钢筋砼顶板的厚度尺寸及配筋根据第三功能室所承荷载计算确定。

29、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s7.4中,第一功能室钢筋砼立柱的竖向钢筋与基坑临时支护结构底板植筋连接。

30、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地,所述步骤s7.7中,第二节竖向钢筋砼隔墙、第四功能室钢筋砼侧板、第四功能室钢筋砼横板、第四功能室钢筋砼底板及第五功能室钢筋砼底板钢筋制安前,与基坑临时支护结构衔接部位植筋后连接;第四功能室钢筋砼底板及第五功能室钢筋砼底板的厚度尺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向下开挖基坑土体按照对称、弱扰动、分层的原则开挖;其中,第一节护壁开挖高程(3.6)为第一节护壁支护高程(3.5)设定的高度与第一钢筋混凝土护壁竖向钢筋(3.7)搭接长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支护单元由相邻的横撑组成,横撑隔板的孔口预留结合功能室的分布及预留尺寸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根据单节护壁深度,随挖随支,遇淤泥、流砂的不良地质段减少单节护壁深度,上一节护壁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节基坑开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第二节护壁开挖高程(3.9)为第二节护壁支护高程(3.8)设定的高度与钢筋混凝土护壁单节竖向钢筋(3.10)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多功能管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2中,钢筋制安过程中预留第二功能室钢筋砼顶板(5.6)衔接钢筋,并在第二功能室钢筋砼顶板(5.6)衔接位置与基坑临时支护结构(3)植筋;第二功能室钢筋砼顶板(5.6)的厚度尺寸及配筋根据第三功能室(5.3)所承荷载计算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4中,第一功能室钢筋砼立柱(5.9)的竖向钢筋与基坑临时支护结构(3)底板植筋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7中,第二节竖向钢筋砼隔墙(5.112)、第四功能室钢筋砼侧板(5.18)、第四功能室钢筋砼横板(5.27)、第四功能室钢筋砼底板(5.13)及第五功能室钢筋砼底板(5.16)钢筋制安前,与基坑临时支护结构(3)衔接部位植筋后连接;第四功能室钢筋砼底板(5.13)及第五功能室钢筋砼底板(5.16)的厚度尺寸及配筋根据第三功能室(5.3)所承荷载计算确定。

10.一种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现状既有建筑物(2)、基坑临时支护结构(3)以及多功能管沟(4),所述基坑临时支护结构(3)和多功能管沟(4)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施工而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向下开挖基坑土体按照对称、弱扰动、分层的原则开挖;其中,第一节护壁开挖高程(3.6)为第一节护壁支护高程(3.5)设定的高度与第一钢筋混凝土护壁竖向钢筋(3.7)搭接长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支护单元由相邻的横撑组成,横撑隔板的孔口预留结合功能室的分布及预留尺寸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根据单节护壁深度,随挖随支,遇淤泥、流砂的不良地质段减少单节护壁深度,上一节护壁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节基坑开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第二节护壁开挖高程(3.9)为第二节护壁支护高程(3.8)设定的高度与钢筋混凝土护壁单节竖向钢筋(3.10)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内管网改造与基坑支护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多功能管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既有狭窄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长鑫高洪远后小霞刘东罗波曾坤张磊付旭升李文凯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