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1992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架设变形缝两侧的一对顶板的钢筋时,在变形缝预定位置安装第一止水带,将第一止水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延伸入两个顶板的钢筋内并固定在钢筋上;步骤二:在各顶板的钢筋上分别架设模板;步骤三:分别往各顶板的模板内灌注混凝土;步骤四:待混凝土凝固后,往第一止水带和各顶板之间的间隙注入填充物,以封闭第一止水带与地下空间结构之间的间隙。本申请具有改进地下空间变形缝防水方法,提高地下空间变形缝防水强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1、变形缝是在建筑物或其他结构中为了容纳结构可能经历的热膨胀、冷缩或其他类型的位移而设计的一种缝隙;它们的存在有助于防止这些位移引起过大的内部应力,从而防止裂缝的形成或结构的破坏当地下空间结构,如位于地下空间顶部的顶板之间都会设置变形缝,但变形缝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水分从该缝隙中渗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品质;因此,对于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的防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2、在现有的技术中,对地下结构变形缝的防水处理方法一般是将变形缝嵌入单组份聚氨酯密封胶,并在变形缝槽口处设置不锈钢接水槽;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聚氨酯密封胶的弹性和粘接性,以及不锈钢接水槽接取水分,来防止水分沿着变形缝渗入地下结构。

3、然而,这种现有的防水处理方法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变形缝由于受到地质条件、载荷、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均匀沉降;这种不均匀沉降会导致接水槽与变形缝的接触不密贴,甚至导致接水槽错台,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变形缝的防水效果下降,使得地下结构发生渗漏水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变形缝渗漏水,且能够适应变形缝不均匀沉降和接水槽堵塞等问题的新的防水处理方法,是当前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进地下空间变形缝防水方法,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

2、本申请提供的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施工方法包括:

4、步骤一:在架设变形缝两侧的一对顶板的钢筋时,在变形缝预定位置安装第一止水带,将第一止水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延伸入两个顶板的钢筋内并固定在钢筋上;

5、步骤二:在各顶板的钢筋上分别架设模板;

6、步骤三:分别往各顶板的模板内灌注混凝土;

7、步骤四:待混凝土凝固后,往第一止水带和各顶板之间的间隙注入填充物,以封闭第一止水带与地下空间结构之间的间隙。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要效果是能够有效地阻挡从地层渗漏出的水,减少水从变形缝内渗入地下建筑内部;因为第一止水带是柔性的,所以即使在两侧顶板发生不均匀沉降时,第一止水带也能维持与两侧顶板的连接状态,从而保持其阻水性能;这与直接在变形缝底部加装接水槽的传统方法相比,有更好的防水效果;此外,因为第一止水带是在变形缝预定位置安装,所以它能够更准确地在变形缝内有效地阻止水渗漏;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地下建筑的防水性能,也能降低修复渗漏问题的难度。

9、优选的,步骤一的具体方法包括:在两所述顶板的钢筋内均预埋第一注浆管,两所述第一注浆管的底部均抵接于所述第一止水带;在两所述顶板内均预埋第二注浆管;

10、所述步骤四中注入填充物的具体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注浆管内注浆直至浆液从管口溢出。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第一注浆管的预埋设;第一注浆管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在后续的灌浆步骤中,更方便地将填充物注入第一止水带和各顶板之间的间隙,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方便的封闭变形缝的方式;预先设定的注浆管能够减少在后期需要在顶板内重新钻孔才能往第一止水带与顶板之间的间隙灌浆的工序,从而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同时,注浆管从靠近各个注浆管的位置开始注浆也使得填充物能够更均匀、更全面地填充在第一止水带与地下空间结构之间的间隙,提高了防水的效果和可靠性;此外,使用的填充物通常具有防水、抗震、耐腐蚀等特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压缩性,能够适应因建筑物收缩和膨胀带来的变形,提高了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2、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之后的方法还包括:分别在两所述顶板上建造反背梁,两所述反背梁分别位于所述变形缝的两侧,在两所述反背梁之间设置第二止水带,两所述第二止水带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反背梁。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加强在变形缝上的防漏水效果;在两个反背梁之间设置第二止水带,可以有效延长渗水的路径,这样,即使第一止水带不能完全阻止水的渗漏,第二止水带也能起到补充防水的作用;更具体地说,第二止水带增加了渗水需要通过的距离,从而增加了渗水的阻力,减小了其渗漏的概率;此外,反背梁的设置相对于整个顶层结构来说体积较小且能在后期二次施工建造成型,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两根反背梁的位置和形状,从而更好地配合防水施工。

14、优选的,所述在两所述反背梁之间设置第二止水带的具体方法包括:在建造两所述反背梁时,将所述第二止水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反背梁的钢筋内,再往所述反背梁的钢筋外架设模板并灌注混凝土。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共同发挥防水效果,避免了单一止水带可能出现的不足,从而提高了地下空间结构的防水性能,增强了其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这个方法的设置增强了反背梁与第二止水带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将第二止水带预埋在反背梁内部,可以使第二止水带直接固定在反背梁上,而不需要其他的固定设备;这不仅降低了工程的复杂性,也提高了工程的稳定性;更具体地说,由于第二止水带的位置已经在建造过程中被确定,所以它可以稳定地发挥其防水效果,无需担心后期因位置移动导致的防水效果下降。

16、优选的,所述在两所述反背梁之间设置第二止水带的具体方法包括:在两所述反背梁上分别安装夹持组件,使用所述夹持组件将所述第二止水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夹紧,直至所述第二止水带固定在所述变形缝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止水带材质为橡胶,存在老化损坏的可能,将第二止水带的安装与反背梁的建造分开,两者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使得第二止水带可拆卸式安装,便于更换;第一,由于夹持组件只需夹持第二止水带的两侧,因此反背梁能适配不同规格的第二止水带,这大大提高了该防水处理方法的实用程度;第二,通过使用夹持组件将第二止水带固定在变形缝内,可以确保第二止水带的位置稳定,从而更稳定地发挥防水效果;第三,由于第二止水带的安装与反背梁的建造分开,两者相互独立,因此如果需要更换止水带或者进行其他的维护活动,可以单独进行,不会影响到整个结构,这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第四,由于可以适配不同规格的止水带,因此无需为了适应特定规格的止水带而重新设计或建造反背梁,这可以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8、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所述上夹持板转动式安装于所述反背梁,所述上夹持板远离所述反背梁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下夹持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反背梁,所述上夹持板与所述下夹持板之间留有用于夹持所述第二止水带的空隙,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夹持板在所述反背梁上转动的驱动组件;

19、所述使用所述夹持组件将所述第二止水带夹紧的具体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二止水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放置在各个下夹持板上,再使用所述驱动组件驱使所述上夹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之后的方法还包括:分别在两所述顶板(2)上建造反背梁(4),两所述反背梁(4)分别位于所述变形缝(1)的两侧,在两所述反背梁(4)之间设置第二止水带(5),两所述第二止水带(5)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反背梁(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两所述反背梁(4)之间设置第二止水带(5)的具体方法包括:在建造两所述反背梁(4)时,将所述第二止水带(5)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反背梁(4)的钢筋内,再往所述反背梁(4)的钢筋外架设模板并灌注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两所述反背梁(4)之间设置第二止水带(5)的具体方法包括:在两所述反背梁(4)上分别安装夹持组件(7),使用所述夹持组件(7)将所述第二止水带(5)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夹紧,直至所述第二止水带(5)固定在所述变形缝(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7)包括沿竖直方向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夹持板(71)和下夹持板(72),所述上夹持板(71)转动式安装于所述反背梁(4),所述上夹持板(71)远离所述反背梁(4)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下夹持板(72)固定安装于所述反背梁(4),所述上夹持板(71)与所述下夹持板(72)之间留有用于夹持所述第二止水带(5)的空隙,所述夹持组件(7)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上夹持板(71)在所述反背梁(4)上转动的驱动组件(7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73)包括螺纹杆(731)、套筒(732)和顶杆(734),所述螺纹杆(731)铰接于所述反背梁(4)且远离所述反背梁(4)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套筒(732)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731)远离所述反背梁(4)的一端,所述顶杆(734)一端铰接于所述上夹持板(71),所述套筒(732)另一端的筒内设置有压板(733),所述顶杆(734)远离所述铰接处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压板(7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之后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顶板(2)上铺设防水板加强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之后的方法还包括:分别在两所述顶板(2)上建造反背梁(4),两所述反背梁(4)分别位于所述变形缝(1)的两侧,在两所述反背梁(4)之间设置第二止水带(5),两所述第二止水带(5)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反背梁(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两所述反背梁(4)之间设置第二止水带(5)的具体方法包括:在建造两所述反背梁(4)时,将所述第二止水带(5)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反背梁(4)的钢筋内,再往所述反背梁(4)的钢筋外架设模板并灌注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结构变形缝防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两所述反背梁(4)之间设置第二止水带(5)的具体方法包括:在两所述反背梁(4)上分别安装夹持组件(7),使用所述夹持组件(7)将所述第二止水带(5)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夹紧,直至所述第二止水带(5)固定在所述变形缝(1)内。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加亮丁慧文曹敏冯百喜文鑫王豹范冰王英辉杨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